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武漢自然博物館展陳內容設計理念

    2018-07-06 06:55:52胡勝姜昊
    化石 2018年2期
    關鍵詞:展線大河流域

    胡勝 姜昊

    長江流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與世界其它大河在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文明起源方面有諸多共性和可比性。長江流域的文明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一直傳承有序,繁榮至今。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古文明一樣,長江流域遠古文明的起源首先歸功于大河充沛的水量,然而和尼羅河、兩河等許多著名的大河流域不同的是,長江流域的氣候溫潤、各種資源豐富,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使這里成為大量野生動植物的天堂,甚至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后成為冰川時期許多動植物躲過嚴寒的庇護所。今天的長江流域依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實際上,這也是長江流域的人類文明起源之后得以延續(xù)數千年的重要原因。

    對于漫長的地質時代來說,長江作為一條河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變化歷程,和生命的演化一樣,從最初的的冰川融水開始,它的過去歷經坎坷,它的未來充滿未知,這些變化也影響著依賴長江生存的所有生命形式。生物的分布與遷徙、人類文明的興衰與存亡,都在長江自身命運的波瀾之下不斷地被裹挾著上演。這是長江生態(tài)和文明的必然,也是所有大河流域都在經歷的過程。如今的大河和大陸甚至大海大洋在地質時代并非今天的模樣。板塊的漂移和碰撞,陸橋和海峽的形成與消亡,使得原本囿于某個流域的生物有足夠的機會去跨越大洋和其它大陸其它流域的生物交流,促進了生物的自由擴散,形成間斷分布,同樣也給了人類的先祖走向全世界的機會,讓人類文明的火種在地球上遍地閃耀。

    武漢地處長江中游,是華中地區(qū)的文化重鎮(zhèn),作為科教大省的省會,在大型自然博物館教育方面卻一直存在著空缺。在長江文明館的淺嘗之后,武漢自然博物館以更高的視野,以長江流域為立足點,放眼世界大河,希望重現全球大河流域的自然面貌,思考河流與生命、與人類文明之間的天然聯(lián)系。

    武漢自然博物館結合武漢和長江的地緣特征,擬訂了“大河生命”的主題和展陳思路,設計了四個單元的內容,分別為“大河滄?!薄ⅰ按蠛诱潇`”、“大河沉思”、“大河探秘”;其中,前三個單元側重展陳,第四個單元“大河探秘”強調互動體驗。“大河滄?!眴卧卣故敬蠛酉嚓P的地學背景和河流自身的生命史?!按蠛诱潇`”單元著重展示世界代表性大河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各流域之間生物多樣性的聯(lián)系和差異。該單元是整個展覽中篇幅最重的部分,也是最能表達場館展陳主題的單元,世界大河分章節(jié)根據地理、生物、人文等因素進行統(tǒng)一設計,每個章節(jié)下編排一系列生動的生物故事場景,在章節(jié)之間也安排過渡性的生物故事起到引導展線的作用,也使整個單元一氣呵成,一條主線概覽全球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樣性風貌?!按蠛诱潇`”單元重點表現生態(tài)系統(tǒng)演替和生命演化的自然規(guī)律,展示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形式上通過設計一系列層層遞進的自然故事,引導觀眾思考。一個好的展覽需要給人留下思考的余地?!按蠛映了肌眴卧凇按蠛诱潇`”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展覽的主題,通過展示生物的滅絕和人類環(huán)保意識的覺醒行動,揭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按蠛犹矫亍辈辉僖哉故緸橹?,而強調互動體驗。對于觀眾,尤其是青少年來說,“大河探秘”在前面三個單元的展陳參觀之后,一個休閑放松、動手實踐、知識拓展的區(qū)域,在互動體驗的過程中鞏固之前參觀的河流地質與生物知識,又在深度上有所增加。

    大河滄桑

    201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博物館條例》中,博物館被定義為: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教育已經成為博物館的首要職能。在武漢自然博物館的內容設計中充分注重教育功能的體現,同時增強體驗性,希望打造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場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的四個展陳單元可分為兩個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展陳,第二部分是科普互動。兩部分在主題和內容上前后呼應,緊密配合,另外基本展陳以故事性單元陳列為主,科普互動以系統(tǒng)性總結與動手實踐結合,符合人類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再到實踐驗證的認知規(guī)律,也正是教育性的充分體現。

    為了能準確表現展陳內容,武漢自然博物館在內容設計時依據以下四條理念來保證展陳設計理念的實現。

    1.獨特的大河流域視角為切入點

    在“大河生命”單元,河流流域的取舍是難點,最后作為主要展示的大河依據以下因素選出:1.在長度、流量、流域面積等方面綜合考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前,對所在區(qū)域有重要文化影響的世界性河流;2.分屬于不同的世界動植物地理分區(qū),能涵蓋盡可能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面貌,能體現盡可能多的植被類型;3.具有典型的氣候類型和地形地貌特征。

    綜合考量之后,我們選取了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葉尼塞河、黃河、多瑙河、湄公河、恒河、墨累河、尼羅河等作為重點展示的河流。亞馬孫河流域在世界動物地理區(qū)系中屬于新熱帶區(qū),植被以熱帶雨林為主,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也是受人類影響較小,依然維持較原始河流生態(tài)面貌的世界大河。密西西比河流域在世界動物地理區(qū)系中屬于新北區(qū),植被以溫帶闊葉落葉林和溫帶混交林為主;密西西比河和長江在地理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可比性。葉尼塞河流域位于西伯利亞地區(qū),是西伯利亞平原和高原的天然分界線,在世界動物地理區(qū)系中屬于古北區(qū),植被以苔原和泰加林為主,河口位置在北極圈內,體現出極地的特征。多瑙河為歐洲第二長河,是世界大河里干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域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區(qū)域,在世界動物地理區(qū)系中屬于古北區(qū),植被以溫帶混交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其三角洲是歐洲最大的濕地,是歐亞非三大洲鳥類尤其是水鳥最重要的集散地。湄公河和恒河都位于東洋區(qū),植被包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尤其是雨林地區(qū)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墨累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河流,其流域內氣候類型多樣,植被也包含荒漠、草原、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硬葉林等多種類型,分布有許多澳大利特有動物。尼羅河流域位于古熱帶區(qū),從南向北貫通非洲大陸的東部,植被類型主要以上游的稀樹草原和下游的荒漠組成;馬拉河位于肯尼亞與坦桑尼亞境內,典型的熱帶草原氣候和植被,通過維多利亞湖與尼羅河相連。

    一個流域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通常多種多樣,相鄰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也錯綜復雜、很難簡單地以一兩個代表性的場景體現,此外,生物的擴散和交流也并不嚴格地以流域為界限,尤其對于適應性較強的動植物和需要長途遷徙的動物。為了科學性地還原大河流域的生態(tài)面貌,更嚴謹地體現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樣性聯(lián)系和差異,在展陳設計中,選取的大河流域附近相關性較高的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也作為系統(tǒng)性的補充進行了設計,如亞馬孫流域南方的巴西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許多野生動物遷徙必經之路上的河流也進行了必要的補充,比如尼羅河上游湖區(qū)草原上的馬拉河流域是東非牛羚大遷徙的關鍵地點,又比如湄公河流域的中南半島是斑頭雁從中國三江源地區(qū)向東南亞遷徙的必經之路。

    2.科學真實的自然故事為載體

    自然博物館是收藏、制作和陳列天文、地質、動植物、古生物和人類等方面具有歷史意義的標本,服務于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的公共公益性機構,而隨著自然遺產的價值越來越被認可,以及科學技術應用的普及,公眾非正式學習的需求日益高漲,自然博物館承擔起越來越重要的科學教育職能。傳統(tǒng)上,自然博物館提供的服務重點是展陳,而在現代,作為公眾非正式學習的重要形式,自然博物館的教育職能需要對展陳有更高的要求。

    適于教育的自然博物館展陳設計首先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儲量,其次要有生動的表達形式。通常自然博物館展示的重點是生命演化與生物多樣性,因此很多場館在展陳中很自然地會以地質時間和自然系統(tǒng)分類進行展陳設計,而這種設計一方面很容易落入窠臼,另一方面很難吸引觀眾注意,更不能發(fā)揮良好的教育作用。

    武漢自然博物館擬定區(qū)別于常規(guī)自然博物館的展陳設計,將科普教育提升至重要的位置加以考慮,因此設計了一系列嚴格基于科學性還原的自然故事作為展陳的載體。這些故事曾經真實地發(fā)生在所屬的大河流域,背后蘊含大量的地質信息和生物學知識。比如“大河滄?!眴卧摹伴L江故事”章節(jié),由“大江東去”、“江湖之變”、“大浪淘沙”三個板塊組成,每個板塊下組織若干個地質故事,分別講述長江的貫通東流、長江河道變遷與沿江湖泊消長、長江對自然環(huán)境和文明興衰的影響,以長江為例來呈現大河自身的生命史?!按蠛由眴卧锏墓适赂泳识鄻?,因此每個大河流域章節(jié)下會有若干個板塊,板塊下又分為若干個故事群,故事群下面再細分為一系列相關的小故事,來共同呈現大河生命的壯觀和美麗。

    亞馬孫旱季

    比如為人熟知的食人魚(紅腹鋸脂鯉)集群攻擊落水動物的故事,這種場景大部分發(fā)生在亞馬孫河流域的旱季,食人魚由于水域面積的縮小而聚集,食物短缺,因此一旦有動物落水很容易發(fā)生被食人魚圍攻的情形。因此,這個關于食人魚的“兇猛牙齒”小故事是屬于亞馬孫旱季的,它和獵食動物圍捕干涸溪流的魚群的“殺戮戰(zhàn)場”,以及黃耳龜在亞馬孫季節(jié)性露出水面的沙洲搶時間產卵孵化后代的“生命沙洲”,還有肺魚通過夏眠熬過干旱的“等待雨季”等一系列小故事組成了“亞馬孫旱季”故事組,表現亞馬孫流域的旱季生態(tài)。這個故事組又與“亞馬孫雨季”故事組共同構成了“旱季雨季”故事群,表現亞馬孫的季節(jié)交替,河水旱季一條線,雨季一大片的河流原始生態(tài)面貌。“旱季雨季”故事群又與“沼澤巨蚺”、“粉紅河豚”等故事群形成“澤國生態(tài)”板塊,反映亞馬孫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征?!皾蓢鷳B(tài)”板塊再與反映熱帶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高原生存”,以及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雨林藏珍”兩個板塊共同組成“亞馬孫河流域”章節(jié),從而在科學性的前提下較全面、較系統(tǒng)地反映亞馬孫河流域的生物多樣性面貌。

    3.邏輯嚴密的系統(tǒng)性展線為線索

    博物館的展線是一項重要的前期邏輯設計,它關系到展陳主題呈現是否能夠正確體現,展陳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是否明晰,還會影響到觀眾的參觀效果和心理感受。合理的博物館展陳線路安排,能準確地突出展陳主題,表達清晰明確的展陳思想,提供流暢舒適的參觀環(huán)境,使觀眾在從容的氛圍中感受展品的魅力、輕松的學習到知識。而對于自然博物館來說,展線的設計受科學性制約較大,尤其在生態(tài)展示中,在復雜的自然法則和展陳主題之間很難兼顧取舍。

    亞馬孫雨季

    武漢自然博物館的序廳及其后的四個單元共五個部分,整體設計以自然發(fā)生的歷史順序依次排列,同時也是符合人類認知自然的邏輯性順序。序廳以概括的形式展示地球史、世界大河、生命演化的基本輪廓;“大河滄?!眴卧貜牡刭|的角度展示大河地質和河流自身生命史,以及生物演化,這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發(fā)展的起源和基礎;“大河珍靈”單元從生物的角度展示世界代表性大河的典型生態(tài)系統(tǒng)所體現的生物多樣性,并強調各流域之間的生物多樣性聯(lián)系和差異,并在展陳的背景中鋪下相關人類文明的線索;“大河沉思”單元以人類的視角去審視自然法則和規(guī)律,從對自然感性認識轉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性思考。最后“大河探秘”單元給了觀眾一個思考之后動手實踐的空間,既是知識的鞏固又是思維的創(chuàng)新,既是情緒的放松又是深度的拓展。

    在個單元的展線安排中,第二單元“大河珍靈”最為復雜。

    綜合考慮幾個大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生物遷徙和擴散方向,以及人類起源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主流地理線路,“大河珍靈”單元設計了一條比較清晰的真實存在的地理路線,以這條路線為展線的基礎布置六條大河五個章節(jié)的內容。亞馬孫河流域—(巴拿馬地峽)—密西西比河流域—(白令海峽)—葉尼塞河流域—黃河流域—多瑙河流域—湄公河流域—恒河流域—(西奈半島)—尼羅河流域。從亞馬孫河流域到密西西比河流域,基本是以世界上最長、貫通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為主線,巴拿馬地峽連接起南北美洲,依次鋪開南美高原、亞馬孫雨林、密西西比河口、北美中央低地平原、育空河谷等場景到達白令海峽。葉尼塞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都在歐亞大陸上。展線穿過白令海峽后到歐亞大陸的葉尼塞河流域,再溯河往南達到歐亞大陸的多瑙河、恒河、湄公河等河流流域,跟隨展線,觀眾依次在西伯利亞的低地苔原、東北亞的亞寒帶針葉林海、東亞季風區(qū)的原始森林的濕地沼澤等場景中穿行。展線隨后通過中南半島湄公河流域和東部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完成歐亞大陸的場景,再通過西奈半島進入北非。尼羅河流域從三角洲開始,沿著尼羅河行進,觀眾經過北非沙漠、東非高原、剛果叢林場景,最后在廣闊的南非大草原結束整個“大河珍靈”單元的參觀。

    在展線引導方面,大河生命單元嚴格依據科學性的原則,利用真實在這些流域之間遷徙或者擴散的物種作為引導,指引觀眾展線的方向,同時體現這些流域之間的生物多樣性聯(lián)系。如在亞馬孫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之間,用分布在中美洲的美洲紅鹮作為展線引導物種;葉尼塞河與黃河、湄公河之間,用在西伯利亞向南遷徙的鴻雁作為展線引導物種。而在章節(jié)內部,同樣選擇真實存在的物種來引導展線,穿起流域內所有需要展現的故事。這些物種也都是所屬流域內最有區(qū)域特色或代表性的物種。比如亞馬孫河流域的行軍蟻、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脈金斑蝶、葉尼塞河的馴鹿、尼羅河流域的白翅浮鷗等。這些展線引導物種類型多樣,布展靈活,而且本身都蘊含大量真實而精彩的科學故事,是指引觀眾參觀路線的天然線索。

    4.自然與人文的天然聯(lián)系為結合點

    自然博物館通常與人文類博物館界限非常清新,在大型綜合博物館中,自然與人文也是涇渭分明地分館展出。而在真實的世界中,自然和人文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各自為政的展陳,剝離了人與自然的天然聯(lián)系。人類本從自然中來,在文明成形之后也從未脫離與自然的相互影響,在近代科學技術進步以后,人類文明對自然歷史進程的干預甚至超出了許多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承受的范圍。因此,在自然博物館設計中,也無需有意避開人文歷史的內容,何況自然歷史本身就是反映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和探索。這也是現代自然博物館在向科學性、藝術性和社會性方面綜合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和潮流趨勢。

    密西西比河流域

    從猿到人的漫長演化歷程(單位:百萬年)

    在世界范圍上,有大量的古代文明源于大河之畔,比如古埃及、米索不達米亞等,這些文明體現了早期人類社會和大河之間的關系,而許多世界不同地區(qū)的文明之間的關聯(lián)則說明地理距離和自然屏障并不能阻止人類文明的火光一次又一次向全世界蔓延。而實際上,在文明的火種出現之前,大量的化石證據就證明現代人類的先祖就曾和大量動植物一起沿著同樣的路線,甚至在同一條大河之畔,走出非洲,向世界擴散。基于此,武漢自然博物館在內容設計時自始至終注重人的元素與自然標本展出的結合,其中“大河沉思”單元主要就是體現現代人和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而在“大河生命”單元,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線之外,還同時布置了人類起源和古文明發(fā)展暗線。這兩部分內容只在自然場景中以背景和少量實物或模型輔助布展的形式呈現,還原這些遠古化石和文明痕跡在相應生態(tài)系統(tǒng)場景中的真實面貌,不突出也不刻意渲染,暗示人類起源和遠古文明之于世界大河的關系。

    在人類起源方面,美洲的亞馬孫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化石證據較少,暗示美洲大陸可能是原始人類最晚涉足的大陸,而葉尼塞河流域由于地處西伯利亞地區(qū),環(huán)境嚴寒惡劣,原始人類活動也較少,因此化石證據也不充分。相比之下,非洲和歐亞大陸甚至東南亞都有大量的原始人類化石被發(fā)現,比如非洲的南方古猿、肯尼亞人;亞洲的元謀人、北京人;以及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和東南亞的爪哇人。因此,在一些這些原始人類化石涉及的大河流域,這些化石的復制件將輔助布置在自然生態(tài)景觀中,給觀眾以提示和思考。

    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方面,每一條大河流域之內或附近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古文明遺跡,亞馬孫流域及其周圍的納斯卡線條、印加帝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古印第安人遺跡,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以及非洲尼羅河的金字塔和大草原上的津巴布韋遺址,都反映出這些古文明曾經的繁榮;而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葉尼塞河等大河流域中,至今仍有土著或原住民的后人在當地生活,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的經典范例。

    把人類起源化石和古文明遺址的所屬時間分別連起來,可以看到一條高度重合的路線:從非洲出發(fā),穿出西奈半島,經歐亞大陸到達西伯利亞,再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最后沿巴拿馬地峽到達南美洲。這條線路,正好與“大河珍靈”單元的展陳主線相逆。因此,觀眾沿著天然地理路線參觀大河生命的多樣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時,同時也在逆向回溯人類先祖走出非洲、人類文明向世界傳播并發(fā)展的歷程。

    武漢自然博物館以大河流域的視角為切入點,以科學真實的自然故事為載體,以邏輯嚴密的系統(tǒng)性展線為線索,以自然與人文的天然聯(lián)系為結合點的四項理念設計展陳內容,以長江流域為原點,聯(lián)系世界大河流域,展示河流的地質生命和生物多樣性,引導對河流與人類文明之間關系的思考。

    猜你喜歡
    展線大河流域
    螺旋展線方案在山區(qū)高速公路中的應用
    交通世界(2022年22期)2022-09-14 02:53:24
    壓油溝小流域
    學前兒童美育視角下的博物館展線設計研究
    紐倫堡玩具展線上開幕,美泰、Hape、Playmobil齊發(fā)新品,帶來哪些新趨勢?
    玩具世界(2021年1期)2021-07-22 07:56:14
    堡子溝流域綜合治理
    羅堰小流域
    大河奔騰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14
    大河奔流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38
    關于“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展陳設計的一些思考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構想——以討賴河流域為例
    罗定市| 夏河县| 当阳市| 玉门市| 五大连池市| 昭通市| 三都| 大埔县| 榆中县| 兴安盟| 保德县| 晋江市| 眉山市| 蓝田县| 嘉义县| 阿拉善盟| 吉林市| 东港市| 乌拉特后旗| 六安市| 富阳市| 辽宁省| 定州市| 灵武市| 平利县| 麻江县| 沂水县| 龙海市| 宽甸| 韩城市| 咸丰县| 林甸县| 偏关县| 龙口市| 安平县| 临沧市| 仙居县| 乃东县| 德兴市| 苗栗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