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
[摘要] 目的 分析2016年該院中成藥處方不合理用藥狀況。 方法 2016年1—12月該院1 500張中成藥處方展開回顧性分析,探究中成藥不合理用藥狀況。 結果 入選該次實驗研究的1 500張中成藥處方中,不合理用藥處方共計63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4.20%,在不合理用藥處方中,同類藥物重復使用為28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張數(shù)的44.40%,除此之外,給藥劑量準確性缺失為13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張數(shù)的20.65%,排在第3位的為用藥臨床適應癥缺失,其張數(shù)為8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例數(shù)的12.70%。結論 對于藥師而言,在進行中成藥處方開具的過程中,一定要以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為依據(jù),并不斷促進自身業(yè)務知識水平的加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將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降至最低。
[關鍵詞] 處方分析;中成藥;不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3(a)-0167-03
Analysis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in 2016
YU Hu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orla, Korla, Xinjiang, 8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irrational use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in our hospital in 2016.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1 500 prescriptions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in this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irrational use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Results Of the 1 500 Chinese patent prescriptions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re were 63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accounting for about 4.2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Among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28 were re-used for similar drugs, accounting for about 13 unreasonable doses 44.4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rescriptions, in addition, the lack of accuracy of dose administration was 13, accounting for 20.6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unreasonable drug prescriptions, the third is the lack of clinical indications for drug use, its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8 cases, accounting for about 12.7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 For pharmacists, in the process of prescribing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they must rely on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basis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own business knowledge level.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realize the rational use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so tha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an be reduced to a minimum.
[Key words] Prescription analysis;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Irrational use of medicine
所謂的中成藥主要是指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和依據(jù),將中草藥反復處理加工所形成的劑型各異的中藥制品。中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藥材,在疾病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保健意識的不斷加強,中成藥作為純中藥制劑,較好的避免了中藥煎煮過程的復雜性以及不易攜帶的缺點,故而其使用頻率也在逐年升高,但是,由此導致的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也與之呈現(xiàn)出正相關的關系[2]。因此,對中成藥處方不合理用藥展開分析,便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立足于此,該研究就2016年1—12月,該院1 500張中成藥處方展開回顧性分析,探究中成藥不合理用藥狀況,以期為今后臨床科學合理用藥提供指導和借鑒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1 500張中成藥處方展開回顧性分析。入選該試驗研究的1 500例處方中包括:產(chǎn)科165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11.00%;婦科270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18.00%;內科300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20.00%;兒科340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22.7%;泌尿外科105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7.00%;五官科65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4.30%;普外科180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12.00%;中醫(yī)科75張,約占總張數(shù)的5.00%。
1.2 方法
主要通過: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相關信息、中藥處方編號、診斷結果、所屬科室、中成藥的使用情況(包含中藥注射劑)、中成藥使用品種數(shù)、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以及中成藥使用是否合理、用藥不合理分析等,按照表格中的每一個項目依次完成每一張?zhí)幏降奶顚懞头治?,最后,在Excel中統(tǒng)計功能的輔助下,完成該項結果的總結和歸納[2]。
1.3 用藥合理性的診斷依據(jù)
用藥合理性的診斷主要以《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中成藥)》《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及其不同藥物所附帶的藥品使用說明書為依據(jù)[3]。
2 結果
2.1 中成藥的使用情況分析
中成藥的使用(包含中藥注射劑)為1 083張,中成藥品種數(shù)407張,中藥注射劑使用為236張,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為63張。
2.2 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情況分析
該次實驗研究的1 500張中成藥處方中,不合理用藥處方共計63張,約占總例數(shù)的4.20%,在不合理用藥處方中,同類藥物重復使用為28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例數(shù)的44.40%,除此之外,給藥劑量準確性缺失為13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例數(shù)的20.65%,排在第3位的為用藥臨床適應證缺失,其例數(shù)為8例,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例數(shù)的12.70%。見表1。
3 討論
中成藥在治療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將中成藥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對癥下藥,才有可能充分的發(fā)揮出中成藥所特有的藥效,但是在實際的臨床用藥過程中,由于一些不合理用藥因素的存在,對中成藥用藥安全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對中成藥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使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1 中成藥使用范圍不斷擴大
在該次實驗研究中,通過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中成藥的使用頻率高達72.2%,這一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充分表明,2016年該院的中成藥應用極其廣泛。近年來,隨著科學發(fā)展水平的不斷進步以及相關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制劑技術也應運而生,對傳統(tǒng)的中藥煎煮方式進行了徹底的革新,將中藥劑型化,這可以有效的實現(xiàn)中藥含量的準確化、科學化、標準化以及服藥的便利化[4]。
3.2 中成藥用藥缺乏合理性分析
在該次實驗研究中,入選該次實驗研究的1 500張中成藥處方中,不合理用藥處方共計63張,約占總例數(shù)的4.20%,在不合理用藥處方中,同類藥物重復使用為28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張數(shù)的44.40%,除此之外,給藥劑量準確性缺失為13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張數(shù)的20.65%,排在第3位的為用藥臨床適應證缺失,其張數(shù)為8張,約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總張數(shù)的12.7%。
3.2.1 用藥臨床適應癥缺失 中成藥應用于臨床治療中,應嚴格遵循辨證施治的用藥原則,但是在大部分醫(yī)師的觀念中均認為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小,所以受其慣性思維的影響,他們經(jīng)常會將中成藥當做營養(yǎng)性藥品應用,其實這是一種極其不合理的用藥現(xiàn)象。
3.2.2 同類藥物重復使用 陳某某,性別:女,年齡34歲。在臨床診斷中判定其為先兆流產(chǎn)。在藥物處方開具上,主要為保胎靈和滋腎育胎丸。保胎靈中的主要中藥成分有熟地黃、牡蠣、五味子、阿膠、槲寄生、巴戟天、白術、山藥、白芍、龍骨、續(xù)斷、枸杞子、杜仲、菟絲子,該藥物的功能主治為習慣性流產(chǎn)、先兆流產(chǎn)。而滋腎育胎丸中的主要中藥成分有菟絲子、砂仁、熟地黃、人參、桑寄生、阿膠珠、制何首烏、艾葉、巴戟天、白術、黨參、鹿角霜、枸杞子、續(xù)斷、杜仲,該藥物的功能主治以及藥物方劑組成均與保胎靈相同。因此,并沒有重復使用的必要性。中成藥在臨床聯(lián)合用藥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當患者的病情極其嚴重,一種中成藥無法滿足患者臨床治療所需,則可以考慮聯(lián)合用藥治療;其次,聯(lián)合用藥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藥效互補和增效減毒原則,即,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藥物從原則上來講并不適宜聯(lián)合使用。在上文所述的案例中,患者聯(lián)合使用的兩種藥物,在方劑組成和功能主治上基本相同,這不僅會造成藥物的浪費,同時,也極有可能因為藥物的疊加和重復使用造成不良反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提高患著用藥的風險性,進而對其生命安全產(chǎn)生嚴重的威脅,宋瑞平[5]在其實驗研究中曾就此展開過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與筆者該次實驗研究所得結論基本吻合。
3.2.3 藥物存在配伍禁忌 在《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中,關于重要注射劑的使用已經(jīng)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即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應嚴禁混合配伍使用。即使必須要與其他的藥物聯(lián)合使用也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藥物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時效間隔問題。例如,疾病的臨床診斷結果為急性胃腸炎,在組方開具上為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和黃連素;在這一病例中,黃連素雖具有抗菌的功效,但是同時,也會對三聯(lián)活菌片活性的發(fā)揮產(chǎn)生降低或是抑制的作用[6]。除此之外,抗菌作用極強的中成藥也應該嚴格限制與菌類制劑進行聯(lián)合應用,于金秋, 宋彤新, 張灼等人也曾針對此展開過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與筆者該次實驗研究所得結論基本吻合。
3.2.4 給藥劑量準確性缺失 當前階段,受制劑技術滯后性的影響,大部分的中成藥在上市前的臨床試驗卻缺乏完整性,相關的不良反應的數(shù)據(jù)資料也明顯缺失,因此,對于醫(yī)生而言,在進行中成藥藥物使用劑量的確定過程中,應該嚴格的遵循藥物使用說明書中的相關規(guī)定,嚴格控制藥物的使用劑量,尤其是針對于未成年的兒童用藥而言,更是應該予以格外的重視和關注[7-8]。
綜上所述,對于藥師而言,在進行中成藥處方開具的過程中,一定要以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為依據(jù),并不斷促進自身業(yè)務知識水平的加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將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 蔣紅霞.門診中成藥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6, 6(29):351-352.
[2] 師春苗,翟潤菊.對西藥處方中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分析[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8):95-96.
[3] 汪石麗.該院門診用藥干預前后處方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8):1087-1088.
[4] 倪珍,周榮.某醫(yī)院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回顧性分析[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6,52(18):49-50.
[5] 宋瑞平.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調查及干預對策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4):120-121.
[6] 李艷.該院中藥房中成藥處方合理用藥的調查與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6,6(14):387-388.
[7] 周杰.某院2013年門診中成藥處方不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5,21(18):84-86.
[8] 宋瑞平.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調查及干預對策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4):120-121.
(收稿日期: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