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詩,桂莉,顧申,周玲君
(1.海軍軍醫(yī)大學轉化醫(yī)學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2.海軍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
任職教育具有鮮明的層次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它是以具體崗位為具體指向的專項教育。在軍隊院校,國防生的任職培訓是開展任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6年以來,我校連續(xù)多年承擔了國防生《野戰(zhàn)護理學》的教學任務,鑒于國防生在完成地方大學的學習后,已具備了醫(yī)療救護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因此在任職教育中,為提高國防生的戰(zhàn)斗力,突出野戰(zhàn)救護教學特色,需強化其生命支持核心能力培養(yǎng)。而在國內(nèi)外[1-2]現(xiàn)有生命支持培訓的教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心臟協(xié)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心肺腦復蘇培訓課程中采用的核心教學方法-邊看邊練(practice while watching,PWW)教學法,其具有標準化的培訓流程和規(guī)范化的培訓模式[3]。我校在國防生的《野戰(zhàn)護理學》教學實踐中,嘗試通過PWW教學法開展基礎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培訓,現(xiàn)將培訓實施情況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法選取2016年在我校接受任職教育的204名國防生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1~33歲,平均(23.74±1.41)歲;男187名(91.7%),女17名(8.3%);專業(yè):臨床醫(yī)學164名(80.4%)、中醫(yī)學專業(yè)15名(7.4%)、藥學和麻醉學專業(yè)3名(1.5%)、其他專業(yè)3名(9.3%)。在進入我校任職教育學習之前,全部學員均已獲得地方大學學士學位。89名(43.6%)學員學習過2010版心肺復蘇的BLS相關理論知識,77名(37.7%)學員練習過2010版心肺復蘇的BLS相關技術,68名(33.3%)的學員進行過心肺復蘇的BLS臨床實踐。
1.2 培訓方案 (1)培訓時間:4~4.5 h。(2)培訓目標:掌握BLS技術。(3)教學組織實施方法:本研究借鑒AHA生命支持課程培訓模式,根據(jù)國防生的教學任務,選取了BLS課程中的核心內(nèi)容,即評估現(xiàn)場和安全、為成人患者進行胸外按壓、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使用球囊面罩為成人患者提供人工呼吸、自動體外除顫儀(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的介紹和使用、AED特殊情況和安全、為嬰兒患者進行雙指胸外按壓、用于嬰兒的AED、具備高級氣道的心肺復蘇(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人工呼吸、使用球囊面罩為嬰兒患者提供人工呼吸等共11項。由具有AHA心血管急救培訓資質(zhì)的教員對學員實施小班教學,為保證一名教員輔導3名學生使用1個模擬人(挪度公司的安妮心肺復蘇模擬人),每班人數(shù)控制在21~27人。教學中教員以AHA培訓視頻為輔助教學工具,采用PWW教學法實施BLS培訓,即每播放一段BLS操作視頻后,就組織學員在模擬人身上進行操練,教員在旁觀察學員訓練情況并及時指導和改進其不足之處。
1.3 效果評價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diào)查問卷,通過課題組專家內(nèi)容效度評定后,形成正式問卷。問卷內(nèi)容分為客觀題和開放性問題兩部分,共計10個條目。其中客觀題內(nèi)容為對BLS培訓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安排和培訓的總體評價進行滿意度調(diào)查,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即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shù)+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AHA培訓方法整體難度水平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即分為非常有難度、很難、一般、不難、非常沒有難度進行評價,難度偏高率(%)=[(表示非常有難度的人數(shù)+表示很難的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對本次BLS培訓的具體認識(含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團隊合作意識、更容易掌握心肺復蘇技術、有信心運用好課程所教授的技能、憑借在本課程中學到的技能,我能對緊急情況做出反應),即分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進行評價,認可率(%)=[(表示非常同意人數(shù)+表示同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開放性問題部分,主要了解學員對課程的建議和意見。在教學結束后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04份,回收有效問卷20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00%。
2.1 學員對培訓教學內(nèi)容、教學安排的評價 學員們普遍認可本次培訓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安排,滿意率均在96%以上,見表1。大多數(shù)學員在開放性問題上都提出希望今后能更多地參加類似的培訓,理論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更易于掌握所學知識。部分學員希望增加訓練時間。
表1 學員對培訓教學內(nèi)容、教學安排的評價[N=204,n(%)]
2.2 學員對培訓整體難度的評價 47.1%(96/204)的學員認為與其他培訓方式相比,美國AHA培訓的整體難度水平一般,認為難度水平偏高的學員占到了37.7%(77/204),認為不難的學員僅占14.7%(30/204)。
2.3 學員對培訓效果的評價 80.9%(165/204)采用PWW教學法開展BLS的學員認為培訓,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團隊合作意識、更容易掌握心肺復蘇技術,并有信心運用好課程所教授的技能,對緊急情況做出反應,見表2。在開放性問題中,有學員提到這種培訓方法“使課程豐富有趣,更能調(diào)動積極性”、“印象深刻,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團隊意識,掌握課程知識”、“能夠掌握正確的操作技能,以便應用于臨床和實踐生活中”等,這也反映出了學員對教學方法的認可。
表2 學員對BLS培訓教學效果的評價[N=204,n(%)]
3.1 PWW教學法應用于國防生的BLS培訓得到學員普遍認可 隨著國防生任職培訓體制的改革,一方面,參加任職教育培訓的人數(shù)比例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多數(shù)專業(yè)的培訓周期縮短。而國防生的任職培訓效果直接關系到軍隊的建設和發(fā)展[4]。承擔培訓的院校面臨著任務重、時間短和要求高的艱巨形勢。多項研究[5-7]表明,PWW教學法能有效縮短培訓時間,可提高教學效果。本次調(diào)研中,96%以上的學員認可本次BLS培訓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安排,且都提出希望今后能更多的參加類似的培訓,理論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并認為提高了各項能力,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3.2 PWW教學法應用于國防生的BLS培訓尚需不斷完善 國防生的任職教育教學有其特殊性,要關注生源多樣化導致的教學復雜化[8]。從本次教學對象可以看出,我校本期國防生為本科畢業(yè)生,以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為主,部分學員進行過BLS的相關理論或者技術的學習,還有部分學員參與過臨床實踐,但仍有少數(shù)學員尚無此基礎;此外,由于各院校教學水平的不同,學員的掌握程度也有所差異。而本次《野戰(zhàn)護理學》實踐教學中引入的AHA課程中的PWW教學法,37.7%的學員認為難度偏高,部分學員希望增加訓練時間。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循序漸進,調(diào)整教學時間,注意觀察學員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進行講解補充,進一步完善BLS培訓內(nèi)容和方法,不斷提高任職教育的教學水平。
3.3 PWW教學法應用于國防生的BLS培訓可進一步推廣 我軍多樣化軍事斗爭準備任務的日益繁重,對官兵戰(zhàn)場上自救、互救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心肺復蘇作為最有效的現(xiàn)場急救措施是每一名官兵都應掌握的必備技能[9];且2006版《戰(zhàn)傷救治規(guī)則》規(guī)定,部隊官兵應掌握包括通氣術、基本生命支持術等在內(nèi)的戰(zhàn)傷6大技術。研究[9]顯示,基層部隊存在軍醫(yī)數(shù)量少、任務重、自身急救知識更新不及時、訓練方法不科學等問題,提出需定期組織醫(yī)護人員深入基層對官兵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強化培訓。潘慧蓉等[6]也認為,具有標準化的培訓內(nèi)容和流程的PWW教學法與傳統(tǒng)講師授課模式相比,可取得相近的教學效果,在課程安排上更占優(yōu)勢,便于開展復訓和大規(guī)模的培訓活動。因此,可深入探索和實踐PWW教學法在更廣范圍官兵的心肺復蘇技能培訓上的推廣和應用,以進一步提升我軍后勤保障力量和廣大官兵的戰(zhàn)斗力。
【 】
[1] Bhanji F,Mancini M E,Sinz E,et al.Part 16:Education,implementation,and teams: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122 (18 Suppl 3):S920-S933.
[2] 張正寶,王民明.PWW教學法在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1,9(10):35-36.
[3] 劉晶晶,桂莉,王憲,等.醫(yī)護人員心肺腦復蘇培訓項目及培訓方式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9):34-37.
[4] 華文深,周冰,徐春梅,等.國防生任職培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解決措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238-240.
[5] 劉毅華,付強,付秀華,等.各種急救培訓模式在醫(yī)院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2):141-144.
[6] 潘慧蓉,周燕燕,周瑛,等.兩種培訓模式對醫(yī)護人員心肺復蘇培訓的效果評價[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1A):1604-1606.
[7] 楊艷,PWW教學模式在大學生急救復訓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6(5):492-494.
[8] 尹巧,曹領祺,劉義瑋.國防生任職教育課程設置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與對策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33(2):50-51.
[9] 吳曉青,單守勤,周國清.基層官兵心肺復蘇技能調(diào)查與培訓效果分析[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4,21(7):66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