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林 陳紅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為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保障。在此形勢下,為了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率,新的音樂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xiàn)出來,支架教學法便是其中頗有成效的一種。在此,筆者便談?wù)勚Ъ芙虒W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還望諸位同行不吝賜教。
關(guān)鍵詞:支架教學法 初中音樂 有效運用
由于素質(zhì)教育的推廣,音樂教學逐漸成為初中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對初中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音樂教師,我們必須拋棄以往“音樂教育不重要”的錯誤教學理念,將支架教學的全新理念引入教學中,努力培養(yǎng)出一批有學識、有情操的優(yōu)秀人才。那么,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支架式教學主要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經(jīng)過長期的音樂教學經(jīng)驗,筆者僅從以下幾個方面略作說明。
一、圍繞學習主題建立概念框架
當學生在學習一首陌生的曲子時,我們必須將該曲的背景、特點等詳細、生動地介紹給他們,使之對該曲產(chǎn)生初步、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曲譜中的情感和內(nèi)涵,對詞曲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比如,《橄欖樹》是臺灣故事片《歡顏》的主題歌,作于1971年。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希望依靠個人的力量把和平灑遍世界各地,因而在到處流浪中尋回創(chuàng)作靈感并創(chuàng)作而成的,在港臺及內(nèi)地廣為流傳。
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提問既是教師在課上考察學生知識把握能力的重要方法,又是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有步驟、有層次的提問,可以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進行逐步、深入的思考并在逐步的思考中增益其所不能。比如,在學生欣賞《橄欖樹》之后,從情感方面提問:這首樂曲是什么樣的情緒? (憂傷、回憶的情緒,充分流露出三毛歷經(jīng)滄桑之后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從樂器方面提問:電聲樂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點?(電聲樂器是隨著電子科技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新型樂器,其音響十分豐富,既能模仿常規(guī)樂器的聲音,又能模仿許多獨特的聲音。)
三、引導學生獨立探索
隨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日益明顯。因此,一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必須要有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所學知識的意識。在這個啟發(fā)、引導的過程中,我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guān)的各種屬性,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自主分析。與此同時,在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比如,在教授《橄欖樹》時,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一)在聆聽中,想象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樂曲描繪了一個人在空曠的原野中自問自答,歌聲中包含對故鄉(xiāng)的感情的情景。)
(二)《橄欖樹》的旋律有何特點?不同樂器的音色是怎樣的?師可提示:這首樂曲的旋律是(舒展、緊張)?音色是怎樣的(明亮、暗淡)?(用舒展的旋律,清亮的音色,典雅的風格把我們帶到了美麗的旋律之中。)
(三)口風琴和豎笛的音色為什么會不同?(口風琴與豎笛吹奏時,空氣在樂器腔式中震動頻率不一樣。 師補充:聲音的不同,是因為物體帶來的不同震動頻率帶來的,震動頻率越快,聲音越高,震動頻率越低,聲音越低。)
四、小組協(xié)作
新教育形勢下,小組協(xié)作式的探究學習已經(jīng)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形式。通過小組成員的熱烈討論,每個組員都能在討論過程中盡情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了解他人的觀點,進而促進自身眼界的開闊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便能對知識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進而充分調(diào)動所學知識,構(gòu)建自身的知識網(wǎng)絡(luò)體系,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比如,在學習《十六歲的太陽》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仔細欣賞后以小組為單位對下面問題展開詳細的討論:
(一)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
(二)歌曲為何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來表現(xiàn)?
(三)歌曲演唱有什么特點?
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各小組成員需備好紙筆,隨時隨地記錄下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帶音樂播放完成后,各小組相互交流彼此意見并推選小組代表作出總結(jié)性陳述。當各個小組代表紛紛各抒己見后,教師根據(jù)各小組意見作出總結(jié)性發(fā)言并讓學生再次傾聽該歌曲,以加深他們對這首歌舞的領(lǐng)悟力與感知力。
五、構(gòu)建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是相當重要的存在內(nèi)容,它不僅能夠準確、及時地反饋出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能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作出科學的指導,使教師能夠及時、合理地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策略,以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及時的指導,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時刻留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重視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反饋。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展開形式多樣的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活動,是學生對自身、對集體展開更多的思考。
總之,支架式教學不僅能夠最大限度挖掘出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會到探究式學習以及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樂趣,進而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作為音樂教師,我們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教學工作的核心,努力為國家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金世余.支架式教學模式與音樂教學[J].藝術(shù)研究.2006,(02).
[2]王海珊.教與學的有效互動——簡析支架式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1).
(作者單位:云南省羅平縣魯布革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