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佛教景區(qū)翻譯

    2018-06-12 08:50:12劉苗苗王潤麗
    校園英語·中旬 2018年4期
    關鍵詞:旅游景點佛教旅游

    劉苗苗 王潤麗

    【摘要】旅游景點資料對外翻譯已成為我國翻譯界眾多學者和專家目前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但是,對于佛教旅游景點資料翻譯的特殊性以及此類英譯文本中文化信息傳達的失誤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將在分析佛教旅游景點資料英譯中文化信息傳達失誤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翻譯方法以提高翻譯質(zhì)量,為促進佛教旅游景點的對外宣傳。

    【關鍵詞】佛教旅游;翻譯方法

    【作者簡介】劉苗苗(1992- ),女,漢族,慶城人,現(xiàn)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學院導游翻譯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譯學;王潤麗(1993- ),女,漢族,靜寧人,現(xiàn)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學院導游翻譯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譯學。

    一、引言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以后,經(jīng)過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儒教、道教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佛教也與眾多中華名山結(jié)下不解之緣,可謂是“天下名山僧占多”。我們有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華山。這些名山不僅有秀麗的自然景觀,更有燦爛的佛教文化。本文會以九華山和五臺山為例,對佛教旅游文本的英譯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問題,并針對現(xiàn)存問題提出修改建議以及翻譯時應該采取的一些策略及方法。

    二、佛教旅游文化信息的特點

    1.佛教術語。佛教術語源于梵語,歐洲學者為了研究佛教史和印度史,已將梵文變?yōu)槔』蔫笪?,很多梵文已進入英語詞匯,為英語國家的佛教徒和佛學研究人員所熟知。在翻譯佛教神祗的名字時,不可按中文讀音來翻譯,而要還原成拉丁化的梵文音譯。

    例1:法門寺是世界上唯一安置釋迦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佛教圣地

    Famen Temple is the only place in the world that houses the only real finger bones of Sakymuni,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文殊”來自梵語的名稱“Manjusri”,是佛教傳入中國時,為了易于中國人接受而采用意譯來解釋菩薩名稱的含義。如果在英譯中仍使用漢語拼音“Wenshu”,就會因譯名不統(tǒng)一而引起理解的偏差。翻譯此類佛教術語時,應采用梵語發(fā)音轉(zhuǎn)化而來的英語詞匯,如普賢—Samantabadra、毗盧—Vairocana、觀音—Avalckitesvara、釋迦牟尼—Sakymuni。

    2.歷史術語。由于中外歷史文化的不同,很多中國特有的歷史人物、朝代、事件名稱對外國人來說很難理解。而翻譯的目的就是為了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任何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都需要在翻譯中化解,其目的始終應以順利傳播中國文化為導向。

    例2:始建于唐,明萬歷年間由太后李娘娘重建,清康熙年間,改黃廟(由喇嘛主持)。(山西五臺山羅睺寺介紹)

    It is found in Tang Dynasty and rebuilt by empress Li, the mother of emperor, in Wanli Period of Ming Dynasty. Later, it was changed to Yellow Temple ( presided over by Lamaists) in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

    一般外國讀者對中國的朝代和人物名稱并不被熟悉,如于本例中的“唐”、“明萬歷年間”、“清康熙年間”、“太后李娘娘”、“黃廟”等詞匯不加以解釋,外國讀者很難了解文本的含義。再加上譯文中的多處語法錯誤和搭配錯誤,會降低譯文的可讀性,直接影響譯文文化信息的傳達。所以,在翻譯此類文本的時候,必須在朝代后面加以時間說明。如:“唐”要譯為“Tang Dynasty(618-907)”、“清康熙年間”要譯為“in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of the Qing Dynasty(1662-1722)”。而對于“太后李娘娘”和“黃廟”要給與詳細的解釋,這樣才能使外國讀者知其所云。

    3.四字結(jié)構(gòu)。四字結(jié)構(gòu)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潔明快,中文資料往往傾向于四字結(jié)構(gòu)的重復,以增加文字表達的力度。旅游翻譯重在傳遞信息和感染讀者,譯文表現(xiàn)形式必須為讀者所能接受。如果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譯四字結(jié)構(gòu)而不考慮英文的表達習慣,必然會產(chǎn)生艱澀難懂的表達,不利于外國游客和讀者的理解。

    例4:五進院落,殿堂樓閣,雕刻精致,規(guī)模宏偉,建筑瑰麗。

    It is a five-row courtyard, which the halls and loft being of ground scale and superb buildings and having exquisite carvings.(山西五臺山尊勝寺介紹)

    上例拘泥于原文,行文呆板,不僅修飾語過多,而且有多處語法錯誤和搭配錯誤,不符合英語的表達方法和讀者的閱讀習慣。

    4.詩詞典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描寫旅游景點時,中文資料經(jīng)常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要想在翻譯中準確傳達這些信息,顯然難度較大。尤其對缺乏中國傳統(tǒng)知識和文化背景的外國游客而言,若是按照詩詞典故的字面意思將其直譯過去,不但不能引起共鳴,而且會讓外國游客云里霧里。

    例7:《清涼山志》載:“在大塔東側(cè),昔文殊化為貧女,遺發(fā)藏此?!?/p>

    As carried in “Records of Qingliang mountain”: Wenshu disguised herself as a poor girl in the past, and lost her hair for hiding herself here. (山西五臺山塔院寺介紹)

    古籍中的描述言簡意賅,如果譯者在理解文言文時出現(xiàn)偏差,就會導致翻譯失誤。如本例中“遺發(fā)藏此”是指文殊菩薩遺留的頭發(fā)被保留在塔內(nèi),卻被譯為文殊菩薩為了在此處藏身而遺失了她的頭發(fā)。

    三、佛教旅游文化差異

    佛教旅游文化資料的翻譯難度在于佛教旅游文化在中西方游客之間存在的差異,由于存在的種種差異而導致譯者很難翻譯出真正讓西方游客滿意的旅游文本。但是當我們了解并盡量避免這些差異后,翻譯出的佛教旅游資料才可能發(fā)揮其作用。

    1.心理差異。西方游客和國內(nèi)游客的不同旅游動機反映出他們的心理差異,大多數(shù)國內(nèi)游客更喜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然而,西方游客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不僅是為了欣賞自然景觀,還是為了在文化遺跡中探索神秘的東方文化。這就決定了我們將中國的旅游景點介紹給西方游客時應該注意的問題,一定要符合他們的旅游品味,對于不同的游客要給予不同的旅游關注點。

    2.價值觀差異。眾所周知,中西方共享許多道德標準,但也存在諸多差異。比如說中國從古流傳至今的一個道德準則“孝”,而對于西方人來說,有些極端的孝道思想是無法接受的。中國有很多寺院建筑是跟“孝”有關的,例如有名的西安古寺“大慈恩寺”是唐高宗在繼位時為其母所建,為表達其思念和感恩之情,更重要的一點是為了讓后人知道并記住他的孝。如果譯者不能準確解釋,那很多西方游客便不知其來源和含義。

    3.審美差異。對于旅游文本的閱讀,西方讀者更喜歡簡潔,客觀,理性的描述。而中國讀者則能很輕易的被句段優(yōu)美,辭藻華麗的文字所吸引。所以譯者在翻譯旅游文本的時候要避免審美差異帶來的問題,迎合目標受眾的審美觀。

    4.宗教習俗差異。宗教在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西方人和東方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在西方國家,人們經(jīng)常會將西方文化稱之為“基督教文化”,而在中國,自公元1世紀佛教被引入中國,就廣為流傳以致流傳至今。比如說,在中國人心目中有神,有地獄,有陰間的世界,所以中國很多陵墓例埋葬著許多銅錢,也就是所謂的冥幣,那是后人為了讓死去的人在另一個世界衣食無憂。而西方游客可能會不理解這一舉動,這就需要譯者的解釋了。

    四、佛教旅游文化信息的翻譯策略

    譯者的角色相當于“文化的使者”——以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佛教文化為己任,應盡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譯者不僅要有駕馭兩種語言的能力,還要具備敏銳的跨文化意識,根據(jù)原文特點采用適當?shù)姆g方法。

    1.直譯法。直譯是指在符合譯入語規(guī)范的情況下,既保持原文思想內(nèi)容不會有大的變更,又能不改變原文表達形式的翻譯方法??梢哉f,直譯是神似與形似兼?zhèn)涞姆g方法。

    2.增補法。增補法是對資料中有關詞語增譯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以便于不熟悉中國文化背景的外國讀者了解與此有關的情況。在譯人名時,可補充有關人物身份、在歷史上的地位或功績等。因此,增補法不僅可以補充必要信息,還可以使譯文更加生動。

    3.類比法。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對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異。外國游客有時會因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而影響他們對旅游材料所含信息的接受與了解,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們對所宣稱景點的興趣。為了使旅游信息在英語讀者中產(chǎn)生積極地反響,可以采用由此及彼的類比方法拉近讀者與中國文化的距離,這樣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認同感和親切感。

    4.重組法。漢語和英語的思維方式、修辭方法、段落層次結(jié)構(gòu)的安排各有特點,漢語常用語義并列的四字成語,并形成對偶排比等修辭格式。對于這類文字,在不損害原文語義的前提下,要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對不符合譯入語語言表達習慣的詞句、語序進行必要的結(jié)構(gòu)性改動和調(diào)整,使譯文更好的適應國外讀者和游客的審美心理。

    五、結(jié)語

    近幾年,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不斷擴大,佛教文化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傳播對象,越來越多的國外游客和學者開始對佛教文化產(chǎn)生興趣,因此佛教文化的對外翻譯尤為重要。本文主要總結(jié)了佛教旅游文化信息的特點以及分析了佛教旅游文化的中西方差異,最后給出了恰當?shù)姆g方法。

    參考文獻:

    [1]陳觀勝.中英佛教詞典[Z].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陳姍姍,高嘉正.佛教圣地旅游文本英譯探討—以九華山風景區(qū)的漢英翻譯為例[J].上海翻譯,2008,(3).

    [3]杜耀文,張菁.五臺山佛教文化翻譯規(guī)范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5,(3).

    [4]王赟.佛教旅游景點資料中的文化信息英譯—以五臺山景區(qū)介紹漢英翻譯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2).

    [5]肖潛輝.中國佛教四大名山[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旅游景點佛教旅游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佛教藝術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50
    貧民窟也能成旅游景點?
    貧民窟也能成旅游景點
    Have a Good Trip
    旅游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jié)合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景點介紹的文體分析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鱼台县| 山阳县| 卢氏县| 喜德县| 绥中县| 海盐县| 双牌县| 泾阳县| 西盟| 石棉县| 栾城县| 滨海县| 瑞金市| 永定县| 永安市| 东海县| 定州市| 太保市| 中西区| 临泽县| 策勒县| 晴隆县| 平远县| 民县| 冀州市| 芒康县| 桂阳县| 铜陵市| 临洮县| 海南省| 江山市| 南汇区| 棋牌| 古蔺县| 乾安县| 太白县| 崇阳县| 阿勒泰市| 乌兰察布市| 两当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