葉梓
現(xiàn)在,普洱就像是一個大觀園。
所以,我喝普洱時特別地小心翼翼,生怕被茶藝師或者茶友的一言半詞給先入為主地誤導了,以至于沒有自己的判斷。這些年,普洱的世界花樣迭出,紛繁復雜,熟普與生普、生態(tài)茶與有機茶、純料茶和拼配茶以及新六大茶山與古六大茶山,名目眾多的分類不一而足,難怪有人戲日,現(xiàn)在喝普洱,就像是讀補習班,先得普及一番普洱的基本常識。
這些年,我也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喝過來了。
2017年的秋天,我終于喝到了一款心儀的自以為極好極純正的普洱。之所以說到“終于”,是基于我個人的判斷。它的好,孤步絕塵,與眾不同—不同之處在于,能從茶湯里喝出斑駁往事的昧道。茶湯是干凈的,不是很香,但味足,有時間沉淀后的醇厚。我喝這款茶時,蘇州的初秋剛剛到來,我們在太湖之畔陸巷古村的一家老茶館里,茶藝師蘭香主泡。她著一襲茶服,甚是安靜。一邊喝,一邊聊各自的詩歌往事。秋風吹來,時不時有早桂淡淡的香飄進來,兀自落入茶杯。我們沒有談論普洱,但分明又沉浸于茶的本味當中。
終于,我忍不住問蘭香:此茶何名。
蘭香淡然答日:“守拙”,產自云南勐海明澤藏香制茶工坊。是她從云南特意帶來的。守拙只取古樹,只依古法,從古樹茶的采摘到加工的每一個過程,都是古法的一次延續(xù)。
也難怪,我喝出了往事的味道。
古樹茶,實則是普洱茶里的一個稀有品種了。
至少,它得是幾百年以上的喬木型大葉茶樹,大多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存世稀少。古樹茶,根深葉茂,樹冠高大,茶葉內質豐富,所以,不易得。因其不易,所以好喝。好的老樹普洱,喝的就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后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但是,追求速度與利益的制茶人,不會花心思去尋找這些老樹茶了。瀾滄江兩岸,老曼峨、帕沙、倚邦、蠻磚這些別具異樣風情的山寨村落,都有古樹茶。明澤藏香的制茶人,就是這樣一次次抵達的。不僅如此,他們以匠人之心,與茶農們一起風餐露宿,看著茶農們萎凋、殺青、曬青—與其說這些制茶人在源頭上不忘監(jiān)管,不如說這是他們從未辜負對茶的一片深情。
我曾聽到一則關于明澤藏香的茶人故事。有一個女孩子,本來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離父母的家也很近,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雖然平淡了些,但也安逸得很。就在這個當兒,她看到了一則明澤藏香的茶山行活動,平素喜歡喝古樹普洱的她抱著一絲新鮮也就參加了這次活動。當然,她只是當作一次普通的散心而已,如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當她下了飛機,發(fā)生的一切讓她有些驚訝了。她跟隨大部隊坐著一輛四驅皮卡,經過整整一天的山路顛簸,終于來到了一片原始森林,大山里的茶農以自己千百年來的方式生活著,露天的糞坑,沒有灶臺的地鍋以及連綿的群山就是生活的全部。那些夭,她與茶農同吃同住,學習采摘、攤晾、曬青。這次茶山行讓她有些不可思議,好多人做普洱茶,坐在房子里,聽聽歌,抽抽煙,生意就談成了,而他們?yōu)槭裁匆刻煊H自上山,與茶農們一起采摘、攤晾呢?后來,當她知道這樣的制茶流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毛茶的純正、殺青的恰到好處時,她才深信,這不是生命里的一場邂逅,而是與古樹普洱的命定結緣。再后來,她放棄了自己四平八穩(wěn)的生活,帶著同事的疑惑與父母的絮叨,拉著單薄的行李投身其中,開始了自己的制茶生涯。
我愿意相信,她是以一己之身,去守望古樹普洱的靈魂。
綠茶要新,普洱要陳—不僅如此,久藏更香。據(jù)說,在浙江臺州,有一個印山茶堂,很是風雅,是該擇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去那里喝一杯老樹普洱了。抑或,藏一款名叫“守拙”的古樹普洱,待到多年以后,等友人踏雪而來,先折一支梅花置于案頭,然后溫水烹茶,一起回憶往事,你一杯,他一杯,任無盡時光在杯盞間一一滑走,人生,大抵也就在這樣的時刻才能體味到日常之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