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信兒飛飛
最近經(jīng)常有外地的朋友問我:來濟南帶點什么濟南特產(chǎn)好呢?這個還真問倒我了,什么山東特產(chǎn)、濟南特產(chǎn)、濟南特產(chǎn)小吃,我平時還真沒注意。要說濟南特產(chǎn)店,我知道在趵突泉東門和明湖小區(qū)北頭有兩家,其他的沒注意過。為了這個問題,我專門研究了幾天,最終我覺得在我心目中算得上是濟南特產(chǎn)的,一定有油旋!
濟南名吃油旋,外皮酥脆,內(nèi)瓤柔嫩,蔥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故名油旋。濟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熱吃,再配一碗雞絲餛飩,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油旋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更有精細者,在油旋成熟后捅一空洞,磕入一個雞蛋,再入爐烘烤一會兒,雞蛋與油旋成為一體,食之更美。
說起濟南比較有名的吃油旋的地方,估計第一家就要屬大觀園的“油旋張”了,“油旋張”的招牌,還是季羨林老先生當年題的。“油旋張”不大的攤子前面,每天都有好多人在排隊,可見其味道確實不錯!
在大觀園附近一家不足10平方米小店最顯眼的位置,就掛著這幅寫有“軟酥香,油旋張”的匾牌,上面清楚地印著季羨林題的字樣。祖?zhèn)魅摹坝托龔垺眰魅藦埵咳A談起“油旋”滔滔不絕:“最早的油旋是南方傳來的蔥油餅,口味甜、餅也硬,不適合咱北方老百姓的口味,在演變中逐漸改進,才漸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特色。因為其外皮酥脆,內(nèi)瓤柔嫩,蔥香透鼻,形似螺旋故名油旋?!?/p>
最多的時候,濟南曾有十幾家賣油旋的門頭,可惜現(xiàn)在寥寥可數(shù)了,能保持正宗口味的更少。張士華至今仍秉承著祖上的傳統(tǒng)工藝,用純正花生油手工和面,根據(jù)四季調(diào)配面團軟硬。小小的油旋雖然只有巴掌大,卻要由很多層薄如報紙的面皮疊壓而成,在制作中不論揉、搓、搟、捏,一遍不多一遍不少。油旋的品質(zhì)一半在和面一半在火候,火候太大,容易外焦里生,火太小,油旋又會發(fā)綿不酥。張士華總是能將火候拿捏得不差分毫。“油旋張”剛出爐的油旋,金黃中泛著醇香,難怪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先生生前最好這一口。
說起“油旋”,地道的老濟南很是津津樂道。一碗甜沫配上兩個熱騰騰的油旋, 曾經(jīng)是不少老濟南最得意的“早點”。
濟南的朋友去大觀園的“油旋張”吃早餐,都要起個大早,因為聽說這店“火”到任何時間去都要排隊。店面不大,也可以說基本沒什么店面,只能擺兩個小桌,店內(nèi)兩個小姑娘在案板上做油旋兒,老板則在烤爐旁操作,動作嫻熟。那一次我和朋友去吃油旋兒,老板熱情地讓我們趕緊吃剛出爐的油旋兒,說這個時候是最好吃的。一嘗,果真如傳說中的一樣,剛出爐的油旋外酥里嫩,蔥油的熱香氣撲鼻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