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和
經(jīng)歷了緊張的考試,高考總算是結束了。然而有些心理問題,似乎才剛剛開始。
小東本來以為,考完之后會徹底放松、很開心,結果卻是茫然無措,忐忑不安,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整天六神無主,甚至徹夜難眠,比考試期間還要緊張。
考完試的第一天,小東就從起床開始,大吃大喝了一整天,然后晚上睡不著覺,又沒有什么別的事情可做,就上網(wǎng)玩游戲玩了一個通宵。第二天,他還是睡不著,整天在街上逛來逛去,消磨時光。從考完到第三天,他幾乎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著過。
小東討厭的是,如果不放肆地玩,他就會想到剛過去的考試,反復想到考過的題目??纪曜詈笠豢坪?,大家都去跟老師對了一下答案。有幾道小東自認為有把握的題竟然答錯了,一想到做錯的題目,他就覺得自責、悔恨。特別是物理有一道選擇題,他好像看錯題了,雖然知道這個錯誤要被扣除的分數(shù)比例不大,但怎么知道就沒有別的錯誤呢?在等待考試結果的這些日子里,小東只要一安靜下來,心里就有種莫名的煩躁,就會反復想到自己沒有做好的題目。
特別是一想到高中這三年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想到老師的幫助和激勵,小東就會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們,在家他都不敢正視父母的眼睛。昨晚小東夢到自己從高山頂上掉下懸崖,驚醒后,他甚至還想,如果高考結果確實不理想,他該怎樣面對父母和親戚……還不如死了算了。
從高考結束到發(fā)榜前這段時間,考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比高考前與高考期間往往有增無減。高考后,一些考生的心理壓力非但沒有消失,還會產(chǎn)生突發(fā)性心理沖突和生理紊亂現(xiàn)象,甚至發(fā)生心理問題“井噴”。
這是因為幾個月甚至一年的高強度的復習和考試,大大消耗了考生的生理、心理能量,讓他們的身心皆處于較虛弱的狀態(tài)。高考的壓力更是讓大多數(shù)考生心里積累起大量負面情緒,不過這些情緒長期被緊張的學習和考試所掩蓋,沒有被及時釋放出來。當考試一結束,考生感到身上的負擔全部卸下,這些不健康的情緒便會隨之而來,并以更大的力量影響考生的生活。如同緊繃的皮筋突然松弛會劇烈彈跳一樣,考生在經(jīng)歷幾個月緊張迎考之后,各種心理需求會出現(xiàn)“井噴”現(xiàn)象,因此很多潛伏的心理危機就很容易出現(xiàn)。
高考前考生的緊張、焦慮都是虛擬的、假設的,考完之后明確知道自己發(fā)揮不佳的失落才是真實的,是考前的緊張所無法比擬的。
焦慮型:一些考生對成績有過高期望,考后會坐立不安。成績好的考生更擔心錄取情況,易出現(xiàn)中度焦慮。分數(shù)不理想的考生,則容易情緒低落和悲觀,擔心考不上大學變得郁郁寡歡。
盲目型:考生自我感覺特別好,出現(xiàn)很興奮狀態(tài),甚至把課本都賣了。一旦分數(shù)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較遠,則出現(xiàn)心理壓抑。
挫敗型:整日為成績憂心忡忡,心神不寧。這類考生很悲觀,很抑郁,甚至想死,很容易走人心理誤區(qū)。前述的小東就屬于這種類型。
放縱型:考生在考試結束后,生活失去規(guī)律,有些孩子可能會染上一些不良習慣。放縱型心理在考生中占到相當大的比例。
其實,考生心理問題有時來源于一些家長對待孩子高考前后態(tài)度上的變化。考前和高考期間,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無微不至,一旦高考結束,家長也有松口氣的思想,甚至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正是這種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考后心理問題的“井噴”。
高考結束后,考生培育生活情趣,充實生活內容很重要。每天制定新的作息時段,按時有規(guī)律地進行作息,實行假期生活多元化,組織靜態(tài)的學習方式,例如看看喜愛的書籍,聽聽鐘愛的音樂。也可安排戶外活動,全家到外地旅游,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主動承擔一些家務,增強父母與孩子的親情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放松而不是放縱。實踐證明,很多過來人體重超標大多是在這個時期。所以,選擇打球等運動是個不錯的方式,既可以放松疲憊的身心,又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還可以約同學一起看電影、旅游等,當然每天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因為高考后這段時間是孩子心理問題的高發(fā)期,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并做出正確的引導,陪伴孩子平安度過這段等待期。
建議高考后這段時間,父母要和孩子積極溝通,共同探討今后的生活方向等問題。家長可以給孩子建議,讓他自己選擇,例如可以建議孩子考駕照、學習計算機應用軟件、英語等實用的技能,或者幫家長做點家務,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等,這都有益于考后平衡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