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莉華
摘 要:身體既是主觀的身體,也是客觀的身體,在體育科學研究中,常將身體物化和對象化,但在現(xiàn)象學的思維中,思想、身體和世界是休戚相關、唇齒相依的。身體的體驗是建構性的、政治性的、意識形態(tài)性的、歷史性的和社會性的。長跑是一種現(xiàn)實的生活體驗,長跑不僅是一種個體行為現(xiàn)象,而且還是一種具有交互與共享特征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長跑為長跑者構筑了“在世存在”的生活體驗。
關鍵詞:現(xiàn)象學 長跑 生理 心理 體驗 慣習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2(b)-0251-03
1 挖掘與耐受
長跑意味著挖掘潛力和提高耐受力。長跑需要完成很長的距離,這肯定不是為了好玩,要完成這個很長的距離,需要長期堅持高強度的訓練。長期堅持訓練的目的是為了促使身體生理機能的適應性改變,從而提高耐力水平,同時磨練心理的耐受力,對生理和心理耐受力的訓練是一個挖掘自身潛力的過程,有點類似于軍人的體質(zhì)、心理極限訓練。在長跑的語境下,挖掘意味著要突破原有的耐受極限,這個原有的耐受極限包括生理上的疲勞、不適、疼痛和心理上的抵制、緊張、壓力,長跑者要展示他們已習慣的行為方式,這不僅包括呼吸、擺臂、步伐動作,還包括維持這種周期性運動的內(nèi)在動力因素,例如意志力。長跑者的訓練,不僅僅是要通過訓練來建立生理和骨骼肌肉系統(tǒng)的耐力適應,還包括堅韌意志力的建立,長跑者要學會適應艱苦殘酷的訓練和比賽。建立堅韌意志力是因為意志力通常是不堅定的,意志力方面的弱點始終伴隨人體,從而影響長跑者的發(fā)揮。長跑者短暫的信心主要依賴于他的健康水平以及長期持續(xù)忍受耐力的水平。長跑者的信心也受到地理、天氣等比賽條件的影響,在不熟悉的場地、在不佳的天氣條件下進行長跑或長跑比賽,長跑者多少會有些緊張。如果長跑者的訓練水平高、身體狀態(tài)佳,那么跑起來就相對輕松。訓練水平高的長跑者,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步伐動作和呼吸節(jié)奏的配合上,狀態(tài)好時,呼吸節(jié)奏好,肌肉彈性佳,反應靈敏,步態(tài)輕盈,速率得當;而狀態(tài)差時,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運動強度的波動上,身體產(chǎn)生惰性,心理產(chǎn)生抵制和抱怨,肌肉緊張,步伐和呼吸節(jié)奏紊亂。訓練水平越高,身體在長跑者意識中的分量越低,而訓練水平越低,身體就越成為長跑者向前邁進的障礙,身體疼痛、不適、疲勞等等狀況成為關注的焦點,成為阻撓長跑者繼續(xù)前進的頑固阻力。在高水平長跑者的意識里,身體處于消匿狀態(tài),雖然身體的肉體形態(tài)依然存在,但有關肉體身體的意識在重要程度上是遞減的,對肉體身體關注的持續(xù)時間是逐漸縮短的。長跑者先前的刻苦訓練,實際上是在發(fā)展一種特殊的肉體身體關注模式。耐受力強大的身體是訓練成果的反映,身體耐受力的增加既有堅韌心理所做的貢獻,也反過來提高了心理的堅韌程度。
長跑的體驗基于感官與步伐的組合調(diào)用。身體一直是即刻體驗的場所,它通過肌肉骨骼系統(tǒng)的動覺、觸覺和內(nèi)臟器官的機體覺不斷地充實著,這些感覺元素相互交織與滲透,構成了體驗的內(nèi)容框架體系。長跑可以帶來積極的體驗,例如,身體輕盈感、心理輕松感、充滿活力、動作流暢、愉悅感,但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長跑帶來的是消極的體驗,因為長跑是在挖掘人的潛能,挖掘本身就意味著要承受消極體驗,并學會應對和處理這種消極體驗。最普遍的消極體驗就是腿部疲勞,尤其是股四頭肌的疲勞,其后是壓力感、沉重感和無力感,長跑者感覺腿抬不起來了,腿部似乎在向后下方拖拽著身體,而不是在推動身體向前,身體在此刻成為累贅。承受上述疲勞體驗對于長跑者來說就是家常便飯。但如果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適應,這種疲勞的體驗就會變得熟悉,常態(tài)化。訓練有素的長跑者的身體適應了這種疲勞體驗,并能夠根據(jù)實際狀況對身體進行微妙的調(diào)整,只有在沖擊更高水平時,長跑者的身體才能再次感受到瀕死的疲勞體驗。而一般的長跑者,往往也會在加量時經(jīng)歷這種體驗。長跑者埋頭邁步前進就是為了感受和習慣這種疲勞體驗,每一次的堅持都是信心建立的基礎,這為不斷突破身體的極限奠定了基礎。長跑者一直都在發(fā)展一種有關挖掘的記憶,不僅是身體的挖掘記憶也是心理的挖掘記憶,這是一個鮮活的身心體驗過程,這種挖掘的記憶會內(nèi)化為具身記憶,進而轉(zhuǎn)化為一種下意識的自覺?,F(xiàn)象學強調(diào)了這一身心關系,強調(diào)了這種具身記憶的發(fā)展。梅洛·龐蒂以打字員為例,解釋了具身記憶的現(xiàn)象[1],打字員一開始會有意識地思考如何打字,但當他熟練并習慣了打字后,他就不需要考慮手指應該放在哪個鍵盤上,而是幾乎是下意識的自動打字了。對長跑者來說,肌肉本身似乎具有對疲勞的記憶能力,這種記憶是如此熟悉,以致身體知道它能夠繼續(xù)前進并到達終點。無論這種肌肉記憶的生理學原理是什么,這種鮮活的體驗已經(jīng)深深嵌入身體的記憶之中。長跑訓練需要有氧和無氧相結合,有氧意味著,為了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通過一定的距離,長跑者需要以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步頻和步幅來跑動,此時最需要的是耐力。無氧意味著跑動具有間歇性,需要一些更短暫的、更激烈的努力,此時最需要的是速度。通??梢酝ㄟ^長跑者呼吸的流暢性來評估他們的長跑表現(xiàn),呼吸快而深,呼吸節(jié)奏流暢是高水平長跑者的標志。相反,呼吸快而淺,呼吸節(jié)奏不流暢,則意味著長跑者的水平比較差,通過聆聽長跑者的呼吸,基本可以判斷他們的長跑表現(xiàn)。呼吸,不僅是聽覺現(xiàn)象,特別是在無氧狀態(tài)下的呼吸,還是一種涉及到胸腔、咽喉等部位的本體感覺現(xiàn)象,胸悶、咽喉灼熱時常伴隨著呼吸困難一起出現(xiàn),而停止運動、叉腰彎身、大口喘氣通常會緩解這些痛苦的感受。長跑者對肌肉與呼吸的不適感的耐受程度與其耐受能力有關,這個耐受能力不僅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因此,具有強大的意志力對長跑者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在強大意志力的支撐下,長跑者才能持續(xù)進行特定的生理努力。
2 疼痛與堅持
長跑者要順利完成長跑需要堅持,堅持的方面除了必須對抗疲勞與不適外,還需要應付由長跑的重復性、高強度造成的其它身體問題,例如傷病帶來的疼痛。從長跑者的角度看,忍受疲勞或?qū)鼓撤N不適是家常便飯。然而對于疼痛的問題則有所不同,因為忍受疼痛有時是反科學的、反人類的,對于長跑者而言,究竟需要忍受多少和多大程度的疼痛,而疼痛又能帶來什么是至關重要的。長跑者的疼痛多來自慢性勞損,由長時間過度使用而造成的慢性勞損會導致一些生物力學方面的問題,最終妨礙跑步動作的順暢進行,尤其是膝蓋方面的慢性勞損,普遍亦必然,而一些肌腱炎癥、肌肉拉傷、腳踝扭曲變形、背部肌肉的痙攣等,都只是長跑者運動損傷中的小問題。實際上,在長跑者的運動生涯中,傷病無時無刻不在伴隨著他們,如果要在他們身上標注傷病的位置,那么這些位置可以標完全身的每一處。背部、臀部、膝蓋、髖關節(jié)內(nèi)收肌、髖部屈肌、腿筋、小腿、比目魚肌、脛骨、腳踝、跟腱、足底筋膜等等部位的疼痛感會深深嵌入長跑者的意識中,長跑者要想提高長跑能力,必須直面這些疼痛,熟悉這些疼痛[2]。在長跑過程中,有些疼痛是即時的,而有些疼痛是長時間的;有些疼痛是自然不可避免的,而有些疼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疼痛是顯性的,而有些疼痛是隱性的;有些疼痛是積極的,而有些疼痛是消極的;有些疼痛是劇烈的,而有些疼痛是溫和的;有些疼痛可以忍受,而有些疼痛難以忍受;有些疼痛會促發(fā)我們更加堅持,而有些疼痛會使我們的身體妥協(xié)讓步。身體在這些疼痛中會出現(xiàn)討價還價的現(xiàn)象,而堅持與否取決于疼痛的類型和程度,以及個體的意志力。長跑者要長期性地承受這些疼痛,沒有執(zhí)著堅持的信念,就不可能完成訓練任務,也不可能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傷病和疼痛伴隨著長跑者,它們才是長跑者最大的敵人。高水平長跑者都對這個敵人體悟深刻。長跑持久意識的提升意味著要不斷地累積軀體對習慣性疼痛的熟悉程度,不斷提升處理疼痛的經(jīng)驗,不斷提升忍受和克服疼痛的信心。
3 外在與內(nèi)在
長跑者的長跑體驗,不僅有內(nèi)在的,也有外在的[3]。長跑者在長跑過程中,會體驗到內(nèi)在和外在的雙重沖擊。長跑是一項戶外運動,長跑者不可避免地會經(jīng)受一些變幻莫測的外界因素的影響??釤?、潮濕、寒冷等等環(huán)境都會對長跑者的運動產(chǎn)生影響。長跑運動本身已經(jīng)是極其困難的活動,而氣候條件、環(huán)境因素的變幻莫測,使得這項運動變得更加困難。長跑者可能會因為身體過熱而中暑,也可能會因為身體過冷而抽搐。高溫和高濕通常對長跑者的影響更為巨大。身體在高溫和高濕環(huán)境中的不適感更加強烈,它們往往會使長跑者的持續(xù)跑能力降低,長跑者需要與這些外在的環(huán)境條件進行直接的斗爭。外界惡劣環(huán)境的影響,對長跑者的身心耐受力是一個重大挑戰(zhàn)。長跑中身體的體驗還包括對水和食物的攝入體驗,沒有充足的水和能量,跑步將出現(xiàn)問題。缺少碳水化合物,長跑者的主要肌群會出現(xiàn)緊張,嚴重者會出現(xiàn)抽筋。身體肌肉彈性開始減弱,運動開始缺乏動力。在炎熱天氣條件下,在運動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應注意合理補充碳水化合物??梢酝ㄟ^尿液的顏色來簡單判斷缺水情況,顏色越深,越缺水。在運動之前就應該盡可能地補充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食物的補充應科學合理,一方面不能因為補充過多或補充不合適造成消化不良或疾病,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補充過少而導致低血糖,或感覺沒勁了。長跑者在跑步過程中會逐步理解和掌握那些對自身耐力持續(xù)產(chǎn)生影響的復雜因素。他們會逐步理解外界氣候、環(huán)境與身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達成“體悟”的境界[4]。
4 結語
在長跑中,身心關聯(lián)、相互影響。經(jīng)歷過嚴格長跑訓練的長跑者,身體會留下訓練的印跡,心理也會得到強化。長跑者耐力水平的提高,就是生理、心理耐受性得以強化的結果,長跑者對耐力產(chǎn)生了慣習。這種慣習不是自動產(chǎn)生的,而是由反復實踐累積的,長跑者通過一系列有意義的、措施合理的實踐手段,提高了耐力水平,養(yǎng)成了對耐力的慣習。
參考文獻
[1] John Bale.Running Cultures: Racing in Time and Space [M].London: Frank Cass Publishers,2004.
[2] Tapio Koski.The Phenomen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Running: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Long Distance Running[M].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
[3] 遲化.忍受痛苦快樂永恒——跑步健身苦樂觀教育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1):112-116.
[4] 李玉強.馬拉松身體文化現(xiàn)象研究——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再詮釋[J].浙江體育科學,2015,3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