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琴
【摘 要】本文結合課例闡述了網絡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踐運用以及效果。
【關鍵詞】網絡資源 語文教學 實踐運用 效果
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異?;钴S,手機、平板、電腦均可以輕易上網,網絡已經進入普通百姓家庭。我是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常常利用網絡上的豐富的資源來輔助語文教學,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一、借助網絡,研讀教材,幫助教學
網絡資源豐富與網絡信息傳遞快捷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不能比擬的。網絡中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料更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幫助。在備課時,比較廣泛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材料,無疑會對語文教學有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因而我設計語文教案時,時常閱讀相關材料。為了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更科學合理,充分利用好課文進行語文訓練,我到各種小學語文備課相關的網站上去搜集備課資料,網上對同一篇課文有不同的設計,雖然不能照搬全用,但是,他們的設計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閃光點,往往對我的教學設計產生很大的啟發(fā),成為我的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
對于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來說,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對教學資源的選擇和呈現(xiàn)方式、對學生學的方式和教師教的方式進行了優(yōu)化處理,它可以彌補課文內容的不足,避免教學形式的單一。如今,網絡中有許多教師的課件作品做得很精致,完全可以用到自己的語文課之中。我們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借助網絡上的文字、影像、圖片和視頻等資料精心設計制作教學課件,將抽象問題形象表現(xiàn)、復雜內容簡明歸納、情趣情味感性渲染,多角度、多層次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達到陶冶學生性情、提高課堂效率之目的。如在學習《日月潭》這篇課文時,我就在網上找到了一個《日月潭》的課件,上面有課文中臺灣省日月潭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有臺灣的地理位置圖片,有日月潭的資料介紹,有日月潭美麗動人的傳說等等,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出日月潭的特點,讓學生對臺灣省以及日月潭有了清楚的了解,理解課文的內容就容易多了,更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當然,由于課堂教學設計的不同,課件的設計也就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課件都符合自己的教學設計,但是,這些課件都展示出了課文的部分內容,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和自己的上課流程對課件進行一定的改動,讓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更佳的作用。
二、依靠網絡,激發(fā)熱情,調動興趣
網絡資源豐富,超越了書本的局限。為孩子們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又節(jié)約了孩子們查閱資料的時間,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大多數(shù)農村孩子在沒有網絡以前無從下手,因為他們家里很少有圖書,周圍又沒有書店、圖書館等等可以閱讀的地方,主要從電視上面獲得一些信息,可是電視上面的信息停留太短暫,又無法儲存,因此,經常是老師布置了搜集資料的任務,可是效果卻很差,大多數(shù)孩子兩手空空,作為教師很多時候只能自己動手搜集?,F(xiàn)在能上網了,網上可供閱讀資源浩如煙海,孩子們在電腦課上學會了查詢資料的方法,既可以利用電腦上機的時間查詢資料,也可以在語文課堂上查詢資料。
我在教學《月光曲》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和孩子們先在網上去找到貝多芬的相關的生平介紹,音樂作品,并特別找到了這首鋼琴曲。上課的時候,我先讓孩子們一起了解貝多芬的生平介紹,然后聽了幾曲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鋼琴曲,大家興致昂然,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孩子們進入《月光曲》的學習,并結合課文內容,播放了《月光曲》的MP3,整篇課文的學習,我沒有用課件,全部用網絡上面的資料進行輔助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課后,孩子們好找到相關的網站,聽貝多芬的曲子。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培養(yǎng)了審美情趣,還拓展了知識。
三、借助網絡,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網絡的普及,給教育帶了巨大的沖擊力,當下的教育教學,基本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干預明顯減少,學生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有效地收集與處理信息,自主理解運用,多元化的作業(yè)形式,更加調動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關注。為學生建立了一個自我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思維空間。所以,我常常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構建問題情境,設計符合學生自學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以及課前、課后作業(yè),指導學生獨立地進行探索,以逐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如,學《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時,由于現(xiàn)在的學生對解放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比較陌生,不易理解文中一些場景,比如什么是碾子,花山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在學文前,我布置同學們上網搜集解放前夕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相關評論等等,觀看描寫延安時期毛祖席等共產黨領袖的相關影片。這樣學生們就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毛主席的事跡,也了解了毛主席的為人。正是學生有了課前的這些工作,在課堂中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才會更加地深刻、讀課文才會更加地動情。然后,教師在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交流自己在自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相關疑惑,組織小組討論,引發(fā)大家思考和辯論,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討論的過程中,感受了毛主席對人民群眾無微不至的關懷,充分地認識到毛主席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無私工作的偉大情懷。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收到關心人民,關心他人的教育。簡簡單單地運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靈活運用,不僅使學生輕而易舉地學習理解了課文,而且會進一步引起學生探討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嘗試學科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自己加深了學習體會,并與同學分享成功的快樂;促使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加深自我情緒的理解,為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素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做了奠基,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突破”。
結語:利用網絡輔助語文教學,具有教學信息的多樣性、反饋信息的適時性以及教學系統(tǒng)的交互性等特點,它對于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審美情感和審美意識的教育情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同時,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增強了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創(chuàng)建營造了和諧寬松、民主平和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神愉悅,個性得到充分張揚。減輕了教師的勞動,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教育教學研究中去。
參考文獻
[1]王靜.網絡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1):44.
[2]何淼.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