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榮
立德樹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的和根本任務。落實這一根本任務,我們應當有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還應當有緊迫感。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遵循這一方向,在學校里得到落實,尤其是如何從兒童的需求和特點出發(fā),在小學教育中有效實現(xiàn)。這是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重大課題。值得注意的是,清華附小旗幟鮮明,經過19年的潛心研究、深入實踐,對這尸課題給出了積極而又成功的應答,尋找到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xiàn)方式,基本上構建了成志教育系統(tǒng)育人模式。這是清華附小又一重大進步和重要貢獻。正是在這一根本問題上,清華附小引領著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并站在更高的平臺上與世界進行了深度對話。
清華附小是從理論、實踐兩個方面來解答這一難題的。他們在實踐與理論的互動中,生成并確立了一個主張:成志教育。這尸主張的內核是:聚焦于志,著眼于成志,著力于成志教育的過程和方式,用成志教育與立德樹人進行準確對接,讓成志教育成為立德樹人的切人口,并以此為突破,搭建新的生長點。這樣的對接在邏輯上是合理的,在理論上是深刻的,在實踐上是具體的、行動化的。因此,成志教育是一把金鑰匙,是一座金色的橋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在成志教育的過程中,讓兒童站在金色的大橋上,用金色鑰匙打開未來之門,從此岸擺渡到彼岸,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永遠前行,而自己也成長起來,成人,成才。
成志教育在理論上有新的理解和闡釋。竇桂梅校長和她的團隊形成了這樣的見解:志,是兒童發(fā)展的價值核心,立志就是立德,立德需要立志,成志是立德樹人的關鍵。成志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從成志走向立德,在立德中成志,從成志教育走向立德樹人,路徑清晰,方法具體。成志教育還是立德樹人的境界,在成志教育過程中,充滿著崇高的審美意義,讓兒童充溢著審美的愉悅,因而成志教育閃爍著中華美學精神。這是其一。立志、成志,具有鮮明的兒童特點,符合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需求,它點擊并點燃了兒童的想象、憧憬和夢想,兒童在志向的天空里飛翔,飛向理想,飛向未來。這是其二。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是,立志、成志,理想、信念,在當下受到物質利益至上、個人中心主義膨脹、道德困境、正確價值觀缺失的嚴峻挑戰(zhàn)。如何讓理想、抱負、信念、信仰成為兒童成長的核心追求,如何讓生命為祖國而澎湃,成為時代命題,成志教育更具現(xiàn)實意義。這是其三??傊?,成志教育既是一個理論命題,又是一個實踐命題;既是一個關于理想的問題,又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清華附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根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成志教育,是重要的、必要的,是科學的,既表現(xiàn)了他們強烈的現(xiàn)實社會責任感,也表現(xiàn)了他們準確的判斷力、決策力,還表現(xiàn)了他們的理論勇氣。
理論上的進步帶動了現(xiàn)實的突破,實踐探索經驗的豐富也帶動了理論的生成和理性思考的深刻。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建構中,清華附小建構了兒童發(fā)展的坐標。這一坐標叫作成志教育,坐標的上空飄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坐標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坐標的核心位置,即軸心是兒童。清華附小的核心理念“兒童站立在學校正中央”在坐標上熠熠閃亮。假若沒有人,假若兒童核心地位缺失,便無成志可言,也無真正的教育可言。如今,“讓兒童站立在課程(課堂、活動)正中央”已成為小學教育的共同理念,這正是從清華附小開始的。兒童立場彰顯了教育價值,但兒童立場絕不僅僅是兒童個人的價值,兒童發(fā)展價值要與國家價值、民族振興價值,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一起來,相互融通,雙向關照。因此,成志教育坐標是一個價值坐標,價值坐標形成兒童未來發(fā)展的價值格局,是人生的價值坐標。清華附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個校本化的表達,以“為聰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為成志教育使命,以“身心健康、善于學習、審美雅趣、學會改變、天下情懷”為發(fā)展素養(yǎng)目標,以“健康、陽光、快樂”為兒童的形象特質,這些元素成為橫坐標上的價值要點,成志教育坐標成了價值閃爍的天空,照耀著兒童的一生,而兒童則從價值認知走向價值認同,并認真踐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這州坐標上還滿溢著智慧實踐的光彩。成志教育,這尸坐標還是行動方案。清華附小用幾根支柱組成了縱坐標,可貴的是,這幾根支柱在成志教育的價值引領下發(fā)生了價值轉向和躍遷。比如“1+X”課程,絕不僅僅是課程形態(tài),也絕不僅僅是課程結構,而是從課程模式轉向育人模式。其“1”基于兒童實際,對國家課程進行教育性加工所形成的必修課程;“X”滿足兒童選擇性學習需求,充分激勵興趣與發(fā)展志趣。“1+X”課程的深處是兒童,成志教育賦予“1+X”課程更豐富更深刻的價值內涵。比如,“主題教學”絕不只是從語文教學合理拓展到各學科教學,而是將主題教學定位于價值主題,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價值主題,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價值體驗、進行價值澄清,進而價值選擇,促進價值內化,又在外顯的過程中形成價值信念以至信仰。事實證明,主題教學在成志教育的價值判斷與引領下,成為引導學生攀登價值的階梯。比如《成志少年6年成長報告》,這是一種評價的呈現(xiàn)方式,更是評價理念、制度、方法的綜合,真正回到評價的本義上——價值判斷和價值發(fā)展方向,如此等等。這些支柱已成為兒童發(fā)展的基石。
成志教育是一棵文化大樹,非志無以成學,它深植在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土壤中;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它承續(xù)著清華的文化血脈;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會創(chuàng)造,它又順應著時代和未來的召喚。成志教育披著歷史的風云,又沐浴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陽光。歷史的縱深感、清華的文化厚重感、時代的使命感,匯聚為成志教育堅定的方向感。方向感是一種確定性,方向感又與獲得感緊密相連。成志教育,這洲兒童發(fā)展的價值坐標與行動方案,猶如當今的“少年中國說”。清華附小的行動,都在立德樹人的實現(xiàn)方式中,都在育人模式的建構與完善中。我們應為之而歡欣而學習而繼續(xù)向行,因為歷史只眷顧堅定的奮進者與踏實的建設者,因為時代需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