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凱源
潮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廣東 潮州 521021
目前對于痔瘡,保守治療包括飲食和生活調(diào)節(jié),各種藥物、栓劑或霜劑;門診治療以膠圈套扎(RBL)、靜脈張力增強劑、硬化劑注射治療,雙極電凝和紅外線凝固法為主;手術(shù)治療以開放式或閉合式切除術(shù)、超聲刀痔切除術(shù)、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shù)(PPH)為主[1]。而內(nèi)服藥物多為激素、抗生素及止痛藥等,外用藥物參差不齊,且多由化學成分組成[2]。手術(shù)治療雖能解除體征及癥狀,但存在條件限制,且術(shù)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復(fù)發(fā)率較高。本院研制的冰朱加味痔瘡膏,具有消腫止痛、清熱化瘀的功效,本研究將該藥應(yīng)用于痔瘡的治療,效果較好,且無明顯副作用?,F(xiàn)將研究結(jié)果總結(jié)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通過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確診。臨床癥狀:①肛門無痛性、間歇性便后有鮮紅色血滴出,便血嚴重者呈噴射狀;②大便時痔核脫出;③疼痛(脫出嵌頓),墜脹感;④便秘;⑤肛周瘙癢。體征:①肛緣皮膚可見隆起;②肛門鏡檢查見直腸黏膜充血,隆起呈暗紅色。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等。
1.2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年齡25~70歲;患者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合并肛門乳頭瘤、肛瘺及結(jié)腸炎者。
1.4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0例痔瘡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男80例,女70例;年齡28~68歲,平均(42.4±2.9)歲;病程3~23天,平均(14.2±2.7)天。觀察組男80例,女70例;年齡30~65歲,平均(41.9±2.5)歲;病程5~21天,平均(13.9±2.5)天。2組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馬應(yīng)龍麝香痔瘡膏(武漢馬應(yīng)龍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局部外用治療。擦干凈肛門后,將2 g藥膏緩慢注入到肛門內(nèi),5天為1療程。
2.2 觀察組 給予冰朱加味痔瘡膏(本院制劑室制備)治療,處方:赤芍、地榆各150 g,黃連100 g,冰片、朱砂各20 g。制作:將上藥碾成細末,拌勻,用凡士林調(diào)配為20%膏劑,涂擦肛門。早晚各使用1次,以5天為1療程,間隔2天后繼續(xù)使用。
2組均治療2療程。
3.1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癥狀改善情況及免疫功能指標。①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guān)標準,將脫出、出血、水腫、滲液、糜爛及疼痛這6項作為相關(guān)評價項目,均采用4級評分法,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②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3mL靜脈血放置在離心機中處理,以雙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腸道內(nèi)免疫球蛋白A(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 治愈:水腫明顯消退,肛門排便的疼痛感明顯減少,潮濕及充血等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水腫基本消退,上述癥狀體征基本緩解;無效:上述癥狀及體征未減退,甚至加重。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7%,高于對照組的7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4.3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治療前,2組脫出、出血、水腫、滲液、糜爛及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上述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對照組n 150觀察組150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脫出3.45±0.56 2.03± 0.56①3.50±0.78 1.56± 0.34①②出血3.41±0.71 1.89±0.65①3.39±0.67 1.61± 0.42①②水腫3.67±0.98 1.83±0.72①3.82±0.78 1.59± 0.54①②滲液3.74±0.66 1.92±0.56①3.70±0.68 1.62± 0.54①②糜爛3.91±0.83 1.87± 0.67①3.87±0.34 1.58± 0.46①②疼痛3.84±0.73 1.90± 0.76①3.90±0.34 1.60±0.55①②
4.4 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治療前,2組IgA、SIgA、IgG、IgM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IgA、SIgA、IgG、IgM均較治療前升高,觀察組IgA、SIgA、IgM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Ig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g/L
表3 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g/L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n對照組150觀察組150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gA 0.65±0.24 1.12±0.17①0.67±0.34 2.12±0.41①②SIgA 4.03±0.23 9.14±0.34①4.11±0.30 15.67±3.23①②IgG 8.09±1.03 12.29±1.90①8.11±1.29 12.92±1.32①IgM0.43±0.12 0.69±0.67①0.46±0.09 1.34±0.67①②
從中醫(yī)學角度分析,痔瘡在肛腸疾病中發(fā)病率最高,以久坐、久站、久蹲,活動少的人群為主,嗜辛辣、飲酒等習慣者發(fā)病率顯著增高,是經(jīng)脈氣血瘀滯,濁氣、瘀血留注凝滯肛門,結(jié)積成塊而引起的病變[3]。冰朱加味痔瘡膏是在九華膏(九華膏出自經(jīng)驗方,由龍骨、朱砂、冰片、浙貝母等組成)基礎(chǔ)上化裁而來,含有冰片、朱砂、赤芍、黃連、地榆等藥物,其中朱砂、冰片具有清熱、消腫止痛功效;赤芍、黃連、地榆具有清熱、涼血祛瘀功效。該方有消腫止痛、清熱化瘀之功,涂抹后對肛管、肛周皮膚有潤滑止癢等作用。筆者應(yīng)用該藥在臨床上治療痔瘡多年,療效滿意。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脫出、出血、水腫、滲液、糜爛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冰朱加味痔瘡膏治療痔瘡臨床療效突出,能夠明顯緩解臨床癥狀與體征。另外,觀察組IgA、SIgA、IgG、IgM高于對照組,提示冰朱加味痔瘡膏能夠輔助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冰朱加味痔瘡膏治療痔瘡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免疫功能,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1] 楊德林.地奧司明聯(lián)合β-七葉皂甙鈉及馬應(yīng)龍痔瘡膏治療痔瘡術(shù)后并發(fā)癥[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3,22(25):2826-2827.
[2] 余之煥,林勤劼.清解膠囊治療痔瘡的臨床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3,35(5):36-37.
[3] 李勝.痔瘡的發(fā)病與治療綜述[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