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學 胡 燕
(甘肅醫(yī)學院,甘肅 平?jīng)?744000)
個體對衰老的自我意識、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不同,則衰老的程度和進程不同。Levy等〔1〕通過18年隨訪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積極或消極的衰老自我認知對軀體健康有不同影響。衰老自我認知已經(jīng)被認為能夠預測老年人獨立功能喪失和死亡率。Ostir等〔2〕研究也發(fā)現(xiàn),個體對自身當前衰老水平的評估與實際表現(xiàn)之間并不一致,且不同個體或同齡個體之間衰老的程度均不相同,說明對自身衰老的體驗或評價對衰老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課題組前期研制出的衰老評估量表(AES)〔3〕進行調(diào)查,提出自我體認并探究其與衰老的關系。
1.1調(diào)查對象、調(diào)查過程和數(shù)據(jù)建立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用衰老評估量表AES,對上海、平?jīng)?、蘭州3個地區(qū)2 064名中老年人進行橫斷面現(xiàn)場調(diào)查。共發(fā)放量表2 500份,回收有效量表2 064份。其中上海932人,平?jīng)?20人,蘭州512人。男1 099例,女965例。年齡40~95歲。
1.2調(diào)查內(nèi)容和調(diào)查工具 調(diào)查前成立研究小組、制訂操作規(guī)程(SOP),對調(diào)查員進行培訓,嚴格質(zhì)量控制。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中老年人群的自我體認、衰老和一般情況。采用AES進行調(diào)查。量表共包括4個領域(軀體、心理、社會適應、自我體認),13個方面(外表形態(tài)、視聽、運動、小便、睡眠、虛弱、疼痛、情感、認知、社會適應、性生活、自我體會、認識態(tài)度),39個條目。量表均為自填式。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AS9.13軟件進行χ2檢驗、Spearman相關分析、典則相關分析。
2.1自我體認與衰老的直線相關分析 衰老的自我體認領域得分〔(11.24±3.08)分〕與衰老評估量表總分〔(50.97±12.21)分〕呈顯著正相關(r=0.790,P=0.000)。與軀體〔(10.04±2.65)分〕、心理〔(9.68±2.79)分〕、社會領域得分〔(10.09±2.85)分〕相關(r=0.607、0.586、0.678,均P=0.000)。與軀體、心理、社會領域所有方面形態(tài)〔(2.94±0.88)分〕、視聽〔(2.51±0.83)分〕、運動〔(2.10±0.99)分〕、小便〔(2.36±0.88)分〕、睡眠〔(2.47±1.00)分〕、虛弱〔(2.32±0.83)分〕、疼痛〔(2.72±1.00)分〕、情感〔(2.14±0.78)分〕、認知〔(2.79±0.82)分〕、社會適應〔(2.37±0.75)分〕、性生活得分〔(3.12±1.19)分〕相關(r=0.458、0.444、0.498、0.387、0.380、0.483、0.431、0.552、0.461、0.641、0.420,均P=0.000)。直線相關分析表明自我體認得分越高,衰老程度越嚴重,反之則輕越緩。
2.2自我體認與衰老的典則相關分析 衰老自我體認的7個條目和衰老的軀體、心理、社會領域典則相關分析,得到3對典則變量(V,W),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788、0.218、0.142,3對典則變量相關系數(shù)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見表1。3對典則變量包含了全部相關信息量,其中第1、2、3對典則變量分別可解釋95.892%、2.911%、1.197%的信息量。第一對典則變量提示:衰老感和負擔感越輕,社會領域衰老程度越輕;反之,衰老感和負擔感越重,社會適應性越差。第二對典則變量提示:負擔感越輕,心理衰老越輕;完美感得分越高,軀體衰老越嚴重。第三對典則變量提示:負擔感越重,心理衰老越重;幸福感得分越低,社會領域得分越低,社會適應性越好。見表1。
表1 特征根與典則相關系數(shù)
表2 V、W的標準化的典則系數(shù)
衰老不僅是一個生理功能衰退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體認——即中老年人對自身衰老狀況的體會、認識和態(tài)度的過程。后者可以改變衰老進程,同時也受衰老過程的影響。隨年齡增長,人的軀體衰老無法自控和改變,但對衰老的自我體認則是可以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控制的,不同的認知態(tài)度則有不同的相應結(jié)局。衰老的表現(xiàn)可能大同小異,但不同的人對衰老有不同的體會、體驗和“認為”,有著不同的自我意識、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認知評價,建立起對未來計劃、期望的不同信念和態(tài)度,并成為進一步行為的動力,使不同個體衰老有著不同的程度和進程。Ellis情緒反應認知“中介”理論(ABC理論)認為〔4〕,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于個體對事件不正確認知評價產(chǎn)生的信念引起的,其公式為“A→B→C”,其中“B”是導致“C”(心身失常后果)的核心要素,突顯了“B”這一中介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不應糾結(jié)于消解“A”(因為許多情況下社會心理等應激事件是不可預知和難以避免的);相反,應該轉(zhuǎn)向糾正“B”(自我對“A”的認知評價所產(chǎn)生的信念)??芍瑐€體對衰老的自我評價一方面是依據(jù)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的增齡性變化;另一方面把行為建立在如何與同時代的人、其他年齡段的人及自身早先水平的看法進行比較等主觀體驗之上〔2〕。信念和態(tài)度獨立地形成于認識過程之中,并且不斷在社會文化背景和學習經(jīng)歷等過程中予以建立,隨著社會變遷、境遇變異、意外事件、角色改變等客觀因素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變化特點,它可通過確定事件的真相和校正對其意義的理解來形成,作為動力對行為進行促進和調(diào)控,在衰老進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中老年人通過對自己衰老的自我認知評價建立起不同的信念和態(tài)度,而這個信念和態(tài)度作為行為改變的動力,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主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使健康和衰老朝向于自我體認的信念方向發(fā)展。對衰老自我認知評價建立起積極、健康、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則能主動去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使健康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衰老速度和程度則減緩;反之,則向不利于自己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加速衰老進程。
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老年可通過對衰老不同的體會、認識、態(tài)度來評估自身衰老,正性或良性的體認則產(chǎn)生正確的信念和積極的態(tài)度,負性或惡性的體認則產(chǎn)生不當?shù)男拍詈拖麡O的態(tài)度,進而影響其采取進一步的行為和調(diào)節(jié)、控制有關影響因素的方式,從而加速或減緩衰老進程。本調(diào)查結(jié)果也提示,≥80歲高齡時衰老速度和進程卻趨于非常平緩甚至不衰,表明其可能與積極的自我體認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自我體認在個體的衰老進程中起著重要的加速或延緩調(diào)控作用。也說明了衰老是一個異質(zhì)性的過程,具有可塑性〔5〕。因此,創(chuàng)造一定的環(huán)境,采取一種相應的策略,積極倡導樂齡概念和文化,讓中老年人對衰老做出正性或良性的自我體認,形成和產(chǎn)生正確的信念、積極的態(tài)度,對幫助他們成功地適應衰老、延緩衰老有著重要的意義。
4 參考文獻
1Levy B,Slade M,Kunkel S,etal.Longitudinal benefit of positive self-perceptions of aging on functional health〔J〕.J Gerontol,2002;57B(5):409-17.
2Ostir GV,Ottenbacher KJ,Markides KS.On set of frailty in older adults and the protective role of positive affect〔J〕.Psychol Aging,2004;19(3):402-8.
3梁治學,胡 燕,李其忠,等.衰老評估量表的條目篩選〔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9):2502-4.
4何裕民.中醫(yī)臨心理學床研究〔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82.
5李春波,申 遠,吳文源,等.腦老化的異質(zhì)性: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初步對照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42):2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