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前幾天的一則新聞再次引發(fā)廣大人民的關注,北京西城區(qū)人民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進行宣判。五名未滿18歲的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案件宣判結果公布以后引起了人們的討論,有人認為未成年人不應該受到刑事處罰,有人認為應該得到懲罰。但是我認為大家更應該深入思考一下事發(fā)的根源,為什么五位未成年少女會對身邊的同學做出如此惡劣的事情?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原本心靈純凈的孩子變的心理扭曲,做出這樣傷害他人的事情呢?是我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出了問題。
人們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三個方面。而且現(xiàn)代醫(yī)學越來越證明,心理健康在這三個因素中占據(jù)核心地位??墒窃谖覀兊娜粘I钪校藗兺鶗鲆曅睦斫】档闹匾?。就拿孩子的教育來說吧,家長們往往只會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是否良好,而總是忽略孩子的心理狀況。有些家長只會一味的給孩子安排各種輔導班,卻不會在意孩子是不是壓力太大承受不了。有的家長天天忙于工作賺錢,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導致孩子心理上愛的缺失等等。學校在這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渡過,如果學校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心理疏導將會產(chǎn)生許多問題。校園霸凌事件屢見報端就是在為我們敲響警鐘。
作為一名教師,怎樣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做好學科心育。
一、學科心育現(xiàn)狀及原因
學科心育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有些薄弱學科進行心育就存在不小的阻力,例如歷史,地理,體育甚至數(shù)學學科,學科心育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把學科心育真正落實的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大部分任課教師反映學科地位低下或者教學內(nèi)容和心育不沾邊。而且學生和家長也往往不會對心育有所重視和要求,自然開展學科心育的機會和效果就大打折扣。
其次,各任課教師自身素質及心育能力不足。許多教師還在用比較陳舊的教學方法,一堂課主要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完全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沒有自主思考和發(fā)言討論的機會,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會導致學生形成被動接受、消極等待、厭學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另外,有的老師采取了不恰當?shù)慕虒W行為,比如不適當?shù)呐u、壓制性的管理、不信任諷刺挖苦學生等等。不僅造成師生關系緊張,而且還會打擊學生脆弱的心靈,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有些教師對心理教育的知識只是流于表面,并沒有深入理解和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二、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學科心育
首先學校要重視,讓學科心育教學融入學科課堂成為任課老師的習慣,同時開設關于學科心育主題的教研活動,提高任課教師的心育意識。同樣也要針對學生開展心育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也重視心育問題,在教材編寫方面,也要增強趣味性,或者直接加入和心育有關的問題涉及和環(huán)節(jié)。讓教師和學生自然而然的滲入心育。我們還需要明確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心理健康問題幾乎涉及學習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習的動機、興趣、理想、態(tài)度、方法等等。第二,與人際關系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教導他們?nèi)绾闻c他人相處,使他們學會交往、合作。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和寬容他人減少人際沖突,促進人際和諧。第三,與自我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指導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悅納自己。第四,與生活,社會適應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抗壓受挫能力,為他們將來進入社會做準備。我覺得這四個方面,每一門課,每一節(jié)課都需要滲入,更要深入。
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就可以針對內(nèi)容制定策了。在學科教學內(nèi)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就可把課文中的人物性格深挖,正面角色學習模仿,反面角色反思改變,角色替換,反復體會。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對話閱讀的形式了解國外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學其優(yōu)秀,棄其糟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歷史人物素材,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能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和認同,使其心理素質不斷提高等等。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如果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難走向成功的。在中國歷史長河中,許多的仁人志士、領袖人物、科學家等都是頑強的毅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獲得了成功。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為了國家獨立和富強,“一往無前,愈挫愈勇”,歷經(jīng)了許多的挫折和磨難才有了中華民國的成立。我們可以利用青少年喜歡模仿的心理特點,發(fā)揮歷史人物的榜樣作用,來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針對教師自身心育能力不足的問題可以采取的解決方法
1.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采取新型教學方式方法,比如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取比較具有討論價值的知識點,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或者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我,得到他人的肯定,獲得自信。當然也有受到別人反對的同學,也能提高自己承受質疑和壓力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
2.教師要善于學習并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
現(xiàn)在的教師都具備一定的學科心育的基礎,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也會考查心理學知識。教師關鍵在于能不能做到學以致用,把自己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綜上所述,教師首先要有進行學科心育的意識,認識到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身體力行的落實到自己將來的教學實踐當中去。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希望學校霸凌這樣的事件不會再有。
參考文獻:
[1]邵秋菊.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碩士學位論文.
[2]稅碧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案例.碩士學位論文.
[3]林紅瓊.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心理素質教育初探.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