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
26歲的李斯,是楚國一個看守糧倉的小文書。糧囤附近有草葦圍住的糞坑。李斯如廁時,見到枯瘦瑟縮又沾了糞的小耗子,他想:“人生如鼠啊,不在倉就在廁。”不禁長嘆:“一輩子有無出息,全看為自己找一個什么位置?!?/p>
在一個月夜,他想,該換一種活法了。
清早,他匆匆離開家鄉(xiāng)、親人、沒前景的把老鼠腰斬的守倉員職位……這一走,終其一生沒有再回來。他高升了。
很多年以后,他像當日殺鼠一樣,被判五刑加腰斬——劓鼻、割舌、剁肢、笞殺同時執(zhí)行之際便腰斬,最后慢慢碎尸。一家老小、三族親戚、賓客門生……不分男女,一律斬首。七八個劊子手斧起刀落,也是一直忙到傍晚,雨夜。雨整整下了一個月。
——以上是錢寧近作《秦相李斯》生死興衰的始末。
在《辭典》里,再慘烈不過占了幾句:“秦朝丞相,定郡縣制,開中國地方制度新局面。為趙高誣陷謀反,腰斬于咸陽?!倍鼣?,在中國古代酷刑中,也不過其中一項而已。
每一個人,當要過另一種生活時,必然也有另一種結局在等他。這是當時貨倉管理員當時上廁所時所料不到的。而斬殺他的指鹿為馬的趙高,亦逃不了“夷三族”的下場。
歷史便是這樣了。
(黃敏摘自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誰需要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