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燕
[摘要]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學理論,即內容依托式教學理論,倡導以語言為媒介,使學習者在內容學習過程中,既培養(yǎng)語言技能,又獲得全方位的知識。本研究旨在探索CBI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之間的關系,解決聽力教學中的問題,并檢驗此教學模式對提高大學英語聽力理解水平及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性。
[關鍵詞]CBI教學理論;大學英語聽力;對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3-0149-03
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要求與現(xiàn)狀
2007年教育部在正式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然而,英語基礎普遍來講相對較差,底子相對薄弱,表現(xiàn)為詞匯量小,語法知識不夠,語音知識不足等,這些因素勢必導致學生們聽力能力不強,在聽力考試中表現(xiàn)不佳;其次,大部分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存在緊張甚至焦慮情緒;加之,2016年6月大學英語四、六級試題改革后加入了他們并不熟悉的新聞聽力,對考生們應試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眾所周知,焦慮情緒會使學習者在學習和測試中對所練所聽內容情感認同的降低,信息的獲取和內化能力削弱。長此以往,學生們會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會慢慢消失。因此,對于處在聽力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講,如何消除學生聽力過程中的焦慮情緒,有效提高學生聽力水平及應試能力,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CBI教學理論的意義與特點
內容依托式英語教學理論(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始于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爾St.Lambert的“沉浸式”實驗班。其成功經驗得到了前蘇聯(lián)、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外語教育者的關注。在國內,此教學法也為廣大中國學者所接受。
CBI教學理論是一種結合了語言學理論與認知學理論,將語言的教學基于某一學科的教學或是基于某一主題教學,將語言教學活動與學術內容或主題內容融合在一起的一種第二語言教學模式。CBI教學理論關注學習內容而不是學習語言,認為外語教學應該是注重語言意義而不是語言形式,語言輸入的學習者達到或超過目前的水平,消除學習者學習和使用外語的焦慮情緒,創(chuàng)造充足的機會,讓學習者進行語言意義的運用而非語言本身的運用。學習者在接受和理解輸入的語言信息的同時,不僅學習到語言承載的信息內容,而且通過借助語境,學習到相關的語言知識,譬如詞匯表達,語音語法等,接著,學習者會在理解此語言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的行為,從而得到雙重的練習。
三、CBI教學模式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一)研究對象
課題組將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信息工程系2015級信息管理本科班和2015級物聯(lián)網(wǎng)本科班這兩個教學班進行了實驗研究。實驗對象為同一年級同一系別的兩個本科班,入校時英語成績差距不大,在教學安排上都是周課時兩節(jié)即兩個學時。作為實驗班的信息管理本科班按照CBI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安排教學活動;作為對照班的物聯(lián)網(wǎng)本科班則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二)研究過程
實驗初期,為了保證實驗的信度和效度,測試均使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中的聽力部分試卷。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聽力測試(測試內容將為2016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聽力真題),并作為本項目的前測成績。實驗后期,用2016年12月及2017年6月兩次大學英語四級聽力考試合并作為兩個班的后測成績。經過難度系數(shù)計算保證兩次測試卷難度相當。本課題擬采用定量分析法,利用SPSS17.0軟件對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計算出各次成績的平均值、標準方差,并經過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顯著性差異率,即P值。
CBI教學模式在實驗班的新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體現(xiàn)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采取主題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a.備課。一節(jié)課的成敗與否,備課是關鍵。對于成功的一堂課來說,首先要選定主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實驗班授課之前,選定好與聽力單元相關主題。譬如我們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第三版第三冊第一單元Lets go somewhere!一課中,針對旅行的主題,加入了乘飛機旅行如何辦理登記手續(xù)的相關知識及表達,編寫對話,然后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即Role-play。學生們輕松的環(huán)境下,在主題故事中,既練習了聽力,又鍛煉了口語;既學到了語言知識,又了解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另外,由于四級聽力考試改革中加入了新聞聽力的題型,我們在實驗班的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選用了BBC、VOA、CNN等英文電臺的廣播,作為學習的補充材料。
b.授課。課前要求實驗班學生對主題及相關背景知識的搜集準備,使得他們充滿信心、有備而來,從而緩解了聽力過程中的緊張焦慮的情緒,激起求知欲望,調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授課中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或是具有時代氣息的與時俱進的主題,并采用討論式、啟發(fā)式、辯論式、陳述式、任務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舒適的語境和課堂氛圍中,集中注意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加強師生交流,并在深入理解聽力內容后,獲取了英語知識。
例如在近日的授課中,實驗班選用了中國“一帶一路”峰會報道的主題。首先播放新聞的音頻,讓學生聽兩遍完整的新聞,教師在中間無中斷解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努力回憶、檢驗和對比記憶中儲存的信息與音頻信息的異同。等待新聞播放結束后,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的詢問來了解并啟發(fā)學生們的思考和理解,如:這段新聞的主題大意在說什么?新聞中發(fā)生了什么事?然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結果是什么?這些問題不僅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氣氛的活躍,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教師了解到學生信息獲得的情況,會對他們模棱兩可的甚至說根本沒聽懂的信息給出線索或提示,然后再進行重聽,對一些生詞或是難句長句,再進行解釋說明并帶領學生誦讀。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和復述本篇新聞的主題內容,并總結新聞中出現(xiàn)的五個關鍵詞。這種基于主題內容的聽力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新聞主題知識和語言知識的有機結合。
c.反思。反思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已從對英語新聞的一無所知、焦慮恐懼到積累了一些的英語聽力的特點、學習的規(guī)律方面以及新聞語言方面的知識。
聽力活動結束了,整個聽力過程也就結束,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教師在聽后引導學生回顧每一聽力階段,理清知識脈絡,總結聽力學習方法和技巧,找出失誤的原因才能引導學生不斷地進步和提高。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使用了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SPSS17.0對實驗班(15級信息管理本科班)和對照班(15級物聯(lián)網(wǎng)本科班)學生在前測和后測中的成績進行了測試。
表一顯示了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前測中的測試成績平均分為101.9和103.3,t值為-0.52,P值0.63>0.05。數(shù)值說明兩個班的學生在實驗前的英語聽力水平差距不大,適合研究CBI教學對兩個班英語聽力成績的影響。
表二則顯示了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后測中的測試成績平均分為129.3和110.9,t值為1.86,P值0.04<0.05。數(shù)值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聽力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運用CBI教學模式的實驗班學生的英語聽力成績進步相對較大,聽力成績的提高使得該班的四級通過率達到50%,而對照班為30%。并且我們在此后的跟蹤觀察和隨訪中驚喜地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同學在課前準備、課堂活動和課后反思方面的參與度都更強。尤其是課堂表現(xiàn)中,實驗班的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的表達能力都更強,對授課內容也更感興趣更投入。
四、課題研究的反思
普遍來講,詞匯量小、語音知識掌握差、聽力能力薄弱是影響學生英語聽力表現(xiàn)的不利因素。在調查問卷環(huán)節(jié),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聽力能力在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中的重要地位;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很少積累相關知識來幫助提高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對于一些良好的聽力學習習慣,如邊聽邊記錄、背誦固定搭配、主動了解外國文化知識、聽的過程中抓住關鍵詞等,掌握和實施的人很少;90%的同學們對自己的聽力很沒信心,甚至有焦慮情緒;而且大部分學生聽力課堂上有注意力分散的現(xiàn)象。缺乏良好的聽力習慣,聽力過程中學生們難免過度緊張,甚至焦慮情緒,極大影響聽力考試的發(fā)揮,且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對聽力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學習主動性逐漸消失。這些情況讓教師們十分擔憂。如何徹底根治學生們對聽力理解的誤區(qū),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學習習慣,還需要廣大英語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我們在實驗班推行CBI主題內容式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果顯示兩個班級的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實驗的周期比較短,樣本采集也不夠多;并且有些實驗班的同學反映,主題教學模式使得他們在課前準備的材料較多,不太適應;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性格較內向,不太愿意參與到課堂討論或進行發(fā)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這種模式還需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和改進。對于本次課題研究和實踐中的不足,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會繼續(xù)探討、不斷改進,以求在更多的學生中的到論證和推廣。
參考文獻:
[1]Brinton,D.M.Content一Based Instruction:Reflecting on its Applicability to the Teaching of Korean[J].Conferenc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Korean,2006,12(6):25-33.
[2]蔡堅.第二語言習得與CBI教學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3]程京艷.英語聽力教學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外語界,2009(1).
[4]劉潤清.關于英語教學大綱改革——從分離式教學大綱到統(tǒng)一課堂標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
[5]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_:理論實踐與方法[J].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6]王士先.CBI——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的方向[J].外語界,1994(2).
[7]袁平華,俞理明.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