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欣 郝旭茹
【摘要】鐵凝的《哦,香雪》發(fā)表于1982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西奧多·德萊塞的《嘉莉妹妹》出版于1900年,恰逢美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階段。這兩部著作創(chuàng)作背景有共同之處:都是新時代的開端,社會經(jīng)歷巨大變化,農(nóng)村與城市碰撞;兩部著作的主角也有諸多相似,都是農(nóng)村里單純的小姑娘,經(jīng)歷成長變得成熟。中國現(xiàn)如今處于產(chǎn)業(yè)轉型階段,是引領我們通往新時代的階梯,與兩本著作同處過渡階段。“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哦,香雪》和《嘉莉妹妹》這兩部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以此來研究女性意識的轉變及其對現(xiàn)今新時代女性的啟示。
【關鍵詞】過渡階段;對比研究;女性意識;啟示
【作者簡介】王立欣,博士,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研究方向為翻譯學;郝旭茹,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為文學,翻譯學。
鐵凝的《哦,香雪》是其作為知青在農(nóng)村生活體驗的沉淀,有著濃濃的時代色彩。小說描繪了開進深山的火車對農(nóng)村姑娘們的影響,一群十七八歲的漂亮姑娘因火車的到來興奮激動,因火車的到來開拓視野,因火車的到來轉變提升。這篇小說是鐵凝的成名作,反映了改革開放給農(nóng)村姑娘們帶來的改變。簡單的敘事,淡雅的文風,卻也令人回味無窮。正如賀紹俊所言“她是以日常生活為肉,以啟蒙敘事為骨;日常生活敘事是水,啟蒙敘事是糖,她把糖分充分溶解在水中?!钡瓟⑹錾钪械男∈?,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然耐人尋味,予人深思。西奧多··德萊塞是美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代表,深刻考察社會的運動和人們在其中的命運。曲折的生活,敏銳的眼光,長期的新聞工作,是隨后小說創(chuàng)作的墊腳石?!都卫蛎妹谩肥撬牡谝徊块L篇小說,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嘉莉妹妹十八歲,獨自一人從農(nóng)村到芝加哥闖蕩,從不諳世事的小姑娘成長為魅力四射的女星,由此牽扯出那個年代的種種。兩部小說主人公的變化是我們有目共睹的,種種變化映射出在特殊年代覺醒的女性意識。
1.性格分析。在這兩部小說里,主人公們的性格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之前的懦弱無能、逆來順受到勇敢堅強、不懼困難,字字句句所呈現(xiàn)的猶如動畫般深入人心。
之前的香雪膽小,雖然因為到來的火車興奮激動,總是第一個出門,看火車的時候也是第一個。但是等到火車來時香雪總是縮到最后,香雪害怕巨大的車頭,恐懼火車的轟鳴。有人拿“北京話”開鳳嬌的玩笑時,僅僅是說句話幫腔而已,香雪也是畏畏縮縮,一句話都憋不出來,慌得臉也能變紅。香雪的害怕千奇百怪數(shù)不勝數(shù),小時候害怕掉頭發(fā),有時能急哭,后來怕黑,怕毛毛蟲,怕被人胳肢。被火車帶到西山口時,香雪最初也怕。然而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鉛筆盒時,一切怕懼隨風而散,與之相伴的是愿望實現(xiàn)的滿足感。那么怯懦的香雪,此時也無畏起來。三十里路,伴著大山,路過林子,勇闖隧道。臺兒溝的姑娘們呢,以前的姑娘們吃過晚飯就鉆被窩,此時的姑娘們遇到問題不退卻,用行動勇敢解決一切。看著香雪被火車帶走,姑娘們結伴而行,沿著軌道去尋香雪。
早先的嘉莉妹妹是從哥倫比亞城來的鄉(xiāng)巴佬,沒有主見,被動隱忍,毫不反抗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對姐姐和姐夫的安排,雖有不滿,仍舊接受。找工作時,總是怕這怕那,幸而最后找到了一份,雖不甚盡人意。然而這是在被逼迫之下,一個絕望之人緊緊抓住的救命稻草而已。沒有工作,意味著沒有工資,那就交不了姐姐家的食宿費,最后只能面臨遣返回老家的命運。因生病丟失工作后,無奈之下與德魯埃生活在一起,第一次的登臺演出也是由德魯埃一手造成。之后又被赫斯特伍德拐走,與其掙扎在紐約,過了一段安分守己的家庭主婦生活。此前種種,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變化,嘉莉妹妹只是一味的容忍。幸而嘉莉妹妹之后進行了反抗,先是明白自己的愛好,之后大膽追逐。面對接二連三失敗的找工作經(jīng)歷,并未灰心喪氣。在一次排練中大膽加詞嶄露頭角后,又因其突出的表演而大放異彩,走上成功的人生。
2.意識形態(tài)分析。主人公們生活未經(jīng)轉折前平淡無奇,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思想封閉固守。在時代經(jīng)歷種種變革后,主人公們的視野拓寬,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懂得更多。
未走出大山的香雪安于現(xiàn)狀,對于家鄉(xiāng)的了解并不透徹。作為臺兒溝唯一考上初中的人,與公社同學們的接觸,她看到山溝里的生活方式與城里的諸多不同。臺兒溝每天兩頓飯,城里每天三頓;香雪做木匠的父親精心制作的鉛筆盒笨拙陳舊,同桌的鉛筆盒是泡沫塑料的可自動合上。之后香雪豁然開朗,明白了諸多事理,為什么同學們對自己再三盤問,了解到臺兒溝的貧窮。也因為貧窮,同學們才會有恃無恐地那樣對自己?;疖囃瑫r也帶來了外面世界的文明,使臺兒溝的姑娘們見識到大千世界的種種。未接觸過外界的姑娘們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見識到前所未聞的東西,像被稱作“金圈圈”的首飾啦,臺兒溝少見的食物啦,手表啦,發(fā)卡啦,電扇啦。
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車上,嘉莉妹妹通過德魯埃的描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卑微。待在姐姐和姐夫家的經(jīng)歷,嘉莉妹妹認清世道,他們只是把自己當做可以增加收入的工具。姐姐和姐夫已經(jīng)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活得索然無味,只是循規(guī)蹈矩。與德魯埃的交往,同赫斯特伍德的同居,遇艾姆斯的機緣,都使得嘉莉妹妹更加洞察男人的本性。從起初對德魯埃的迷戀,到察覺他的自戀狂妄,冒失輕浮。他的花言巧語大肆奉承,能抓的住的只有初入世的小姑娘的心。關鍵的是他對自己只是玩弄,曾承諾的相伴斷然只是短暫的,要不然小房地產(chǎn)投資的借口怎會重于婚姻?赫斯特伍德閱歷豐富,見識廣博,溫文爾雅,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然而結果呢,缺乏的是對生活的激情,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終的結局稱得上慘敗。俘獲自己的心之前,是一副嘴臉,之后呢又是另一副。再遇艾姆斯,比赫斯特伍德英明,比德魯埃更活力的他,也無法讓嘉莉妹妹重現(xiàn)以往濃厚的興趣。
3.文化底蘊分析。另一個變化顯著的方面當屬自身修養(yǎng)了,臺兒溝的姑娘們以及嘉莉妹妹外在內在得到雙提升。這是人物自醒的結果,也是時代變化的必然。
走出大山到公社學習的香雪,見識到更多新奇的東西,同桌的塑料泡沫鉛筆盒,同桌書上的“配樂詩朗誦”。也是因為闖入大山的火車,香雪有了更多了解信息的途徑。香雪關注車窗里的皮書包,向乘客詢問鉛筆盒的價錢,打聽北京大學的招生情況。甚至不顧一切追尋心心念念的鉛筆盒,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知識”展開。將香雪帶到遠方的鉛筆盒難道不是“知識”的化身嗎?要不然香雪怎么沒用舊汗衫換芝麻糖呢?那樣強的求知欲,是走出大山,改變自我命運的階梯呀!變的不僅僅是心靈,還有服飾和容貌。作息規(guī)律改變的姑娘們,多了一項新的消遣。吃過晚飯后,是開始梳妝打扮?!八齻兿磧裘墒芰艘惶斓狞S土、風塵,露出粗糙、紅潤的面色,把頭發(fā)梳得烏亮,然后就比賽著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換上過年時才穿的新鞋,有人還悄悄往臉上涂點胭脂?!?/p>
初到芝加哥的嘉莉妹妹舉止還是有點粗魯,缺乏教養(yǎng),不是那么優(yōu)雅動人。然而嘉莉妹妹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模仿的人。經(jīng)過不斷的學習,起初穿著和舉止的不足已了無痕跡。人也變得極具風韻,光彩動人。讀書可以提升一個人的修養(yǎng),使一個人變得極富內涵。我們知道嘉莉妹妹之前對讀書是不敢興趣的,幸而在紐約與艾姆斯的相遇改變了嘉莉妹妹。初逢,艾姆斯衣著考究,見解獨到,深深吸引著嘉莉妹妹。“富有不代表一切;世界上還有許多她不知道的事;舞臺很好,當演員不錯;她讀的文學作品不怎么樣”?;蛟S是艾姆斯的話,嘉莉妹妹投入舞臺的懷抱。但肯定的是,因艾姆斯的推薦,嘉莉妹妹開始閱讀《高老頭》。同樣也是艾姆斯,嘉莉妹妹有了從輕松戲劇轉行嚴肅戲劇的念頭。但是,再遇艾姆斯時,嘉莉妹妹已無初遇時那樣強烈的興趣了。之前的艾姆斯有著一些嘉莉妹妹所不具備的東西,現(xiàn)在隨著品位的逐步提升,嘉莉妹妹更加洞察一切。
4.經(jīng)濟狀況分析。經(jīng)濟獨立,擺脫依附是最能體現(xiàn)女性意識轉變的一方面。千百年來,女性受束于男性,看男性臉色行事與女性的經(jīng)濟地位不無關系。
火車帶來的不僅僅是新奇,也是一種工作機會。因著火車停留的一分鐘,“她們開始挎上裝滿核桃、雞蛋、大棗的長方形柳條籃子,站在車窗下,抓緊時間跟旅客和和氣氣地做買賣?!睋Q回的是臺兒溝少見的物品,掛面、火柴、發(fā)卡、香皂……有人甚至冒著回家挨罵的風險,換回摩登服飾。同時小說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一種獨立意識,當女學生堅持把鉛筆盒送給香雪時,雖然香雪的家并不富裕,香雪依然堅持把40個雞蛋塞給那個女學生。鳳嬌愿意對“北京話”好,那也是站在公平的角度上,并未占他一絲一毫的便宜?!氨本┰挕苯o鳳嬌捎東西,鳳嬌必然回贈。鳳嬌并不管“北京話”有沒有相好的,她只是單純地對他好,也未想過跟他走。
不得不承認德魯埃幫助了嘉莉妹妹,在嘉莉妹妹走投無路時開了另一扇窗,使得嘉莉妹妹的生活有所依靠。但那是有所圖的,所以當兩者之間的矛盾凸顯之后,這種關系是那樣搖搖欲墜。當?shù)卖敯I鷼獍l(fā)怒一走了之后,獨留的嘉莉妹妹是那樣無助。與赫斯特伍德的相處呢,短短一年赫斯特伍德就認為,嘉莉妹妹的激情在于家務。之后少了坦誠相待,不回家吃飯也不捎音信。竟固執(zhí)地認為提供了家之后,就不需要帶嘉莉妹妹出去享受生活,見見世面。在赫斯特伍德失業(yè)之后,嘉莉妹妹受到的苛責少嗎?這都是為什么,一個女人,沒有收入,就無話語權。工作后的嘉莉妹妹呢,不用再看赫斯特伍德的臉色。有了收入的嘉莉妹妹,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收入,不用再經(jīng)伸手要錢的尷尬。出名之后,更是有大把的人大獻殷勤,連惠靈頓大酒店都邀請嘉莉妹妹入住。昔日的鄰居,萬斯太太主動找嘉莉妹妹敘舊。德魯埃也是幾次三番約見嘉莉妹妹,嘉莉妹妹最初不忍拂了德魯埃的面子。然而主動權握在自己手里,之后就拒見了不是嗎?反觀嘉莉妹妹的姐姐,家庭主婦一個,終日丈夫是天,多么諷刺。
臺兒溝的姑娘們和嘉莉妹妹的意識轉變是與時代緊緊相連的,是時勢造“英雄”?!杜?,香雪》的故事背景是改革開放初期,《嘉莉妹妹》是世紀之交。女性們種種變化首先要得益于相應年底穩(wěn)定的政治局勢,這為女性們表達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四人幫的粉碎,文革的結束,中國正常政治生活逐步恢復;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五十多年里,美國處于相對和平時期。在這個時期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女性提供工作平臺,而經(jīng)濟的獨立使得女性們話語權的分量加重。《哦,香雪》故事的發(fā)生有賴中國對鐵路的首先整頓,美國經(jīng)濟的迅飛使得人們有額外的錢去享受生活。教育也與女性意識的轉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育造就一個時代的氛圍,成就時代弄潮兒。1977年中國恢復了高考,此后國家陸續(xù)出臺相關政策,大力鼓勵教育;在美國頗負盛名的女子高校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相繼建立,女性可以受到和男人一樣的教育。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女權主義浪潮的延續(xù)。盡管有所謂的第幾次一說。然而沒有什么是突變的,精神是植根與腦海的。由此聯(lián)想到我們這個年代,正處于產(chǎn)業(yè)轉型階段的中國,不是和那兩個時期相似嗎?臺兒溝姑娘們和嘉莉妹妹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新時代的女性們,應盡最大努力提升自身。這應是發(fā)自內心的,而不是勉強。知識越多越好,獨立精神不相忘。
參考文獻:
[1]西奧多·德萊塞.嘉莉妹妹[M].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譯委員會 ,譯.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5.
[2]鐵凝.鐵凝精選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5.
[3]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