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社會各界對于住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主要結合具體工程實例,從當前我國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應用現狀出發(fā),分析了高層建筑中結構轉換層的施工技術要點,并提出了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1、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應用現狀
當前我國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一般為20~50層,以20~35層之間居多,且占我國全部高層鋼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這個高度范圍與我國當前城市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相匹配,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有關高層建筑的功能要求方面,高層建筑很少僅為住宅或寫字樓等單一功能,一般多分為地下停車場、商場、娛樂場所、住宅、辦公室、賓館等多功能開間。大部分高層建筑中應用到轉換層結構,由于帶有轉換層的高層建筑,其梁、柱或板的尺寸比較大,因此要從模版的支撐系統(tǒng)、鋼筋的安裝、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等方面注意施工技術要求。實際上,轉換層施工是高層建筑施工的重點,如果高層建筑能夠在其支撐系統(tǒng)的選擇、鋼筋綁扎及混凝土澆筑、機械設備等多方面的選擇與施工做到合理規(guī)劃、科學施工、現場組織有條不紊,監(jiān)工落實到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2、基于實例分析轉換層結構施工技術應用
某地區(qū)一高層建筑項目,是一座集住宅、商場、停車場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建筑,負一層為停車場,一、二層為商場,三至十五層為住宅樓,結構形式為負一層至二層為大跨度框剪結構,三層為梁式轉換層,轉換層以上為框剪結構。轉換主梁截面尺寸為700x1600mm,次梁為500x1400mm,轉換層板厚15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
2.1施工技術準備
技術部門做好圖紙會審工作,并按設計回復意見對相關部門做好交底。施工過程中發(fā)現疑問及時與設計做好溝通,及時處理。施工前由技術人員根據圖紙內容及現場施工情況,制定混凝土施工順序,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試驗人員全面負責混凝土的試驗、資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對各專業(yè)隊伍進行施工前進行技術、質量交底。混凝土施工前,項目部技術人員向預拌混凝土廠家、施工單位、項目部工程管理人員、試驗員等進行有針對性的交底,起到技術預控的作用。對勞務隊伍全體人員進行進場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傳。
2.2模板支撐體系的設計與布置
2.2.1模板支撐體系的選擇
(1)一次性支模,轉換層底模板的支撐需要從轉換層底一直支撐到底層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這種方案需要準備大量的模板支撐材料。
(2)荷載傳遞法支撐,將轉換層的自重和施工荷載通過支撐系統(tǒng)由若干層樓板共同承擔,支撐樓板的數量應通過計算來確定。
(3)疊合澆筑法支撐,利用疊合原理將轉換層分2次或3次澆筑疊合成型,這種方案利用第一次澆筑混凝土形成的強度支撐第二次澆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載。結合本工程的特點及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經嚴格計算決定采用結合一次性支模和荷載傳遞法支撐的優(yōu)點,一次性支模,從地下室底板開始對轉換層大梁對應位置的支撐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驗算與加固的施工方案。
2.2.2模板支撐體系的布置
(1)支撐體系的布置,連處均采用雙扣件,以保證扣件的抗滑承載力。②為避免立桿對支撐樓面表面造成損傷,同時也便于對立桿傳至樓面的集中荷載更好地分散傳遞,應在立桿下墊200X200X50mm墊木。在搭設轉換層鋼管支撐架前,應在下一層樓板面上,劃出支撐架立桿的立桿定位點,作為控制搭設質量的依據。
(2)荷栽的傳遞,轉換層施工時,其下面兩層的模板支撐架不拆除,這有利于轉換層自重及施工荷載的傳遞,同時,為保證后支設的立桿能夠頂緊,在所有后加固立桿的底部設置可調支托。
2.3鋼筋工程
1)鋼筋的安裝,轉換層鋼筋配筋數量大且直徑普遍較粗,特別是在梁柱節(jié)點處,鋼筋更是密集交錯,其就位和綁扎難度更大。因此,在下料時須考慮好鋼筋的相互關系以及綁扎的排筋次序,以有利于鋼筋的順利就位和綁扎,確保鋼筋工程施工的質量。
2)轉換層上預留插筋的定位控制,轉換層上部為標準層住宅,其構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轉換層截面尺寸小,預留插筋位置準確是保證上層施工質量的關鍵,具體措施是:
(1)轉換層樓面放線時,分別放出剪力墻和柱的定位線和控制線,轉換層大梁的投影線和控制線。
(2)由測量人員分別通過各種構件的控制線來確定各自的預留插筋位置,按設計要求布置預留插筋。
(3)預留插筋完畢后,在通過剪力墻或其它標記用尺量測復核。
(4)檢查無誤后,插筋用點焊固定在原鋼筋上,預留鋼筋上部必須綁扎三道水平箍筋,并用臨時斜撐固定,以增強其整體性。
2.4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澆筑,轉換層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采用泵送混凝土澆筑,混凝土中摻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WG—HEA高效抗裂減水劑,混凝土坍落度140~180mm,因試配時已考慮了避免混凝土離析的措施,故布料采用泵管直接下料。
(1)混凝土澆筑前,應清理干凈模板內的雜物,并灑水濕潤。
(2)為防止?jié)仓^程中產生冷縫或者施工縫,要嚴格按事先確定的澆筑線路進行澆筑。
(3)轉換大梁混凝土應分層進行澆筑,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350mm左右,每層間隔時間1.5~2.0h,以前一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注后一層為原則,在鋼筋密集處用鋼釬配合振搗,確?;炷撩軐?。
2)混凝土的裂縫控制措施
(1)為防止溫度裂縫,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劑和優(yōu)質磨細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
(2)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產生的塑性裂縫,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區(qū)域混凝土澆筑完畢的1~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徑35mm的振動棒二次振搗,加強混凝土密實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層混凝土應收光,再用硬掃帚刷混凝土表面,以閉合混凝土早期收縮裂縫。
(3)控制入模溫度控制在25℃左右,避免內外溫差過大導致溫度裂縫。
(4)加強養(yǎng)護措施,確保外加劑充分發(fā)揮作用。
2.5施工中應注意事項
1)施工時全部重量及施工荷載均須由支撐承擔,這就要求模板、支撐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可靠的穩(wěn)定性。
2)結構受力復雜,施工技術要求高,鋼筋量大,排列密集,特別是梁柱相交處,使得梁柱節(jié)點的施工相當困難。
3)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水泥用量大,極易產生溫度與收縮裂縫,須采取技術措施予以控制。
3、結語
總之,在當前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其轉換層結構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施工技術和質量進行相應的控制管理是很有必要,這樣不僅可使得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可靠性、整體性以及穩(wěn)定性等各方面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很好的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和辦公的相關要求,從而推動我國建筑行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建新.關于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的探討[J].華東科技,2012,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