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續(xù)慧蕾
【摘 要】目的:探討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深入了解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案。方法:選取2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根據是否吸煙將患者分為兩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副反應情況,總結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影響。結果:兩組患者PANSS總分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吸煙會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且會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因此應控制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吸煙狀況。
【關鍵詞】吸煙;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7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5-03--01
精神分裂癥無疑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在我國,精神科的住院患者中,十有七八是精神分裂癥。該病患病人數較多,起病年齡輕,且呈慢性病程,對患者勞動能力的破壞性影響可想而知,而照料者的負擔也極為沉重。不僅如此,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態(tài)行為還可能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因病所致的肇事肇禍,有時會導致嚴重后果,因此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引起了醫(yī)學事業(yè)的廣泛關注。據統(tǒng)計,我國吸煙率在37%以上,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吸煙者也不在少數,但研究發(fā)現,吸煙會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F對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進行探討,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根據是否吸煙將患者分為兩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副反應情況,總結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影響。350例患者中吸煙組患者113例,不吸煙組患者107例,患者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29歲,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利培酮進行治療,利培酮具有很強的抗5-羥色胺能、抗多巴胺能和抗腎上腺素能作用,對5-HT2受體的阻滯作用大于對D2受體的阻滯作用,無抗膽堿能作用;口服吸收快,分布迅速,Tmax為2小時。代謝分快、慢兩型,快速性生物利用度100%(原藥66%),蛋白結合率88%,慢速型生物利用度約77%(原藥82%),蛋白結合率77%,5~6天達穩(wěn)態(tài)血濃度,主要活性代謝產物9-羥利培酮;治療量為2~6mg/d,T1/2為3.2~24小時,可每日1~2次服藥。在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采取PANSS總分為研究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指標以此分析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
2 精神分裂癥治療的一般原則
2.1 明確診斷是治療的前提
不言而喻,正確的治療有賴于正確的診斷,這是醫(yī)療工作的普遍常識。但對于精神分裂癥而言,反復求證的診斷性評估須貫穿于治療的全過程。一般包括(一)初發(fā)就診時的綜合判斷,涉及病史資料的全面收集和精神病理狀態(tài)、軀體狀況及實驗室檢查的系統(tǒng)評估,直至作出初步判斷;(二)在此后的治療過程中,通過觀察和再評估去反復驗證診斷的正確性或修正原來的診斷;(三)縱向跟蹤隨訪,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定期評估疾病的嚴重度和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并對病因做進一步探討。
2.2 強調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有研究證明,精神分裂癥初發(fā)時,若較早得到干預會比那些延遲就醫(yī)診治者,不論近期療效還是遠期療效都更明顯,而且復發(fā)率低、預后相對良好。臨床觀察也提示,那些療效不顯、預后衰退的患者,往往是初發(fā)時未及時得到醫(yī)治的病例。因此,要達到早期干預必須做到:(一)抓好早期識別環(huán)節(jié),通過科普教育讓社會人群、尤其是全科醫(yī)生掌握發(fā)病的早期征兆,提高識別能力;(二)縮短未治期,一旦發(fā)現可疑病例要及時送往??漆t(yī)院和診所就治,努力消除病恥感和種種顧慮,盡快得到醫(yī)療;(三)采用正確的早期干預手段,科學實踐表明,抗精神病藥物是急性期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此時各種補腦藥、民間偏方、氣功針灸、寬心勸慰等等都于事無補。
2.3 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對每一位患者都要視作獨一無二的個體,在藥物種類及劑量的選擇上應取個別化原則,這是因為不同的患者有下述情況的差異:(1)性別、年齡、體重、體質及心理素質等等的不同;(2)起病的原因和形式、癥狀表現、臨床類型、病程長短和并發(fā)軀體疾病情況迥異;(3)病人對不同藥物的耐受程度和代謝特點以及治療的順從程度都不盡相同。因此,每一位患者的治療計劃的擬定,需要考慮很多的問題,并根據患者對治療干預的反應隨時給予個體化調整。
2.4 需要發(fā)展整合的治療模式
精神分裂癥的各類治療模式從歷史的沿革來看,大致可歸為三類:(一)生物學治療模式: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藥、ECT、外科手術等化學或物理方法進行生物學治療。(二)非藥物干預模式:包括各類不同的干預手段,如早期禁閉關押等不人道的手段,現已明確淘汰的長程精神分析療法。(三)整合性生物心理社會治療模式:該模式不僅對前述兩種模式有所揚棄,而且在整個疾病不同階段的處理中融合在一起、貫穿始終。
3 吸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不良反應
尼古丁及多環(huán)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能夠加快藥物的代謝,吸煙會降低患者體內的血藥濃度,使藥效難以充分發(fā)揮,從而降低了藥效;吸煙會對患者的情緒產生一定的鎮(zhèn)定作用,相對而言,這是臨床期待的作用,尤其是針對興奮激越患者,但患者的焦慮等不良情緒將越來越難以壓制,在隨后的治療過程中它肯定是非期待的;煙草中所含有的一些成分可能會與某些抗精神病藥物產生相互作用等等。
4 結果
兩組患者PANSS總分比較具有顯著差異,吸煙組PANSS總分相對更高,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詳細結果如下表所示:
5 結論
綜上所述,吸煙會使患者在接受利培酮藥物治療過程中降低治療療效,并且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不利于患者的治療與康復。但相對而言,吸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過程應注意控制患者的吸煙現象,并采取相應措施比如調整藥物劑量等對吸煙狀況下的治療效果進行改善。
參考文獻
張文躍;韓曉東;;吸煙與精神分裂癥[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年04期
岳英,徐一峰,宋立升,易正輝,盧衛(wèi)紅;吸煙與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療效、副反應及血藥濃度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20期
許燕君,馬文軍,徐浩鋒,李劍森,聶少萍,李???,陳美芬,傅傳喜;廣東省≥15歲居民吸煙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5年08期
楊功煥,馬杰民,劉娜,周靈妮;中國人群2002年吸煙和被動吸煙的現狀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