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言教學中,識字教學是基礎。識字又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根據(jù)教材特點,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課堂內(nèi)外互補;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然而,怎樣才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呢?下面就談談自己在識字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 運用文本,提高識字效率課堂是學生識字的主場地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隨文識字,落實識字任務。如每組的“語文園地”中都設了一個“我的發(fā)現(xiàn)”,不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的識字方法,發(fā)現(xiàn)字、詞、句中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教學“語文園地一”,就可以讓學生懂得并掌握“加偏旁”和“換偏旁”這兩種識字方法。再如“語文園地二”是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字,“語文園地五”是反義詞識字,“語文園地六”是通過加一筆、減一筆的趣味識字等等。我?guī)椭鷮W生掌握了識字方法,就等于給了學生識字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在以后的識字過程中,學生們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字,從而使識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 開展實踐活動,提高識字效率
生活是學生識字的廣闊天地,家庭、街道、商店、村莊、田野都是學生識字的好環(huán)境。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有很多的觸角伸向生活。如“我走在大街上,特別注意街道兩邊的招牌。這樣也能認很多字呢!”“我在看電視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字,讓我讀給大家聽”等。根據(jù)這個特點,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教學生識字。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附近的工廠、公園、展覽館等,學生一邊游玩,一邊參觀,一邊識字,識得興高采烈。再如布置學生收集商標,關心廣告宣傳標語、車站牌、店鋪招牌,還可以鼓勵學生集“水滸卡”、“三國卡”等,學生根據(jù)這些來識字,識得興趣盎然。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報紙或看電視電影,學生既開闊了視野,又從中學到了漢字,大大地提高了識字量,真是一舉數(shù)得。具體的方法很多,如大街上有各種各樣的招牌,但由于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招牌書寫很不規(guī)范,錯字相當多,我讓學生在生活中注意收集自己發(fā)現(xiàn)的錯字,在“展示臺”中展示,學生不光認了字,還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效果很好。另外,還指導學生自編識字課本等方法,實踐證明,識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 展示教師才藝,提高識字效率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必須要求老師要有內(nèi)涵,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人教版實驗教材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做到“涉獵廣泛,多才多藝”。如教師在教“三字經(jīng)”識字、“對子”識字、“字謎”識字時,就要求教師必須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缺乏這方面的修養(yǎng),教學時一定會覺得很尷尬。再如第一單元要求學生畫春天,第六單元要求學生畫故鄉(xiāng)等,就要求教師具有繪畫方面的基本技能,如果教師沒有美術方面的功底,教學時必定感到很別扭。還有,第二十五課《快樂的節(jié)日》,課文本身就是一首兒歌,在講課時,如能讓學生唱唱這首歌,將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教師沒有一些音樂方面的才能,教學時一定會覺得非常的遺憾。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如在教學《語文園地五》的“我會讀”時,我就利用自己曲藝方面的特長,用快板書的形式來上,學生興趣非常濃。再如教學《快樂的節(jié)日》時,我在開始上課時用口琴、笛子這兩種樂器演奏了這首兒歌,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注意力,達到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使識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 高效的課堂教學也是增加學生識字量的主渠道
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輕松快樂識字。團場學生因為特殊原因,起點相對來說比較低,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差。因此,我在具體教學時,就充分利用人教版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所采取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韻語(如:成語串、對對子、三字經(jīng)、拍手歌、謎語、諺語等)。在指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我教學時就特別注重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以編故事、編字謎、編順口溜、做游戲等有趣的方式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幫助低段學生克服畏難的情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識字效率,增加識字量。
2. 教授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人教版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在語文園地中的“我的發(fā)現(xiàn)”這一項中,還不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新的識字方法,如發(fā)現(xiàn)同一偏旁字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等。我在教學中,重視漢字基礎知識的教學、倡導自主識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學會區(qū)別形近字,較大幅度地來提高識字量。比如,我在低段學生掌握了一定生字的基礎上,引導低段的學生們自己去歸類:以“扌”為偏旁的,比如“拍、打、搶、拉、抱”,多數(shù)詞語都同“手”(或者人的動作)有關。這樣一來,學生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是拿到了一把認字的“金鑰匙”,就能夠順利地打開識字的大門,就等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事半功倍”,最終可以有效增加低段學生的識字量。
五、 強調(diào)勤查字典,養(yǎng)成識字習慣
對低段學生來說,肯定是有許多生字是不認識的。而從人的惰性來看,可能會采取“混”的方式來解決,因此,教師要特別對學生強調(diào)“勤查字典”的重要性(我們常說,字典是不會開口說話的老師),并且在課堂內(nèi)外有意檢查學生查字典的情況,加強督促的力度,對自覺查字典的學生進行表揚,久而久之,以便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只有學生自己真正養(yǎng)成了勤查字典的習慣,時時刻刻主動去查不認識的生字,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識字的“金鑰匙”。
六、 保證閱讀時間,增加識字數(shù)量
每個學校的時間安排表上都有“閱讀課”,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往往會將它演變成“作業(yè)整理課”。為了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為以后的閱讀打好基礎,我必須重新奪回“閱讀課”。雖然每周只有一節(jié)課,但是,一個學期平均按四個月計算,也有16節(jié)課在校讀書時間,一年下來,也累計有32節(jié)課的讀書時間。
總之,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的方法很多,教師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實施多種策略,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作者簡介:
王東燕,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共青團農(nóng)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