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甘露
眼前的這幅《藏女》,曾在展覽會上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創(chuàng)作于30多年前,珍藏著我的一段美好回憶。
1984年6月,我們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八一級的全體同學去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體驗生活,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
第一站我們到了州政府所在地——合作,主管文化教育的州長是我們校友,他派幾輛吉普車送我們到一個民風濃郁的邊遠鄉(xiāng)村采風。一路上,車子在似路非路的草原上蝸牛般爬行,只要稍開快一點,便像喝醉了酒似的東倒西歪,顛簸十分厲害。坐在這樣的車上怪嚇人的,好在一路風光很美,使人淡忘了恐懼。
我從車窗往外看,藍天下云低得出奇,仿佛一伸手就能把眼前飄過的朵朵白云抓住。白云底下綠油油的草原上不時掠過群群膘肥的牦牛群和綿羊群,讓我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南北朝樂府《敕勒歌》所描繪的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色。
下午到目的地之后,我沒顧得上吃午飯,在鄉(xiāng)政府會議室放下行李,便到村外四處觀望。我沿著一條彎曲流淌的溪流走到村旁,突然發(fā)現(xiàn)不遠的地方,一位身著緊身牛仔褲的妙齡少女正在小河邊洗頭。走近一看,她橢圓形的臉,臉頰有淡淡的“高原紅”,眉清目秀,棱鼻,稍露微笑的闊嘴唇,自信而高傲。她的形體也很美,胸部豐滿恰似草原上的山丘,腰細,腹部微凸而結實、飽滿,透出成熟的風韻和含蓄的美感。
這是我所見過的最為完美的形象。
夕陽西下,她洗完頭,披散著濕漉漉的長發(fā),領著我走進了她的家。待我坐定,她提起煨在牛糞火爐上的銅壺酥油茶壺,給我倒了一碗,雙手捧上遞過來。我接過還冒著熱氣的香噴噴的酥油茶,按藏族的風俗習慣用右手無名指沾著酥油茶向空中彈灑三下,以表示敬佛、法、僧三寶,接著便把這碗酥油茶喝下了肚,頓時,一股熱流涌便全身。
當我把空碗遞給她時,發(fā)現(xiàn)她正微笑著上下打量著我,久久地望著我說:“你從哪里來,來這里干什么?”我一一作答,然后,仔細觀看起她家里設的佛堂上的銅佛塑像、唐卡和一幅十世班禪大師畫像。在墻的另一顯眼處我看見了她家的一張“全家?!闭掌?。她出生在土司家庭,全家五口人,母親現(xiàn)在村口等著父親牧歸,弟弟在村里寺廟中做僧人,姐姐兩年前出嫁了。
她叫拉木措,初中畢業(yè)后因能歌善舞,被招到州歌舞團當演員,現(xiàn)在休假回家與家人團聚。
◎《在那遙遠的地方》(藏族) 68X68cm 2011年
◎《拉木措》(藏族) 68X68cm 1992 年
我對拉木措說:“你長得太美了!明天早上想請你給我當模特兒畫一張畫。”話音方落,他父親牧歸回來了,剽悍的身材和深色的膚色,還能看出昔日土司的威風。我向他點頭示意,他便坐在我的身邊開始與我寒暄,并邀我留宿。
當晚,我久久無法入睡,一心想著明天早上用什么繪畫技巧來表現(xiàn)拉木措那動人的美麗,后來才漸漸入睡。睡意正濃時被陣陣低沉的聲音驚醒,原來是從寺廟里傳出來的聲音,在寂靜的夜空中久久繚繞。我再無睡意,穿上衣服走出屋外,三五成群的僧侶正陸續(xù)走進寺廟殿堂誦經,開始新的一天生活。
我回到住處,收拾繪畫的材料,拿著幾塊餅干邊吃邊走,到了拉木措的家門。我不想叫門,生怕驚擾了拉木措和她家人的睡眠,只有靜靜地在她家門口等待。過了一會兒,從她家的門縫和窗里露出一點微弱光亮,我叫了一聲“拉木措”,她便打開了門。燈光下的拉木措身著藏袍,一根紅色彩帶束腰,黑發(fā)粗辮,多情誘人,格外艷麗,比昨天的漢裝更美。
我進門后,看見她父親在佛堂上點燃了每一盞酥油燈,提著香爐在佛堂前來回走動,冉冉升騰的一縷青煙隨著他的身影晃動著。她母親提著兩個木桶去給牛羊擠奶。拉木措的父親放下香爐,給火爐加上幾塊干牛糞,鍋里煮著羊肉,火爐旁煨著酥油茶壺。過了一會兒天色大亮,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屋里頓時暖和起來。拉木措的母親提著滿滿的兩桶牛羊奶回到家中,我與他們一起共享了她家大塊的羊肉和酥油茶。
早餐后,她父親出門放牧,母親在家里做家務活。由于藏式房屋的門和窗戶都較小,室內光線很暗,我無法作畫,便請拉木措到室外做模特兒。她跪著,面對我微張著嘴唇,雙手自然垂放在大腿上,她的整個外形輪廓像青藏高原上的山丘,含而不露。她的赤紅、碧綠、橙黃的珊瑚瑪瑙珠寶和金銀鑲嵌的項鏈、耳環(huán)、手鐲、戒指、腰飾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煞是誘人,把她裝點得更為美妙,令我驚嘆不已——這可讓藝術家浮想聯(lián)翻,讓思想者頓開茅塞。我用了濃墨重彩,敏捷而迅速地把她畫了下來。當我畫完時,她溫柔地對我說:“我們倆能相遇,這是天意!”
在我與拉木措短短的接觸中,感覺到她像青藏高原上的一朵純潔美麗的雪蓮花,圣潔、高貴和善良。
每當我看見《藏女》這幅畫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