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娟
我是剛從小學五年級下來的班主任,面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剛開始我實在感到手足無措。一節(jié)課數學課,自己感覺設計得很好,但一到課堂上卻行不通,這是什么原因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才發(fā)現(xiàn),我在教學時,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把問題設計深了,步子邁大了。對于剛入學一年級孩子來說,高年級的方法根本不適合他們。代價是只照顧了幾個學優(yōu)生,卻扔下了大批中等和個別待優(yōu)生。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一年級數學課,必須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量體裁衣”,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努力實現(xiàn)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提升數學素養(yǎng)的空間,而對知識的延伸和遞進,不一定必須在一節(jié)中都體現(xiàn)出來,它可以在孩子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再延伸遞進,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這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一、讀懂教材,明確意圖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46頁“解決問題(6、7的加法),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6、7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 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本節(jié)課標志著數學應用題的開始,同時也是向后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梁。教材第一次出現(xiàn)用情景圖呈現(xiàn)數學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了一個簡單求和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明確:知道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構成了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教材用有層次的三句話,對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給予指導,引導學生體會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要經歷的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對這三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第一句話教材用圖里有什么作提示,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第二句話教材用怎樣解答作提示,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解決問題;最后一句話用解答正確嗎作提示,目的是對解答的結果和解決的方法進行檢驗和回顧反思,這也是教材修訂后增加的部分,目的是使學生能更好地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今后數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研讀課標,明確方向
課前我反復研讀課標,明確了課標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如下:
1.能運用數及數的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和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4.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并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發(fā)展與提升。
三、讀懂學生,把握起點
學生雖然剛入學一個多月,但是他們已經能夠熟練地口算7以內的加法,能夠數出圖中的數量。并且學習了加法,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有了一定的表述圖意的經驗。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通過觀察圖畫,分析并敘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對于大括號學生并不陌生,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已有的學習經驗,用直觀演示、做手勢及畫簡單示意圖相結合的方式,學生便較好地掌握了所學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了發(fā)展。
四、確立目標,有的放矢
1.通過學習,知道圖上的大括號和問號的意思,會正確口述應用題的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知道簡單應用題的結構,會正確地列式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2.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教學重點: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能用數學語言準確、清楚地表述出情境圖的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
五、精心設計,提升素養(yǎng)
1.游戲導入,引入新知
針對一年級學生愛做游戲的心理,我創(chuàng)設了7的組成拍手游戲,這樣設計不僅激發(fā)學生興趣,更主要是為解決本節(jié)課計算幾加幾做好鋪墊。我又針對一年級學生純真幼小,喜愛小動物的心理特征,我創(chuàng)設了將小動物“帶入”課堂,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并為學習用加法解決問題做好鋪墊。另外在試講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孩子對于7的組成掌握不熟練,所以在計算新課中有算的慢,算錯題的情況。這讓我感受到在我們大人眼中再簡單不過的知識,可是卻是孩子們學習的難點。所以我們要蹲下身子,走進孩子的內心去和他們一起學習和成長。
2.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引導學生舍棄圖中不相干的因素,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把目光指向左邊和右邊兔子的只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有序觀察的能力。
教學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與學生一起觀察、感悟的過程中,巧妙地引到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明確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再引導他們理解問號在大括號下面表示的意義。并能根據情境圖敘述完整的圖意,互相反復交流,直至明確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針對提出的問題,引出算式進行計算。在學生理解了問號在大括號下面的意義之后,能夠明確這幅圖要求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小兔,也就是把左邊的只數和右邊的只數合起來。根據加法的意義,應該說不難解決。
3.合理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設計“量體裁衣”,精心設計,體現(xiàn)由易到難原則的同時,根據不同層度的學生設計了三個梯度的練習,使不同層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進而使全體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與提升。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感受到我們廣大一線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量體裁衣”,選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及程度的教學手段和策略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會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