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適逢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和改革開放40周年,是新時代的兩會,也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首次會議,意義非凡。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政協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鞏固和發(fā)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指明了方向。按照市委統一部署,首都統一戰(zhàn)線迅速行動,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3·4”重要講話精神與統戰(zhàn)工作實際相結合,努力推動首都多黨合作事業(yè)煥發(fā)新氣象。
回顧多黨合作發(fā)展進程,深刻認識基本政治制度的歷史邏輯和實踐偉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chuàng)造,是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從孕育到形成的階段。中國政黨的興起,從近代開始。民國初年,孫中山等革命先驅嘗試了競爭型政黨和議會政治制度,卻淪為北洋軍閥的統治工具。國民黨統治時期,蔣介石政府奉行一黨專制,最終失敗。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長期實踐和相互選擇中,與各民主黨派逐漸形成了親密的多黨合作關系。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熱烈擁護,主動承認中共的領導地位,共同籌備召開政協會議。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隆重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從成長到收獲的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進一步加強多黨合作。中共八大正式確立了中共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合作方針。1981年,鄧小平同志完整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于中共十二大正式確立。1987年,中共十三大首次提出“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列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從發(fā)展到成熟的階段。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后,頒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首次將其確定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標志著多黨合作走上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寫入憲法。2000年,江澤民概括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2005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2011年,胡錦濤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鮮明的特質”。
從繼承到創(chuàng)新的階段。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統一戰(zhàn)線,頒布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試行)》等系列重要文件。中共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支持民主黨派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求更好履行職能”,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基本方略。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多黨合作要有新氣象,思想共識要有新提高,履職盡責要有新作為,參政黨要有新面貌”的“四新”要求,對指導新時代多黨合作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是中共中央發(fā)布“五一口號”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個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已經植根于我國土壤,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鮮明特色。
充分認識新型政黨制度優(yōu)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
在“3·4”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論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性質地位、鮮明特點、獨特優(yōu)勢和前進方向,立“三新”除“三弊”,深刻闡明了制度優(yōu)勢,充分彰顯了制度自信。
“新”在中國特色。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黨制度,有著獨特的“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標簽,它尊重人民意愿,折射東方智慧,透著中國氣派,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本土的民主常常是最好的民主形式”,中華文明一貫倡導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和而不同,這些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我們制度設計的影響相當深遠。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為了救亡圖存而艱苦求索,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嘗試過。一直到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才帶領中國人民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和制度。多黨合作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有效反映社會各方的利益、愿望和訴求,暢通和拓寬了利益表達渠道,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凝聚起最廣泛共識。
“新”在團結合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是世界政黨史上一種嶄新的政黨關系。它能夠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在新時代,這個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因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是開拓改革路、全面建小康、實現中國夢的唯一正確道路?!肮伯a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架構,沒有朝野之分,沒有政黨輪替,是一種團結合作的政黨關系,保持了政黨間的差異與活力,具有內在的穩(wěn)定性。無論是執(zhí)政黨還是參政黨,都必須在憲法與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執(zhí)政黨要對全體人民負主要責任,既接受法律監(jiān)督,又接受民主監(jiān)督。各民主黨派是受憲法保護的獨立政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履行職能。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既可通過合作共事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又可通過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有序參與政治。這種獨特的政治運行模式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jiān)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的弊端,提高了執(zhí)政效率,保障了政治秩序的動態(tài)穩(wěn)定。
“新”在協商民主。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它脫胎于多黨合作中的政治協商,如果沒有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發(fā)展演進,就沒有今天的協商民主。周恩來總理在政協籌備過程中就指出“凡是重大的議案提出來事先都是有協商的” “凡是通過普選方式產生出來的會,我們叫做大會,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凡是通過協商方式產生的會,我們就叫做會議,例如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可見,我國民主政治制度設計的初心就包含協商,體現了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兩種民主形式的結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強調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架構由一項根本政治制度和三項基本政治制度共同構成。這種制度設計,充分體現了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特征,從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保障了人民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確保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實的民主權利。統一戰(zhàn)線與政治制度密切相關,能夠為推動我國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民主監(jiān)督、民族自治、基層自治進一步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發(fā)展更廣泛地凝心聚力,有力促進中國式民主四輪驅動、健康發(fā)展和自我完善。
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新要求,深入推進首都多黨合作事業(yè)
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提出了“四新”和“新型政黨制度”的新要求。在“3·4”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增強責任和擔當,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強調要用好政黨協商這個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通過協商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新要求為首都多黨合作事業(yè)指明了方向。
提升制度效能。多黨合作是執(zhí)政黨和參政黨的共同目標。2017年的民主黨派換屆工作,為北京多黨合作事業(yè)的薪火相傳注入了新活力。首先,中共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統戰(zhàn)工作,把多黨合作視為政治責任,支持民主黨派更好履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職能,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履職盡責提供支持。其次,要建立健全協商工作機制,高質量落實年度政黨協商計劃,聽取意見建議,及時跟蹤辦理,做好反饋對接,推動協商成果轉化落地。再次,要完善民主監(jiān)督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制定出臺我市實施意見,規(guī)范民主監(jiān)督的內容、形式、程序,健全知情明政等保障機制,支持民主黨派探索開展專項監(jiān)督。
聚力首都發(fā)展。新時代多黨合作舞臺極為廣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要更好地發(fā)揮特色優(yōu)勢,按照中共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市委十二屆歷次全會部署,在服務大局中找準履職盡責的切入點,進一步拓展多黨合作領域,不斷向深度進發(fā)、向難度聚力、向廣度拓展。要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zhàn)”、辦好“三件大事”,為推動實施“牽手雄安”“助力副中心”“相約冬奧”“服務三城一區(qū)”等專項行動積極引才引智、建言獻策、服務社會,在聚力首都發(fā)展上有新作為。
加強自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是多黨合作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是多黨合作的參與者,其自身建設水平關系到多黨合作制度的鞏固發(fā)展。當前,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新成員成為北京民主黨派主體,隊伍構成、思想觀念更加多樣。首都的民主黨派要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wèi)者。要以思想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開展“五一口號”發(fā)布70周年紀念活動和“不忘合作初心,繼續(xù)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要全面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始終保持民主黨派的進步性和廣泛性,與中共北京市委一道,推動首都多黨合作事業(yè)煥發(fā)新氣象。
(作者: 周開讓,中共北京市委統戰(zhàn)部常務副部長)
責任編輯 / 高 斌
前線2018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