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讀本》作為高中語文教科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學生閱讀視野,增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語文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從當前教學現(xiàn)狀看,讀本的使用處于尷尬境地,教師沒有很有效地引導,學生沒有很自覺地閱讀,造成優(yōu)質(zhì)的語文閱讀資源嚴重浪費。如何有效地利用《語文讀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已成為當前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語文讀本;現(xiàn)狀;困惑;策略
作者簡介:郭曉明,甘肅省靜寧縣成紀中學。(甘肅 靜寧 743409)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有效運用高中‘語文讀本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Z07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07-0040-02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要求:“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語文教科書由于課時和篇幅的局限,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不免會有缺憾,而《語文讀本》作為高中語文教科書的有益補充,都是從語言范例中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引導學生運用語文教科書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獨立閱讀,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興趣的培養(yǎng),最終達到增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目的。
一、高中《語文讀本》的運用現(xiàn)狀及困惑
1. 忽視《語文讀本》的利用價值?!墩Z文讀本》是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必修、選修教材的有益補充。讀本中所選的文章大多與教科書閱讀單元相配合,也有延伸擴展性內(nèi)容。引導學生閱讀《語文讀本》,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課內(nèi)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擴大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將《語文讀本》拒絕在課堂之外,忽視讀本的利用價值和重要性,只注重語文課本,對《語文讀本》的地位和作用重視不夠,人為制造課本與讀本之間的鴻溝。
2. 在《語文讀本》的使用上存在誤區(qū)?!墩Z文讀本》和語文教科書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引導學生從綜合范例中學習語言、文學,培養(yǎng)語文能力。所不同的是,對語文教科書一般要求精讀,而對《語文讀本》一般要求略讀。運用精讀方面獲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獨立閱讀,靈活性比較大,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由此看出,《語文讀本》內(nèi)容的“可讀性”和地位的“助讀性”,決定了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以讀促教”和“以教導讀”。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把《語文讀本》與課本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以“講”代“讀”,致使教學內(nèi)容難以完成,從而處于兩難的境地。
3. 教師缺少對學生閱讀讀本的方法指導。《語文讀本》的使用說明中只是說“由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致使有的教師把《語文讀本》當課外書,讓學生隨便讀讀就行;人為割裂讀本與課本、讀本內(nèi)部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缺少對學生閱讀的系列化設計和指導,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運用略讀、精讀、細讀等閱讀方法;開展《語文讀本》的系列化閱讀,沒有充分利用讀本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訓練思維品質(zhì)、提高寫作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和學生就閱讀讀本進行有效對話。
4. 時間不足的困惑。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語文讀本》,分數(shù)仍然是衡量學生與教師成績的主要依據(jù)。因此,許多教師會把時間花在課本的學習與習題的訓練上,大量的課外作業(yè),剝奪了學生閱讀《語文讀本》的時間。
二、高中《語文讀本》在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
1.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笨梢姡虒W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語文讀本》,這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問題,而是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問題。
語文教科書由于課時和所選內(nèi)容的局限,難免會有種種缺憾。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包括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形成,以及語感的養(yǎng)成沒有一定的閱讀量的積累是難以奏效的,至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更是需要廣泛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作為落實課標要求而編寫的《語文讀本》,在教學中要盡可能讓《語文讀本》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教師要在做好《語文讀本》閱讀系列化設計的前提下,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教師要以平等的閱讀者角色,帶著自己的閱讀體驗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分享、交流,指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根據(jù)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充分發(fā)揮《語文讀本》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訓練思維品質(zhì)、提高寫作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教學中將讀本與課本有機結(jié)合。課本與《語文讀本》都是引導學生從語言的綜合范例中學習語言,培養(yǎng)語文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從精讀課本方面獲得的知識與經(jīng)驗去自主閱讀讀本,讓讀本成為課本的延伸補充?!墩Z文讀本》的文章往往與課本有著密切聯(lián)系,如果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再適當補充或擴展《語文讀本》中相關的知識,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闊寬學生的知識面。如在學習課本中有關李白的詩歌時,教師應提前安排學生閱讀讀本中辛文房的《李白傳》,這會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李白詩歌作品的內(nèi)涵。
3. 以《語文讀本》為載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利用《語文讀本》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想方設法從課本的學習延伸到《語文讀本》的學習中去。尤其要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一是要養(yǎng)成自覺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二是勤于筆記的習慣;三是積累素材、勤于寫作的習慣;四是主動探究的習慣,有計劃地推動學生由閱讀積累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2)利用《語文讀本》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guī)范和基本能力,并通過語文應用學生養(yǎng)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特別是在高中課程改革的當前,《語文讀本》為學生提供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藍本,教師可積極組織學生課余對《語文讀本》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從讀本中尋找一些感興趣的課題,鼓勵學生嘗試寫具有一定價值的小論文。
(3)利用《語文讀本》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高中生身心發(fā)展?jié)u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以及學習探究的方法,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如在學習必修一課文《燭之武退秦師》之后,要及時引導學生閱讀讀本中《晉公子重耳出亡》一文,讓學生明白晉文公曾經(jīng)是個無賴貴公子,他后來居然成為胸有全局、臨危不亂的英明國君,鼓勵學生繼續(xù)探究這個形象形成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形象認識的厚度。
總之,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教師要重新審視《語文讀本》的運用價值,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課本和讀本有機結(jié)合,讓語文學習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創(chuàng)造性使用讀本,在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黃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