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香
摘 要:繪本,作為一種圖文并茂的讀物,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作文教學中引人繪本,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讓呆板的教學變得生動,能夠更好地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寫作變得靈動起來。
關(guān)鍵詞:繪本閱讀 創(chuàng)意性寫作 寫作教學
一、利用繪本開展習作教學的優(yōu)勢
利用繪本開展習作教學,是對習作教學的一種新探索,它具有的優(yōu)勢是明顯的,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
1.繪本語言簡潔,文風輕快
作者往往通過極少的文字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其中的情節(jié)生動而有趣,富有感染力。如繪本《花婆婆》中的語言,淡淡的語氣,講述花婆婆的人生經(jīng)歷,似小溪潺潺,總能在人心柔柔蕩滌,一股清新的氣息迎面撲來。這種簡潔、生動、把握住寫作脈絡(luò)的表現(xiàn)手法,正是寫好作文的關(guān)鍵所在。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可以感受繪本獨特的文字魅力,可以模仿它的表達方式方法,對于寫作的進步大有好處。
2.繪本圖畫精美,富有張力
有大量精美的圖畫是繪本的一大特點,它能使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更為精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的內(nèi)涵。富有張力的圖畫本身就是一種美,它能帶給孩子無限的想象空間,使得故事突破文字的束縛,在孩子的心靈世界中充滿活力。比如,《花婆婆》中的建筑色調(diào)濃烈,房子內(nèi)部的擺設(shè)是暖暖的色調(diào),給人無比溫馨的感覺。再如,花婆婆種下大片魯冰花,那素雅的色彩,點綴在村間鄉(xiāng)野,給人視覺的沖擊,帶來美好的享受。
3.繪本圖文互見,易于理解
繪本圖文并茂,圖與文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文字和圖像的結(jié)合,讓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加深記憶和理解,對于故事的認識能夠更加深刻。孩子在看繪本的時候,往往比看普通的文字讀物更加認真,在讀學的過程中往往能夠更好地體會故事的內(nèi)涵。在《花婆婆》中,無需用更多的語言贅述,單單從爺爺抱著愛麗絲的畫面,就足以感受到愛麗絲小時候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由此想到花婆婆最終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的事,也許就是源于小時候這種愛的體驗。
二、利用繪本開展寫作教學的策略
1.借助畫面,描寫情境
繪本的每一幅畫都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好的故事情境。翻開《花婆婆》,與其是徜徉在優(yōu)美的文字中,不如說是游弋在色彩的旋律中:花婆婆生活在海邊,蔚藍的大海,一群海鷗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翔。年輕的花婆婆佇立海邊,遙望水天相連的地方。整個畫面顯得那么柔和,美好的意蘊散發(fā)在這充滿墨香的畫面中。
面對這幅畫,首先讓學生觀察畫面有什么,接著就問學生:“看著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樣的感覺?”大多數(shù)學生只會籠統(tǒng)地說,感覺畫面很美。這時我就追問:“美,美在哪里呢?”有的同學說,我覺得花婆婆穿的衣服很漂亮;有的同學說,我覺得大海邊的每樣東西都很美;有的同學說得更好,我覺得畫面給人很安靜的感覺……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就很清楚這幅畫可以來描寫哪些事物。同時,光把這些事物描寫具體美麗還不夠,還要寫出一種意境,這時候就可以把對畫面的感覺加進去,真正做到定影與抒懷自然地結(jié)合。于是,學生用自己的筆讓一個年輕的花婆婆躍然紙上,讓充滿熱帶海洋風迎面撲來。
2.補充對話,豐富情境
學生在作文中寫對話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對話干巴巴的,你一句,我一句,為說話而說話。究其原因,學生未能真正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沒有把人物應(yīng)該具備的感覺,用自己的筆一一再現(xiàn)。繪本直觀而感性的情境表達,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去理解和想象,為對話寫作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資源。
在《花婆婆》中,愛麗絲和爺爺?shù)膶υ捨淖帜?,除了傳遞了祖孫之間的濃濃的親情,更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意義。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再讀一讀,思考怎樣才能寫得更加具體。學生說還可以加上一些提示語,可以把小愛麗絲和爺爺?shù)谋砬?、動作、語氣寫得再詳細一點。
除了人物對話,還有一種對話來自人物的內(nèi)心,是人物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也需要我們來傾聽,來充實。當老年愛麗絲因為背部的傷疼,只能躺在床上,透過窗戶看外面的世界時,她的心潮是怎樣在澎湃?當她看見去年無心撒下的魯冰花種子,已經(jīng)讓漫山遍野都姹紫嫣紅的時候,她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激動?當她心平氣和地將自己的故事講給那個如自己一般天真的女孩時,她的內(nèi)心又會有怎樣的聲音?……這些都是心理描寫最好的素材,可以讓學生有選擇地去想象,去描摹。
3.發(fā)揮想象,傳達情感
繪本凝練的語言給我們以想象的空間,色彩鮮艷的畫面又讓我們的想象有所依托。循著畫面延伸的方向,我們可以讓學生的想象一點一點地擴散開去,將繪本的畫面鋪陳開去,豐富文字與圖畫的內(nèi)涵。
比如,在《花婆婆》中,花婆婆在將種子灑滿地,遍地都開滿了鮮艷的魯冰花,圖畫上的孩子、農(nóng)民都不約而同地看著花婆婆的舉動。畫面的遠處肯定有一個村莊,村莊里的人一天勞碌下來,回到家中,一定會相互交流勞作時的所見所聞。這里就可以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以旁觀者的視角,把花婆婆灑花種的場景以及周圍人的反應(yīng)詳細地描述下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既沒有脫離繪本故事,又充滿著合理想象,反映著作者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結(jié)語
寫作教學,離不開閱讀。一本本繪本、一個個故事都是一位位作家偉大的、了不起的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巧妙運用繪本閱讀點亮寫作教學的課堂,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積累更多的寫作財富,從而為創(chuàng)意性寫作夯實基礎(chǔ),讓學生們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小寶寶”(作品),讓學生們善于寫作、樂于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