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杜娟
摘要:目的:評價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以來,防治血吸蟲病效果。方法:收集歙縣2004-2015年人群查病、急性感染、耕牛查病、釘螺調查 、健康教育、改水改廁等資料,統(tǒng)計分析有關疫情變化。結果:2004-2015年我縣人群、耕牛血吸蟲病感染率(%)均一直保持為0,2013年后未再查出釘螺復現(xiàn)和感染性釘螺。結論:歙縣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后,血吸蟲病疫情得到明顯鞏固,因當?shù)亓餍幸蛩貜碗s,釘螺面積大,今后應繼續(xù)開展綜合防治,鞏固防治成果。
歙縣是安徽省血吸蟲病流行較嚴重的山區(qū)之一。全縣總面積2122平方公里,轄28個鄉(xiāng)(鎮(zhèn)),人口約49萬。全縣有血吸蟲病流行鄉(xiāng)(鎮(zhèn))10個,流行村52個,歷史累計釘螺面積3144.0909萬㎡,受威脅人口達13.6萬之多。歷史累計血吸蟲病人2.3546萬人,病牛3792頭。1994年達到傳播阻繼斷標準后,進入監(jiān)測鞏固階段。通過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治理策略,在開展查滅螺、查治病、血防健康教育的同時,加大綜合治理環(huán)改滅螺工程,進一步鞏固血防成果。本研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旨在為制定下階段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
內(nèi)容與方法
1、資料來源
收集2004-2015年歙縣查螺、滅螺,人群查病、治病、急性血吸蟲病,耕牛查病、治病以及綜合治理工作實施的有關資料。
1.1居民血吸蟲病感染情況調查:2004-2015年,每年對流動人口、疫情監(jiān)測村居民及中小學學生等重點人群采用血清免疫學(IHA))篩查,陽性者(IHA滴度≧1:10,+),再以集卵孵化法(1糞3檢)進行病原學檢查。人群感染率(%)=(血檢陽性人數(shù)/血檢人數(shù))*(糞檢收性人數(shù)/糞檢人數(shù))*100%。
1.2耕牛血吸蟲病感染情況調查:每年采用塑料杯頂管孵化法1糞3檢,對全縣血防區(qū)耕牛進行查病。耕牛血吸蟲病感染率(%)=(陽性牛數(shù)/檢查牛數(shù))*100%。
1.3急性血吸蟲病發(fā)病情況調查:對2004-2015年急性血吸蟲病發(fā)病情況進行調查。
1.4螺情調查:對有螺環(huán)境采用系統(tǒng)抽樣法(框線距5-10米)進行螺情調查,統(tǒng)計查螺框數(shù),計算活螺密度。捕獲框內(nèi)(0.11㎡)全部釘螺,分袋包裝,壓碎法鑒定釘螺死活,鏡檢尾蚴。
2、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將2004-2015年所有資料輸入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1.2004-2015年綜合防治措施實施情況
2004-2015年,完成查螺16431.8116萬㎡,反復藥物滅螺133.17萬㎡,血檢查病6.7413萬人次,糞檢查病5852人次,治療晚期血吸蟲病人1074人次,人群化療875人次,建成無害化廁所1397戶。家畜圈養(yǎng)5.0262萬頭次,水改旱0.0035萬畝,養(yǎng)魚滅螺0.3335萬㎡,家畜查病1.4005萬頭。灌區(qū)改造水利項目20處,硬化護坡4.725千米,農(nóng)村飲水安全工程供給人口2.114萬人。重點防護林4.39萬畝,退耕還林0.85萬畝。土地整治3.3638萬畝,修建田間道路工程67.662千米,修建灌、排、管道128.5千米,土地平整0.0485萬畝,改變釘螺孳生環(huán)境、壓縮釘螺面積。開展對鄉(xiāng)村干部、中小學教師、鄉(xiāng)村醫(yī)生培訓班473次。每年都與縣教育部門在全縣中小學開展血防“四個一”活動,中小學生血吸蟲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96%,正確行為形成率達97%。在有釘螺的環(huán)境設立警示牌,防止人群接觸疫水和耕牛進入有螺地帶。
2.居民血吸蟲病病情變化
2004-2015年對重點人群開展血清學查病,血清學陽性率(%)分別在0-0.66之,間,糞檢陽性率(%)為0,人群血吸蟲感染率(%)為0,急性血吸蟲發(fā)病率(%)為0,耕牛血吸蟲感染率(%)為0。多年來人、畜血吸蟲病感染率(%)一直保持為0(附表1)。
討論
眾多研究表明,實施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血吸蟲端正防治措施在不同類型的血吸蟲病流行區(qū)均取得顯著的防治效果[1][2][3]。我縣自2004年實施控制傳染源為主的血吸蟲病防治措施以來,人、畜血吸蟲感染率(%)一直保持為0,未查到感染性釘螺,未發(fā)生急性感染病例,表明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效果明顯。近年來盡管加大了滅螺工作力度,釘螺調查資料顯示,2004-2015年釘螺面積下降51%,下降副度大,且活螺密度均維持在較低程度。但螺情反復出現(xiàn),滅而不絕。歙縣為典型的山丘型流行地區(qū),釘螺孳生存環(huán)境復雜,交通不便,滅螺難度大,部份歷史有螺環(huán)境未能得到徹底改造,釘螺的孳生環(huán)境依然存在,是造成螺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持續(xù)的控制傳染源、加大藥物滅螺和改變釘螺孳生環(huán)境力度,以防止有螺面積回升,以鞏固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成果 。
血防健康教育是實施血吸蟲病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內(nèi)。2004-2015年我縣所有中小學校開設了健康教育課,有血吸蟲病防治教材、教案、計劃、課時安排;中小學生血吸蟲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96%,正確行為形成率達97%;衛(wèi)生部門對居民開展了血吸蟲病防治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居民血吸蟲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1.5%,正確健康行為形成率在85%。病情調查發(fā)現(xiàn)疫區(qū)中小學生未查到血吸蟲病病人,提示血防健康教育在控制血吸蟲感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歙縣自實施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綜合防治措施以來,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后中仍繼續(xù)大力開展綻合防治工作力底,進一步消除血吸蟲病危害,力爭早日實現(xiàn)血吸蟲病消除目標。
參考文獻:
[1]家昶,張世清,汪天平等.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預防血吸蟲病效果.中國血吸蟲防治雜志,200——20(4):288-292
[2]汪天平,陳更新,操志國等.安徽省池洲市貴池區(qū)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端正防治策略效果評價.中國血吸現(xiàn)防治雜志,2009,21(4):250-258
[3]張世清,潘新平,汪天平等.洲島型血吸蟲病流行區(qū)實施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效果初步觀察.中國血吸現(xiàn)防治雜志,2009,21(4):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