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文
[摘 要]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有利于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fā)學生的生命潛能,培養(yǎng)學生智慧,有效提升班級制度文化中的積極影響,不斷把班級綜合素質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質量和終身幸福奠定基礎。
[關鍵詞] 生命化教育;高中班級;制度文化
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yè)。高中學生正處在生命成長最需要學習的重要時期,同時也處于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影響,將遠遠超出本階段而延續(xù)到終。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要滲透“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師的心目中不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體的人,要處處從發(fā)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生命化教育是教育的原基點,主要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發(fā)展知識、生命價值的引導和教育,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定的認識,對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態(tài)度,并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對社會及他人的愛心,使學生在價值觀、人格觀等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生命化教育的核心是成全人,是建立在對學生的尊重、關愛基礎上,對學生加以理解、關愛、信任和成全,并在教育過程中具體地體現出來。教育因生命而發(fā)生,生命才是教育鮮活的家。
社會學研究表明,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個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都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文化歸根到底是一種終極關懷,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首先是一個獨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又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其心理狀態(tài)、道德準則等都受到集體文化氛圍的影響和制約。反過來,班級里每一個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道德準則也影響到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管用什么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正確組織起來,自豪的集體能夠做到的一切?!毙抡n標也提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成為學生成長的家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班級中成長?!笨梢姡嗉壦纬傻募w文化和氛圍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與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用文化的眼光來看班級教育、用文化的理念來統(tǒng)領班級工作、用文化的互動來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實現學生素質的提高,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也是對班主任工作的一個挑戰(zhàn)。
班級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級全體成員在長期的班級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被全體成員所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規(guī)范和準則以及監(jiān)督機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tài)。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中的一個層面,是班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也使學生時刻在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集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發(fā)展。班級制度文化是依托并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文化現象,通過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來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學生將外在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觀念和形態(tài)存在,逐步實現“他律”向“自律”的轉變。班級制度文化表現的是班級的一種創(chuàng)造力,反之,又獨立地塑造著學生這一教育的主體,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
生命化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旨在“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協(xié)調地發(fā)展”。對于實現個性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關鍵在于學生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即學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因此,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要充分考慮民主性,只有民主性的管理機制,才能調動班級全體成員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的積極性,使班級每個成員都能夠承擔各自的職責,發(fā)揮個體和主體的作用。
1.公平的獎懲制度學生定
獎勵與懲罰制度是指用語言或其他方式對學生的行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制度,是教育教學活動和班級管理中常用的評價方法。它可以控制班級組織成員的行為,促進良好行為的形成,也可激發(fā)良好動機,促進學生發(fā)展。
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認為,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或進行某一活動時,都有一種參與意識,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定的發(fā)言權和自主權,而不是一臺供人操縱的機器。高中學生在心理上有獨立、自主、主動參與的要求。他們的這種需要若能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對由教師或學生組織的教育活動產生積極的情感,進而在行動上采取合作的態(tài)度。反之,則會產生消極和不合作的態(tài)度。所以在制定獎懲制度時,筆者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廣泛聽取每一位同學的意見與建議,由全班同學參與集體制定,并監(jiān)督執(zhí)行。這樣制定出來的獎懲制度,既體現公平,又讓學生覺得是自己制定的,有助于實施和維護,真正在班級中實行“以法治班”。
獎勵制度由學生參與制定,得到學生的認同和認可。教師在實施獎勵時,不僅要做到公平合理、實事求是,又體現民主化,減少隨意性,當教師與學生對某種行為得到一致贊同時,教師才能對其進行獎勵。在制定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智慧,多設置獎勵的項目。學生所關注的是被獎勵而不是獎項的級別。多方面設置學生認同的獎項,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學生做出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得到肯定和表揚,激活學生生命的自為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有助于建立符合本班特色、個性化的獎勵制度。
懲罰制度由學生參與制定,得到學生的接納和理解。一般而言,每個個體都會對懲罰產生排斥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下,懲罰制度由學生制定,有助于制度的有效落實,也提高了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
2.優(yōu)秀的班干部學生選
高中的班干部工作是學生接觸管理工作的開始,教師要善于利用好班干部的指揮作用和協(xié)調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領導才能。優(yōu)秀的班級領導團隊能夠協(xié)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為班級日?;顒拥拈_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是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的支撐。
學生對班干部的選拔具有很強的積極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多設定一些崗位來滿足學生的領導愿望,鍛煉他們的領導能力;另一方面,實施班干部的選拔制度。班干部的選拔是班干部管理制度民主化的集中體現,也是建立班干部威信的渠道。因此,班主任應該把班干部的選舉權交給學生。可以利用班會時間進行班干部選拔工作,在擬定班干部的職位后要求競選學生寫出競選稿,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集中進行選舉。
班主任在競選過程中,要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選舉結束后,班主任還要把班級干部名單張貼在班級墻上,還要對新一輪的班干部進行培訓和輔導,讓他們能夠充分了解工作崗位的任務與分工,積極配合教師管理好班級。班干部要實行輪換制。在班級建設過程中,不能實行一成不變的班級管理層結構,要定期重新選舉。班干部的選拔制度和輪換制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形成民主化的班級管理。
3.科學的自我管理學生做
建立班級管理制度,要遵循“學生管理學生”的原則,讓學生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管理。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筆者在班級中設置了值日班長、代班主任等崗位,由他們代替班主任處理班級偶發(fā)事件;設置多項管理班級的崗位,由學生競爭上崗,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這不僅能將教師從繁雜的班級事務中解放出來,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教育教學的其他工作,而且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片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廣闊天地,使每一位學生都從中得到鍛煉。通過科學的自我管理,提高了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約束、自我評價的能力,達到了使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合作的目的。
科學的自我管理有序進行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學生管理班級有法可依,制定由全班同學提出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班規(guī)從課堂到課間,從作業(yè)到行為規(guī)范,從身體健康到心理健康,從個體發(fā)展到團結合作,面面俱到。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才能切實做到學生科學的自我管理??茖W的自我管理,不僅有利于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化管理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p>
班級內部成員的行為按照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通過反復的約束和調整之后,會成為一種習慣。當這些制度被大多數成員所認可時,他們就會按特定的標準長期履行這種制度,進而形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便會升華為班級制度文化,為學生提供有序的生活空間。
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班級制度文化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知識得到積累、個性得到張揚、情感得到熏陶、思維得到開發(fā),從而也使他們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五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