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摘要:在新課程實施素質(zhì)教育但應(yīng)試教育還大有市場的今天,在目前素質(zhì)教育還難以攻破應(yīng)試教育這塊"堅冰"的情況下,如何在這場較量中求得生存與發(fā)展,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教育要"松綁",學生要"減負",但教育質(zhì)量要提高,"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這于教育一線的所有教師而言確實是一個大難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現(xiàn)實背景下,教育界給自己提出"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課題,在我看來實在是極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舉。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內(nèi),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會"),掌握學法("會學"),且學得快樂("樂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研究。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3-0053-01
小學生天性活潑,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喜歡教師和他們互動,這樣他們才會覺得這課上的有意思,反之,就會亂說話,或互相打鬧。教師頭痛,學生覺得還枯燥。那么,如何提高我們課堂教學呢?
1.教師課堂用語要活潑風趣
教師的性格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氣氛。教師如果是一個沉悶刻板的人,那這位教師的語文課不用說,肯定會死氣沉沉。學生上這樣的課,簡直是煎熬。他們勢必會發(fā)泄,老師講著講著,有的學生就會蹦出和課堂內(nèi)容不和諧的怪聲怪話,教師聽到了,不理這個茬吧,已經(jīng)惹得滿教室其他學生哄堂大笑了,要是停下來嚷這個學生一頓吧,那課堂節(jié)奏就會被打斷。教師會左右為難。到頭來,還得怨學生不聽話。其實,問題的關(guān)鍵在老師的性格。教師要在課堂上活潑些,風趣些,體現(xiàn)在這方面就是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詼諧幽默,和學生之間有快樂的互動,學生能從語文課堂上得到源源不斷的快樂,那還用得著以搞惡作劇的形式制造快樂嗎?例如,當我提問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喊到一個學生的名字,我就馬上語言暗示他,你一定能回答上這個問題來的,我相信你一定是明媚的陽光!這個學生受到了鼓勵,有了信心,回答問題就從容不迫。結(jié)果不出我所料,這個一貫喜歡搞惡作劇的男生真的答了上來。我繼續(xù)表揚:"別看XX同學長得像黑,但骨子里果然像明媚的陽光。"這個男孩子聽完,靦腆的笑了。后來,我因事情了幾天假,回來之后,問學生代課的老師講得好不好,他們異口同聲的說不好。我一下子愣住了,因為代課老師是我校的資深教師,有經(jīng)驗有能力。可為什么學生說不好呢?學生們說她講課沒意思,說的話不風趣,讀的課文沒感情,講得還是挺明白的,就是覺得沒互動沒意思。學生們這些話,堅定了我課堂用語要風趣幽默的信心。
2.把游戲帶入課堂
小學生愛做游戲,這也是玩的天性所致。但一般的教師不敢讓學生做太多的游戲,怕只做游戲不學習,玩著玩著就瘋了。我卻不以為然。游戲利用好了,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前怕狼后怕虎是不行的,死板的生硬的教學只會撲滅小學生心中那團熱情的火。我引入課堂的游戲有多種,有課本情景劇,有"我點將你出戰(zhàn)",就是學生自發(fā)提問,自己設(shè)置問題,自己組織答案,再考查別的同學對課文的理解。還有生字詞的檢驗游戲,比如采蘑菇,或過山洞等。學生做著這樣的游戲,課堂時間過得飛快,一節(jié)課還沒怎么上,就結(jié)束了,學生們總感覺意猶未盡。很期待下節(jié)語文課。例如,處理生字檢查的時候,以往的教師對待那些寫不上來的,不是罰抄寫幾遍,就是用小棍打幾下手,這樣的生子檢查比較恐怖,學生一聽要檢查生字,早已經(jīng)緊張的要逃了。我卻采用了做采蘑菇的游戲的辦法。我先明確原則,在游戲中如果采到的蘑菇少于大家的平均值,就要取消一次他繼續(xù)參加游戲的資格。比如要檢查的生字有20個,那15個就是平均值,低于這個數(shù),就要在一旁看著了。哪個學生不喜歡玩游戲呢?給了足夠的時間準備之后,沒有一個學生在平均值之下。 游戲開始:班里二十個學生做蘑菇,采蘑菇的學生站在前面,能在黑板上寫出蘑菇身上的字形或拼出正確的字音,就算成功,最后把自己采的蘑菇聚到一起,由教師幫著點數(shù),列在黑板上以待和其他同學比賽。每個學生都很專注,生怕自己被取消游戲資格。以往一說檢查生字就愁眉苦臉就想逃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檢查生字游戲,卻躍躍欲試,恨不得哪一輪都有自己。
為了檢驗游戲檢查生字的效果,我還舉行了單元為范圍的漢字聽寫大賽。設(shè)獎品,設(shè)獎項,沒有懲罰,只有激勵。這一系列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
作為教師就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yōu)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F(xiàn)在列舉幾種例子:
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chǔ)上,提倡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wù),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互改作業(yè),重新認識。作業(yè)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其實我們應(yīng)重視動員學生之間作業(yè)批改,發(fā)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于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并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nèi)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