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具有重大的多元的指導意義。本文主要闡釋了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分析了教學做合一理論引入小學低年級體育教育對促進兒童社會化作用,并嘗試地探討了低年級體育教育中教學做合一的實踐路徑。
關(guān)鍵詞:陶行知教學做合一;小學低年級;體育教育;兒童社會化發(fā)展
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完成人的社會化。小學體育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在于鍛煉身體和提高運動技能,它在提高兒童心理素質(zhì),促進兒童成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人的社會化歷程是從出生開始的,幼升小階段是兒童社會化的關(guān)鍵時期。體育教育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體育課是小學教學的基本課程,而體育教學具有不同于文化課的特點,具有不同于高年級體育教學的特點。體育教育的特點使它對促進兒童成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 教學做合一理念與小學低年級體育教育之契合
“教學做合一”曉莊示范學校的校訓,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核心觀點。陶行知先生說:“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guān)系上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guān)系上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先生拿學來做方是真學。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學固不成學?!?/p>
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我們可以看到教學做三者有機結(jié)合,密不可分?!白觥边B接了“教”和“學”兩頭,教——做——學的模式,好比游水,“先生與學生并沒有嚴格分別……游水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須在水里學,在水里教”。
從心智成長規(guī)律上看,低年級小學生仍保留著幼兒園階段幼兒的特點,即“玩”。他們的運動技能、規(guī)則概念,責任意識都很淺。體育教學尤為如此。如果體育教學是老師在前面進行技能傳授,如講授跑步的技巧、跳繩的技巧、踢球的技巧,小學生在下面聽然后再去反復練習,這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講,枯燥而乏味,尤其不適合低年級兒童,不但不能達到學習技能和鍛煉身體的目的,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這個時期兒童的體育教育更應該是“教學做合一”,老師與學生的界限不應該鮮明對立和完全分開。低年級體育必須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奔跑,一起跳繩,一起踢球、一起游水……教師示范的“教”的作用的只有在共同“做”的基礎(chǔ)上才能發(fā)揮,學生的模仿能力也只有在共同“做”的基礎(chǔ)上才會得到提高??梢婓w育教學只有在,而且必須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教學做合一理念引入小學低年級體育教育對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作用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念引入小學低年級體育教育對促進兒童社會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學做合一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兒童身臨其境參與體育活動,擺脫教師和學生對立模式,有利于兒童自我認知,自主學習,自發(fā)探索,自信自強,克服困難,磨煉意志,促進兒童的成長,逐步走向“社會人”。
教學做合一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是開放的團體的,在這樣的體育活動中,兒童會在自我認知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及其對他人、團體和環(huán)境的影響,能夠在課堂常規(guī)、隊列練習、比賽競技時養(yǎng)成規(guī)則意識、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在團隊協(xié)作中養(yǎng)成尊重、謙讓、真誠、團結(jié)、互助等良好的社會品格和社會行為。
總之,教學做合一理念下的低年級體育教學有更加良好的社會化功能,能夠使兒童得到熏陶和訓練,為兒童升入高年級,步入社會,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基礎(chǔ)。
三、 教學做合一理念引入小學低年級體育教育的實踐探討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是“填鴨式”教學模式,“在教育界里有不少的辦法和填鴨相仿佛,誰要在學生需要之外懸立目的,超出學生自愿容量關(guān)注教材,一心一意指望學生們快快地照他主觀的模樣長成,他便在辦填鴨教育”。填鴨式的體育教學不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上文已述。教學做合一理念下的低年級體育教學如何進行是值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 豐富體育教學方式,合理安排課程設計。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認為,提倡以人為本,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而體育游戲恰恰就是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與體育教學的良好契合點。體育游戲、專題項目等豐富多彩,更能激發(fā)兒童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在低年級體育教學中尤為適用?!笆聦嵣希褪亲尯⒆右惶谜n去走和跑,不僅違背兒童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也違背兒童心理發(fā)育規(guī)律。小學1-2年級的學生生理發(fā)育尚未完全,并且有著注意力分散,興趣容易轉(zhuǎn)移的心理特征……因此小學低年級宜采用課題教學方式”。一節(jié)課以游戲的方式來進行肯定比以講授的練習的方式進行效果要好;參觀、短距離游覽等肯定比在操場上練習跑步的效果要好;一節(jié)課一個小專題肯定比籠統(tǒng)的滿堂灌效果要好。因此低年級體育教學宜采用小專題教學,加大體育游戲、素質(zhì)拓展訓練項目等在教學中分量。
2. 改革體育教學考核,提倡綜合素質(zhì)評價。新的體育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五個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發(fā)展、心理發(fā)展、社會適應。其中既有基礎(chǔ)運動目標,也有高層次靈魂目標?!霸S多學?,F(xiàn)在將體育考試成績分為幾個部分,包括課堂表現(xiàn)、平日的測驗成績以及期末考試成績等等,再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科學的比例分配,最終計算出學生的真實成績。這種綜合評價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提高其對平日課堂表現(xiàn)的重視?!眰鹘y(tǒng)的體育教學只重視技能和成績,對心理素質(zhì)和社會適應重視不夠。而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更重視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兒童社會化發(fā)展。因此體育教學的考核方式也應當多元化,注重過程進步,反應兒童綜合素質(zhì),追求高層次的兒童成長和社會化目標。
參考文獻:
[1]陶行知談教育[J].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1),65.
[2]陶行知談教育[J].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1),65.
[3]陳磊.碩士論文.南京師范大學,2007(6),26.
[4]高繼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究[J].中華少年,2017(36).
作者簡介:莊昊,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市育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