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轉(zhuǎn)懷
【內(nèi)容摘要】高中生不管是在心理發(fā)展還是在生理發(fā)展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每名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于是教師在展開教學時也就不能通過“一刀切”的形式進行教育。我們知道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比較傳統(tǒng)的一種教學模式就是把所有學生都集合起來,采用“灌輸”方式向?qū)W生傳授知識。而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必然會對他們產(chǎn)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為使學生這種個體化差異得到滿足,我們可將分層次教學充分運用到高中的數(shù)學課堂中,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注意因材施教,制定符合每一個層次的學習目標。通過應用我們發(fā)現(xiàn)分層次教學不僅能強化課堂結構,提升教學效率跟質(zhì)量,更重要的是還能為學生減少他們的學習重擔,進而提升其數(shù)學成績。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課堂分層 教學方式
隨著高中生的成長跟發(fā)展,其對數(shù)學基礎的掌握程度跟興趣都各不相同,致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針對這樣的情形,如果教師繼續(xù)使用“一刀切”的模式展開教育,顯然無法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對此將分層次教學應用在數(shù)學教學的課堂上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一、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具體策略
1.對教學目標展開分層
我們這里所說的分層次教學指的并不是根據(jù)學生成績劃分成重點班和普通班等,而是要在學生這一大前提下,按照他們各自的接受能力與感知能力以及學習效率進行劃分,把數(shù)學目標劃分為不同的幾個方面,按照學生各自能力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生能夠迅速接受事物且具有良好的基礎的,我們要相應的提升數(shù)學目標,并進行課外拓展,使學生感受到挑戰(zhàn)帶給他們的快樂。而對于那些接受能力低且基礎知識不牢靠的學生,我們就要相應的降低教學目標,盡可能生動的做好課堂導入這一部分,使學習層次得到簡化,進而感受到知識帶給他們的快樂,不斷的引導教學,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而提升學生整體水平跟素質(zhì)。
2.對學生展開分層
高中生具備各自不同的學習能力,對此現(xiàn)狀我們可選擇測試和自愿這兩種方式,合理分配教師資源,展開因材施教。按照學生各自學習意愿和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將其分為四個班級,同時再按照大綱上要求的教學目標劃分為四個層次:其一是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均很強,同時具備良好的基礎;其二是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一般,理解能力相較第一種也比較差,但學習認真;其三是基礎知識差,接受能力比前者強,且能夠自愿參與到學習中;其四是基礎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均較差,且沒有足夠的學習意愿。針對于第一種學生,我們要做的主要是發(fā)揮輔導作用,拓展知識面,注意課外拓展和實踐;針對第二種學生,我們要以教材為主,系統(tǒng)全面的展開講解,指引學生自主投身到學習中;針對第三種學生,我們要增強訓練強度,新課跟復習要同時進行,提升學生水平;針對第四種學生我們要以講解基礎知識為主,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道德,為他們之后的學習做充分準備。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做到充分將處于不同層次中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培養(yǎng)成學習同伴,促使他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分層次教學并不意味著將學生割裂開,而是要在一個班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3.進行教學分層
首先,當教師在上課以前展開備課環(huán)節(jié)時,一定要從學生特殊性原則入手,要知道每一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學習特征,所以一定要以此定制符合他們各自發(fā)展需求的教學設計,設計出相應的難點重點,按照學生各自愛好來巧妙的設計課堂導入,以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為主進行教學語言方面的設計,從學生各自對知識所掌握的基礎出發(fā)展開有效的課堂引導,要做到徹底消除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習慣,指引學生自主參與到思考中來,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進而把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傳播給高中生。其次,當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預習的時候也要展開分層次,跟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明顯具有較高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完全可通過分層次的指引,引導學生展開預習,對于上述提到的一類學生,他們主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二類學生則主要負責復習跟預習新知識,三類學生只要對教材中的知識能夠熟練掌握就可以,四類學生則要對主要知識點展開強烈記憶。其次,在布置作業(yè)方面體現(xiàn)層次化,對于數(shù)學課堂來說,在課后布置多層次的作業(y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對學生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也就意味著要對數(shù)學作業(yè)展開分層。數(shù)學教師要對處于每一個階段的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yè),使他們均能對課堂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第三,要對考試進行分層,在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是檢驗分層次教學實行效果最為重要同時也是最有效的一總手段,對此我們要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設定不一樣的考試內(nèi)容,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因材施教,對分層次教學效果進行檢驗。
總而言之,分層次教學達到了因材施教對其提出的教學觀念,其對象是全體學生,做到了節(jié)省教育成本,且將目光放在了包括落后生在內(nèi)的全體學生身上。因為這跟學生當前身心特征相適應,同時從教學方式跟目標以及考核形式等諸多方面都做到了分層,因此這可大大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此外,在進行分層次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創(chuàng)建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在自由快樂的氛圍中接收知識,主動去學習知識。
【參考文獻】
[1] 宋奎三. 分層次教學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探索及思考[J]. 高中數(shù)理化,2013 (22).
[2] 李增濤. 高中數(shù)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中學),2013(08).
【課題名稱:農(nóng)村高中數(shù)學課堂分層次教學方法的探究,課題編號:GS[2016] GHB0682?!?/p>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