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素有“歌舞之鄉(xiāng)”的美譽,其舞蹈有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深入探析舞蹈基本訓練中動作技能的形成及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著重對于單一技巧動作、技巧動作的組合訓練及非智力因素對于舞蹈的重要作用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舞蹈?基本訓練?動作技能?非智力因素
舞蹈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基本練習才能呈現(xiàn)完美的藝術形態(tài),也才能在后續(xù)舞蹈中加入自身情感,將舞蹈肢體動作賦予意義,成為藝術而非動作展示。由此可見,基礎練習是舞蹈藝術的基本功。而基礎練習中,除了日?;竟Φ木毩?、舞蹈動作的練習外,還有動作技巧的形成與練習。
一、舞蹈基礎訓練中動作技能的形成
舞蹈動作技巧分為單一技巧動作和技巧動作組合,以下為詳細闡述。
(一)單一技巧舞蹈動作
在舞蹈基本訓練中,單一的動作技巧一般有旋轉(zhuǎn)、翻身、跳躍等幾種。其中,舞蹈旋轉(zhuǎn)技巧分為原地轉(zhuǎn)和行進轉(zhuǎn);原地轉(zhuǎn)又分為四位轉(zhuǎn)、五位轉(zhuǎn)等等。舞蹈學習者在練習原地轉(zhuǎn)舞蹈技巧時,首先要掌握重心軸,通過身體發(fā)力,掌握重心的同時結合旋轉(zhuǎn)舞姿來展示旋轉(zhuǎn)的動作。不同的舞蹈對于原地轉(zhuǎn)的要求不同,原地轉(zhuǎn)所需要展現(xiàn)的舞姿也不相同。[1]因此,作為舞蹈學習者,在開展原地轉(zhuǎn)的技巧訓練時,要結合舞姿特點,充分利用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平衡性。而行進轉(zhuǎn)相對于原地轉(zhuǎn)而言難度更大,是基于原地轉(zhuǎn)為基礎的進階舞蹈技巧,原地轉(zhuǎn)是掌握重心軸在原地旋轉(zhuǎn),而行進轉(zhuǎn)則需要帶著重心軸進行旋轉(zhuǎn),即形成移動的重心軸。
翻身是民族舞蹈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技巧性舞蹈動作,同樣是舞蹈中重心軸與動力的結合,以舞蹈學習者的腰身為重心軸,在舞蹈肢體動作中實現(xiàn)翻轉(zhuǎn)。要做到翻身這一技巧性舞蹈動作,首先要保證身體處于一定的放松狀態(tài),不能緊繃;其次,要保證肢體的協(xié)調(diào)性,特別是腰身、胯與手臂的協(xié)調(diào),最后要具備一定的穩(wěn)定性,將翻身融合成為身體的一種自然動作形態(tài),不顯僵硬。在練習舞蹈動作技巧時,舞蹈學習者可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由淺入深地進行練習,如先練習原地踏步翻身,再結合舞姿,在確定基礎功扎實的前提下,再練習移動翻身。[2]
跳躍同樣是民族舞蹈中常見的一種技巧,但是不同于翻身、旋轉(zhuǎn),跳躍受先天條件的制約,如舞蹈者的彈跳力、身體在空中的適應性及舞蹈者本身的柔韌性等,雖然這些在后期都可以作為基本功進行練習來提高,但是先天條件的制約性和局限性比較明顯。因此,主要還應結合學生自身能力開展跳躍技巧動作練習。通過跳躍這一簡單動作能展現(xiàn)出舞蹈者對于基本功的重視,因此,該技巧的練習要基于基本功練習之上開展,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從小跳、單腳跳開始,以全腳掌發(fā)力,借助膝關節(jié),然后落地,注意動作要張弛有度,尤其是落地要輕。
(二)組合技巧舞蹈動作
組合技巧舞蹈動作就是基于單一技巧舞蹈動作,將其依照舞蹈的旋律進行組合,并添加一些肢體上的動作,形成新的技巧與舞姿,對于舞蹈本身進一步藝術化處理。組合技巧舞蹈動作的內(nèi)容決定了其技巧的難易程度,簡單的組合技巧一般都是基于舞蹈的節(jié)奏,適用于較為緩慢的節(jié)奏。而復雜的組合技巧舞蹈動作是在簡單的基礎上進一步組合,結合自身對于舞蹈的理解,加入音樂情感的部分,屬于高階性質(zhì)的舞蹈技巧,一般情況下以編舞的形式出現(xiàn),沒有固定的組合模式。
二、非智力因素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包括人的動機、情感等一些感性思維形成的活動。以舞蹈為例,智力因素會影響舞蹈學習者更快學會技巧,對于舞蹈節(jié)奏把控得更好;而非智力因素通常是舞蹈者對于自己的鼓勵,對舞蹈練習的堅持,等等。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可以更好地提高舞蹈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習者對于舞蹈的熱愛。
(一)對于舞蹈學習起到推動作用
非智力因素往往對于舞蹈學習者練習舞蹈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是一個學習者快速進步的重要支撐,表現(xiàn)在舞蹈上也一樣,非智力因素能夠為舞蹈學習者提供學習動力及頑強的意志力,來督促自己完成舞蹈學習,戰(zhàn)勝學習中的困難。在舞蹈動作技巧的學習與練習中,最怕舞蹈學習者產(chǎn)生學習困難、認為自己學不會等負面情緒,進而敷衍或放棄對于技巧的學習與練習,最終呈現(xiàn)不出完美的舞蹈,甚至可能存在諸多問題。非智力因素就是通過消除這類負面情緒,進一步推動對于舞蹈動作技巧的學習和練習。
(二)對于舞蹈學習起到定向作用
定向作用是指將舞蹈學習者的學習認知能力與肢體行為能力統(tǒng)一起來,非智力因素的定向作用表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對于個人意志的影響,是學習者產(chǎn)生強大的毅力進行舞蹈學習的重要因素。舞蹈本身需要長期練習,對于基本功的練習是無論任何層級的學習都要堅持的,一些舞蹈技巧的練習更要不斷克服困難反復練習,才能變成熟練自如展現(xiàn)的肢體語言。毅力對于舞蹈學習而言至關重要,也是非智力因素影響舞蹈基本訓練中的重要作用之一。[3]
(三)對于舞蹈練習起到鞏固作用
舞蹈技巧的基本訓練光有毅力是不夠的,對于舞蹈學習者而言,毅力是堅持的原因,而對舞蹈的興趣愛好才是堅持不懈的源動力。非智力因素能夠使得舞蹈學習者在做舞蹈基本訓練、進行動作技巧練習時,對于舞蹈產(chǎn)生熱愛,并將這種情緒變?yōu)閷W習的動力,進而形成面對困難積極克服、遇到挫折勇于嘗試的心態(tài),進一步發(fā)揮學習的積極性。
(四)對于技巧學習起到彌補作用
一些舞蹈學習者基于先天條件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練習才能達到標準。而非智力因素則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點,其雖然不能對學習起到?jīng)Q定性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同樣不能被智力因素取代。很多相關心理研究證明,非智力因素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及未來成就有著重大意義,即便在智力因素影響較大的情況下,研究結果依舊如此。因此,在舞蹈學習中,通過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不斷克服惰性、摒棄負面情緒,最終也能夠達到游刃有余地運用舞蹈動作技巧的效果。
(五)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相關內(nèi)容
基于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很多人在舞蹈基本訓練過程中,都希望通過調(diào)動非智力因素來對自己產(chǎn)生影響,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但實際上非智力因素的運用是一種心理因素的訓練[4],即基于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能夠形成的,不同心理素質(zhì)所形成的非智力因素也不相同,有的人能夠在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下超常發(fā)揮,有的人則可能發(fā)揮失常,因人而異。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舞蹈基本訓練中動作技巧的形成及非智力因素對于舞蹈學習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并提出相關論點,但實際上無論基于任何理論,舞蹈技巧都要建立在扎實的舞蹈基本功上進行,零基礎的技巧學習是沒有任何美感與藝術形式可言的,這是舞蹈本身對于舞蹈學習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習舞蹈必須面對的問題。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有其獨特的魅力,在進行舞蹈技巧及其他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時,一定要持之以恒。這樣,才能實現(xiàn)從積累到綻放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豐意.高職公共舞蹈教育探究[J].時代教育,2014(01).
[2]徐瓊.淺析高職舞蹈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J].藝術科技,2013(02).
[3]楊曉樂.舞蹈《天山原色》解析[J].大眾文藝,2013(06).
[4]劉永建.淺談眼神表達在舞蹈表演中的意義——以維吾爾族舞蹈為例[J].大眾文藝,2014(16).
(作者簡介:夏依但·熱夏提,女,中專,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中級,研究方向:舞蹈訓練)(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