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
摘 要:學生始終都是課堂的主人,無論在開展哪一個學科的教學活動時,教師都要有效地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保障,使學生在課堂之中能夠保留更多的自主權。當學生進入到高中學習階段時,其思維能力與自我意識均有所改變,逐漸從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橹鲃铀伎?。因此高中教師需要?chuàng)設出更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環(huán)境來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而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辯論形式的教學方法來使學生扎實地掌握一些歷史知識。
關鍵詞:辯論式教學;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應用方法
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思維可以在課堂之中被充分挖掘,很多教師都會將靈活度極高的活動式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之中,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辯論活動是一種非常適合思維活躍的高中生的教學活動,而在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選擇性地使用辯論教學法,使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對于歷史知識有更為深刻的認知,本文根據(jù)歷史教學經(jīng)驗,對辯論教學活動在歷史課堂的應用方法進行研究。
1辯論式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嘗試過運用辯論的方式組織教學,大體有如下幾種: 第一,用課堂的時間組織辯論賽,此種方式往往是正反雙方幾位主角對辯題的演繹,其他同學自然成為看客;第二,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課程相結合,此種方式能發(fā)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但容易脫離教學目標;第三,選拔式的辯論賽,此種方式任何學科都可以套用,往往缺乏學科特點。
本文中提到的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辯論式教學”,其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與一般辯論活動的不同之處: “辯論式活動課”建立在高中歷史教學的基礎上,有常規(guī)的課堂組織形式,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同時,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與其他學科辯論活動的不同之處: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辯論式活動課”,要求學生用史實說明觀點,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具有歷史學科的特點; 同時,培養(yǎng)學生 “論從史出”、歷史探究等學科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歷史素養(yǎng)。與其他歷史學科辯論活動的不同之處: “辯論式活動課”注重小組合作和學生參與的全體性,強調知識的主動建構;建立師生評價體系,形成一套較完整的教學模式或方案。
2 具體應用方法
課堂辯論活動往往會經(jīng)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本文以人教版歷史教材之中的《統(tǒng)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這一課為例,設置辯論活動?,F(xiàn)有辯論活動如下:
2.1 明確辯題,做好辯論準備工作
在辯論開始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將準確的辯題提供給學生,辯題直接決定著辯論活動的后續(xù)走向,因此教師必須要給學生選出最為合適的辯題。針對歷史課,教師可以優(yōu)選出一些極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作為辯題,同事還要遵循價值性選題原則,給出的辯題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不能選擇那些完全不具有探討價值的議題;在選擇辯題時還要遵守公平性原則,首先辯論環(huán)境必須是完全公開公正的,教師不能給任意一方辯手提供幫助,或者存在偏袒的傾向,這種公平性原則也要要求教師盡量選出爭議性的歷史話題,避免論題在論據(jù)、邏輯或者是相關理論方面存在傾向性。最后還要對教育性原則進行遵守。應用辯論教學是為了服務歷史教學,因此辯題的難以要適當,同時還要貼近歷史教學內容,解決歷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難點問題。
教師可以針對這一課的教學需要,給學生提供“秦始皇的功勞與過錯”這樣一個辯題,秦始皇是重要歷史人物,但是人們對其的評價卻存在巨大差異,學生可以自行分成小組,正方的觀點為秦始皇的功勞更大,反方的觀點為秦始皇的過錯更為嚴重,學生需要自行查找資料,可以查找各種形式的資料,用以組織辯詞。
在辯論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布置教師,使辯論教學活動更為正式,請來其他歷史教師作為評委,完成形式上的準備工作。
2.2 在辯論過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辯論能力
在開展辯論活動前,教師本著全員參與的原則,組織學生合理分組,引導學生確立本小組的觀點,指導學生通過書籍、報刊、網(wǎng)絡等途徑課前查找資料,并指導學生學會篩選資料,學會 “自圓其說”。
在辯論過程中正方辯手提出秦始皇是我國以為極為杰出的帝王,他統(tǒng)一六國,建設出我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應用中央集權制度保障了國家的統(tǒng)一,還實施了郡縣制以及三公九卿制度,并統(tǒng)一度量衡,將小篆列為通用文字,無論在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發(fā)展還是文化建設方面都有極為杰出的貢獻,反方辯手認為雖然秦始皇有很多功勞,但是其過錯更為嚴重,他大修驪山陵墓、阿房宮以及長城,破壞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賦稅嚴苛,加重農(nóng)民生活負擔,其實施的刑法極為殘酷,焚書坑儒也摧毀了大量有價值的文化典籍。
2.3 總結環(huán)節(jié)
當課堂辯論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悟辯總結,以提高辯論實際效果。首先,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整個辯論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總結,自我審視,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其次,引導各小組進行辯論的總結和感悟,小組間相互評價,學會取長補短,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教師作為課堂辯論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歸納雙方觀點,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充分肯定學生的辯論成果,并指出雙方辯論存在的問題,以促使雙方辯手及時改進完善,共同進步,從而實現(xiàn)三維目標。
教師最后重點對秦始皇這位偉大人物的爭議性進行總結,使學生可以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
教師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他的成功在于他敢于決斷,氣魄過人。他勇于進取,敢為人所未為,敢做歷史第一人,厚古薄今,不憚變革。他留下的巨大工程,其規(guī)模之大,氣勢之壯,可以空前絕后,無人能比。
3 結束語
本文現(xiàn)分析了辯論式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正是基于這幾方面優(yōu)勢,歷史教師才會將其納入到歷史教學的教學活動之中。在后半部分又按照辯論課程的開展流程,借助歷史教學案例較為全面地介紹了辯論式教學法的應用方法。教師要盡量選出合適的議題,選擇的辯論議題要帶有一定的爭議性,確實是具有辯論價值的議題,在辯論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保持公正,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積極的辯論過程。在辯論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情緒可能會受到影響,教師在其中必須要做好調節(jié)的工作,維持辯論秩序,使課堂成分學生思維碰撞的最佳場所。
參考文獻:
[1]黃楚玲. (2015). 在對壘中點亮思維的火花——例談“辯論式活動課”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亞太教育(15), 36-37.
[2]丁恩. (2016). 辯論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華中師范大學).
[3]蔡梅川. (2017). 閃動辯論火花、展現(xiàn)精彩課堂——辯論式課堂教學策略. 教育:文摘版(1), 00068-00068.
[4]夏曼. (2013). 基于辯論模式重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體系. 中國電子商務(8), 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