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容川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此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重視情感的熏陶和培養(yǎng),一方面是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一門情感特質(zhì)比較顯著的學科,情感教學符合學科特點;另一方面是小學生處于心理的發(fā)育階段,對其進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其對豐富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在目前的語文教育當中,情感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在具體教學內(nèi)容進行的時候滲透了情感教育,但是從整體大環(huán)境來講,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還是偏弱。對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做具體的分析,并在問題基礎上探討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教學科目,而就語文教育的具體實踐分析來看,其不僅要實現(xiàn)對學生基礎文字和語言教學的目的,更要對學生多樣化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審美判斷。就現(xiàn)階段的具體小學語文教學分析來看,部分老師對于語文的情感教育沒有深入的認識,所以在具體教學中缺乏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支撐,此現(xiàn)狀對于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效果會產(chǎn)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從語文情感教育的核心和具體內(nèi)容入手強化情感教育的價值性分析和探討,這會為情感教育的滲透開展提供現(xiàn)實性指導。
一、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從目前的教學實踐分析來看,小學語文的教學大綱和過去相比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教育要培養(yǎng)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現(xiàn)代化人才。從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做詳細的分析會發(fā)現(xiàn):在此大綱之下,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及課程培養(yǎng)目標都發(fā)生了變化。從全新的教學大綱視角做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解,教學理念應該是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yǎng)做重點提升,從而幫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性格。同樣是在此大綱視角下,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不再具有單一性,其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知識系統(tǒng),更要對語文課程中的情感做綜合的體驗,從具體的情感體驗中獲得價值判斷。
就現(xiàn)階段的分析和判斷來看,教學大綱對語文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做了調(diào)整,傳統(tǒng)教學中情感教育缺失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遺漏得到了有效的補充,在當前的教學大綱面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成了課程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指標,所以說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重要性顯著。需要注意一點,在全新的教學大綱要求下,整體教學格局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所以教學設計以及具體的教學安排都需要做進一步的改變。從綜合分析的角度來看,雖然各方面改變明顯,但是情感教育這項內(nèi)容已經(jīng)成了教學當中的核心,所以必須要明確其在教學中的地位。
二、小學情感教育問題分析
(一)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首先,老師對于情感教育的重視度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這種不足的出現(xiàn)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造成:第一是整體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從現(xiàn)階段的具體分析來看,教育資源緊張,學生的競爭壓力巨大,老師也在為學生的升學率所煩惱,在這樣的局面下,知識系統(tǒng)的鞏固是老師的中心任務和家長的一致期許,所以情感教學被丟在了一邊。第二是老師自身的認知缺陷無法正確看待情感教育的價值,所以在教學中會忽視情感教育或者是將情感教育簡單化。
(二)教學方法單一
從具體的分析來看,因為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教學模式已經(jīng)固化,所以老師的教學思維與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在這種思維和習慣的影響下,老師的教學方法大都比較單一,而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利用又不利于情感教學的具體開展,所以在情感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單一的方法所扼殺,情感教學的氛圍無法形成。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模式化、單一化,強調(diào)了知識的重要性,將認知從情感中剝離出來,僅僅重視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情感的體驗和培養(yǎng),這對于語文教學來講是得不償失的,因為語文教學的核心是思想和情感的培養(yǎng),而知識技能只是思想確立和情感體驗的一種工具,過度強調(diào)知識教育而忽略情感的體驗,使得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本末倒置。
三、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策略
針對上述的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總結(jié)教學實踐并分析有效的策略十分的必要。以下便是從實踐角度出發(fā)所做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諸多涉及情感的素材,將這些素材的情感類型進行劃分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滲透,以下是具體的分析。
第一種,充分表達對祖國、故土和人民的熱愛,如《圓明園的毀滅》《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梅花魂》等。
在教學這一類的文章時,教師在教學完必需的知識點后,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課,如何把這些道理轉(zhuǎn)化成容易讓孩子理解的內(nèi)容呢?如在教《狼牙山五壯士》時,在歸納主題時,可以把問題細化——請同學們反復讀描寫五壯士動作的句子,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讓五壯士把敵人引上絕路?當你讀到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等等,把文章主旨細化成若干小問題,只要學生能一一解答此類問題,文章的主旨就不難歸納,更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最質(zhì)樸的情感。
第二種,表現(xiàn)人類的至愛親情的文章,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中了不起的父親,《“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那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窮人》一文中善良的夫妻……在進行此類文章教學時,在緊扣文章內(nèi)容的同時,輔助大量的名人典型故事,重視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懂得人性最可貴的地方。從具體的教學分析來看,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便是小學時期,所以在具體教學中通過教材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分析讓學生對具體的情感體驗有所加深,這可以幫助其實現(xiàn)個性的豐富和自我的情感完善。
第三種,表現(xiàn)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作品,如《釣魚的啟示》給我們要遵守規(guī)則的啟示;《尊嚴》告訴我們做人不能不勞而獲,要有尊嚴,有自尊;《觸摸春天》讓我們懂得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春天……
第四種,揭示民族內(nèi)涵的詩歌,古文等。如《楊氏之子》《猴王出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反復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讓孩子的心靈從小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滋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情境教學也是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不過此種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一般來講,情境創(chuàng)設需要具備三方面的要素:第一是生動性,即情境能夠生動的傳遞需要表現(xiàn)的場景內(nèi)容。第二是情緒色彩性,即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帶有感情傾向性。第三是體驗性,即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以體驗為目的。
從目前的具體教學開展來看,要在教學中將學生帶入到情境可以使用多種方法,比如音樂渲染法、實物展示法等。采用音樂渲染情境手段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手段。在教學《白楊》一文時,就可讓孩子欣賞軍旅歌曲《小白楊》;《將鐵路修到拉薩去》就可欣賞《天路》,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仿佛身臨其境,對學習文章有很好的幫助。
(三)美讀喚起情感共鳴
從語文教學的具體分析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大都來自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當其與文中的主人公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時候,學生的情感體驗會更加的強烈。所以在具體的語文教育教學中,老師一方面要帶領學生去品讀文章的情感,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做積極的美讀,因為這樣,其情感體驗會更加的豐富。而如何進行美讀呢?主要兩個步驟:
首先是范讀。所謂的范讀,指的是示范性閱讀,即老師留在學生的面前做富有感情的朗讀,用飽含情感的聲音和具有表現(xiàn)性的表情對文中的情感做表達,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好奇感,其對文章的情感會有興趣度。他在范讀的過程中做好解讀,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每一種感情,這樣其對情感的認知會出現(xiàn)升華。
其次是學生的自讀。在教師范讀基礎上,并在師生共同品讀文本后,正確地把握了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自讀。
四、結(jié)語
語文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的道德審美培養(yǎng)和品質(zhì)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進行的過程中,必須要依托內(nèi)容做好情感教育的滲透,從而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才會得到發(fā)揮。筆者相信,隨著廣大教育者更深入地開展研究,小學語文教學滲透情感教育將更加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張志勇.情感教育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朱小蔓.情感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