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晶晶
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最直接、最常見的場地,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學生不僅能從課堂上學到各種基本常識和知識,還能習得與他人溝通和交往的能力,初中的英語課堂更是學生培養(yǎng)團隊意識、積淀自身素養(yǎng)的搖籃。然而,在英語課堂上要達到如此紛繁復雜的學習要求并非易事,首先要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質(zhì)量,而要達成這個目的,最重要的是確保學生的聽講狀態(tài),這是因為學生聽講認真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最終學習任務的達成與學習效果。本文試從一線課堂中學生不聽講的實際事例出發(fā),結(jié)合動機的各種理論,分析學生不聽講的心理學因素。
從入職到現(xiàn)在,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學生會不聽講?其背后的深層心理因素是什么?眾所周知,人的行為首先發(fā)源于動機,因此,我對動機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雖然動機的概念千差萬別,但都有著明確的共同點,即學者們都認為動機是一種能推動實際行為產(chǎn)生的內(nèi)部心理動力。關(guān)于動機同樣有著眾多理論,如需要層次理論、成就動機理論、目標設(shè)定理論等。
2014年,我在執(zhí)教的時候,班里后排有位長得高的男生,他每天的眼神都和其他同學不同,我站在講臺的位置可以很清楚地看見他的眼神。別的學生大部分都在認真聽講,眼神都和教師有交匯,唯獨他的眼神是直勾勾的,眼睛里面沒有任何神采,目光非常渙散,甚至沒有看任何一個地方。后來,我去了他家,見到了他的父親,我才開始理解為什么他會不聽講。原來,這個學生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在他很小的時候去了外地打工,他被寄養(yǎng)在親戚家里,并且在親戚家里也沒受到太多關(guān)注,從小就缺失母愛的他體會不到什么是自尊,更不要提好好學習、回報社會。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按照它們的重要程度和發(fā)生順序,呈梯形狀態(tài),由低級需要向高級需要發(fā)展。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上不聽講其實也很平常。對他來說,最低層次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僅僅維持了生理需要,他的安全需要、情感與歸屬的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更別提自尊和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因此,如果要解決這類學生不聽講的問題,就需要全社會給予他們關(guān)注與關(guān)愛,各個機構(gòu)、村鎮(zhèn)、學校、社區(qū)都要攜起手來,真正溫暖他們的心。
在2015年,我還遇到過一名男生,他入學時的成績屬于中等水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包括英語在內(nèi)的各科成績都飛速下降。我注意到他上課時會不由自主地走神,這已經(jīng)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根據(jù)這段時間與他的接觸和觀察,我認為他的頭腦其實很靈活,反應很快,應該能聽得懂各科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我覺得他可能在潛意識里用走神的方式來逃避學習,此類學生很可能嚴重缺乏學習動機。
美國教授洛克(E.A.Locke)最先提出的“目標設(shè)定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zhuǎn)變?yōu)閯訖C,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將自己的行為結(jié)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于是我和他進行了一次談話,才發(fā)現(xiàn)他從小學到現(xiàn)在一直都是中等生,不被教師、同學們所關(guān)注,家長對他的學習方面也不關(guān)注,他在課堂里無法獲得他需要的關(guān)注與自豪感,長此以往,他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把上學看作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針對此種情況,我多次鼓勵他設(shè)定學習目標。首先是一周內(nèi)3次主動回答問題,每次我都在全班學生面前大力表揚他。過了幾周后,通過一系列目標的實現(xiàn),他對學習方面的信心大大增強了,在課上也越來越精神了。通過這件事我了解到,有些學生不認真聽課是因為沒有設(shè)置學習目標。
去年我負責執(zhí)教的7班里出現(xiàn)了一名不聽講的聰明的男生,說他聰明是因為他在班里的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然而這名男生上課時坐沒坐相、站沒站相,不但不認真聽課,還經(jīng)常和其他同學交頭接耳。我起初幾次三番對他耳提面命,要求他不許違反紀律,可是收效甚微。在束手無策之際,我想起了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他把個體的成就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功,所以他們會選擇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夠挑戰(zhàn)性的中等難度的任務;當他們面對完全不可能或穩(wěn)操勝券的任務時,動機水平反而會下降。我猜想他不聽講的原因也許就是課堂上的內(nèi)容對他來講過于簡單,他應該屬于成就動機中的力求成功者?;诖隧椡茰y,我和他進行了一場誠懇的對話,果然驗證了之前的推測。從那以后,我每天給他單獨布置作業(yè),果然,他不僅認認真真地完成了這些作業(yè),課堂行為也規(guī)范多了,現(xiàn)在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令我相當欣慰。通過這件事我了解到,在教育中對力求成功者應通過給予新穎且有一定難度的任務來激起其學習動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必將認真教學、精心育人,不斷在理論的指導下努力實踐,把學生培養(yǎng)成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