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小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推動了我國教育體制的變革。在知識經濟迅猛變化的時代,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已經成為教育者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促進小學語文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重點分析了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這將對語文教育具有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元化教學法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056-02
語文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小學語文學習以及其他學科與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受到激發(fā),以實現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1.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1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難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學習興趣為基礎的。他們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發(fā)展?jié)撃?。他們注重學生的興趣,采取一些有趣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課的積極性,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更能夠深刻體會到學習是一項輕松愉快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化發(fā)展,健全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1.2可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提出語文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是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教學模式改革的根本價值。在傳統(tǒng)的文語教學模式中,學生考試的成績是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學生很難從這種教學模式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采用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團體合作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活躍了語文課堂學習氛圍,達到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和水平。
2.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的實際應用
2.1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樂趣
多元化的教學應該使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得到充分的調動。因此,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增加課文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往往活潑、好動,枯燥的教學能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增加課堂樂趣的有效途徑可以起到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提高學生興趣的最重要的出發(fā)點是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內涵和魅力。據了解,語文知識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不只是空泛的說教。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過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簡單易懂的例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為了增強課堂的樂趣,還要通過一些生動形式的語言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在活動中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辯論,演講,以及基于課文內容角色扮演等主題活動,增強語文課堂趣味性。
2.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教學來教學生。所謂生活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活生生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真正的認識,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學以致用。例如在講述與自然有關的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春游或秋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然之美,從而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把握文中的真實感受。另外,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無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為了營造一個像生活一樣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道具,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通過相關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讓學生仿佛在真實的情境中。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事先利用黑卡片制作了一只烏鴉,制作的這只烏鴉還可以用嘴巴把石子叼進瓶子里……通過這樣的生活化的再現情景,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2.3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其中多元化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貼近大自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細心觀察,并從各個方面對作文題目進行分析和思考,這與寫作出來的文章才會與眾不同。另外還要加強課外的閱讀,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從整體角度看,語文課本選用的題材是有限的。由于語文課本的覆蓋面廣,綜合性強,內容豐富,單靠教材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發(fā)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提高課外閱讀能力。在豐富學生語文學習內容的同時,學生應把語文學習的觸角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書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積極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引入優(yōu)秀的句子,用來豐富文章的內容。
2.4借助多媒體技術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先進的技術等手段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全面更豐富的教學內容。除了教材的具體要求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索相關內容,包括人物的背景和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深度。如在學習四年級第六課《爬山虎》時,很多學生可能根本沒有見過爬山虎,為了增強學生的視覺感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功能為學生展示一些關于爬山虎的知識。教師在準備教案時,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爬山虎的一些常識,以及其他優(yōu)秀教師所做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文案,以便教師查漏補缺,彌補準備的不充分。在上課時,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將資料一一呈現,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和所看到的爬山虎的圖片來總結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通過這種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增加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
2.5改進教學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新課程標準之前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是基于結果性評價方式為主的。由于語文教學屬于應試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教師更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成績。另外受到其他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影響,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運用科學的正確的教學評價手段這種神奇的工具來實現“教與學”的良性循環(huá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一是開放式教學評價模式的多樣性。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法是以結果性評價為依據,對學生評價標準單一,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成長。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應建立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模式,以學生進步,突出優(yōu)勢為評價標準。其次,以自我評價為基礎。有效的自我評估讓學生在糾錯過程中學會自我完善,同時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獲得進步和成功的喜悅。
結束語
實現語文教學方法的多元化,要求語文教師自身首先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方法,不斷積累和總結實踐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小學語文教學特點相結合,才能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yǎng)成對問題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進而使學生成長為一名綜合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任長虹.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6).
[2]張國華,趙志峰.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5):328.
[3]孫金蘭.提倡多元化語文教育,塑造內涵性人文精神[J].文理導航(下旬),2013(11).
[4]石志強.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2015,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