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是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如何讓小學生的習作之路充滿生機與活力,文章主要從“寫出真情實感”“積累習作之源”“拓展習作思維”這三個方面探討習作教學方法的感悟。
關(guān)鍵詞:習作教學;真實;觀察;閱讀
一、 真實——寫出真情實感
真實是作文的靈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寫真話、實話、心里話,不寫假話、空話、套話,表達真情實感。”所以,教學時,就是要引導學生求真務(wù)實,表達真情實感,不無中生有,不紙上談“文”。
例如習作:說說心里話。習作之前就要求學生:“一定要寫真實,把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寫出來?!庇洃涀钌羁痰挠形煌瑢W,而這個同學的媽媽半年前因病過世了,字里行間的那種眷戀與不舍,表述得淋漓盡致:媽媽,親愛的媽媽,我好想您!您知道嗎?每當看著我的同學穿著媽媽買的衣服;望著我的同學拉著媽媽的手回家時;聽著我的同學幸福地叫著‘媽媽、媽媽時……媽媽,您知道我的心有多疼?有多痛嗎?我時常想要是您還在,那該多好??!我可以天天依偎在您的身旁,我可以天天聽您那不厭其煩的嘮叨,還可以吃上您做的香噴噴的飯菜……可是,媽媽,盡管我知道這一切都已經(jīng)不可能了,可我仍那么深切的期望著。您知道嗎?我時常夢見您,夢里您總是微笑著對我說:‘要好好聽爸爸的話,要好好吃飯,要好好學習。我歡喜著,呼喚著您:‘媽媽,媽媽可您卻越走越遠,結(jié)果每次我都是哭著驚醒的。像這樣的夢,媽媽您不知道,我做了多少回!我心想著要是華佗在世,能讓您起死回生就好了……”寫到這時,這位同學已經(jīng)淚流滿面,不由得趴在桌上嚎啕大哭起來。像這樣真實的情感,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有著打動心靈的質(zhì)樸,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語言的魅力所在。
二、 觀察——積累習作之源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是學生的源頭活水,想要讓學生“問渠那得清如許”,必須“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習作教學就應(yīng)該把根基培植于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讓學生有米可炊,而且還樂于“用活水來炊”。
例如習作:寫校園的景色。上課時,教師帶領(lǐng)全班同學在校園里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摸一摸,親近校園,感受校園,充分認識校園,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有血有肉,有情有趣了。如:1. 描寫榕樹的:在校東南邊的大榕樹就像一把巨傘,為我們擋住了火辣辣的太陽,在陽光的照耀下,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的細碎的日影,就像晚間天空中那閃閃發(fā)光的星星一樣熠熠生輝。我們在大榕樹下不停地跑著,跳著,叫著……而大榕樹儼然一位慈祥可親的母親,擁抱著我們,默默地享受著我們給她帶來的這一份快樂。最妙的是大冬天,我們已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可她卻仍然挺立著,仍是那么的蒼翠欲滴,那么的郁郁蔥蔥。榕樹參天木,千年逾古稀。枝繁形若蓋,葉影花如衣。氣度實堪慕,從容志不移。2. 描寫芒果樹的:一出教室,便能一眼看到傲然挺立的兩排整齊如一的芒果樹,他們就像一個個將士,守護著校園,守護著祖國的花朵。他們是那么的盡職盡責,在暴風驟雨中,仍堅韌不拔地矗立在那里。每到秋收時節(jié),樹上便掛滿了一個個綠綠的,黃黃的,青黃不接的拳頭大的果子。我們便盼望著,盼望著什么時候這“餡餅”會砸向誰的頭,這便成了我們下課是最重要的“美差”。有的同學還會時時抬頭望望芒果,虔誠地祈禱:“快下來吧,快下來吧,我的雙手就是你的搖籃。來吧!我的芒果。”陶行知先生曾說:“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币虼嗽诹曌鹘虒W中只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這“源頭活水”自然是源源不斷的,更有甚是“文思如泉涌,詩海盡泛舟”啊!
三、 閱讀——拓展習作思維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拓展習作思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習作離不開大量而廣泛的閱讀。習作教學課堂內(nèi)外的生活信息傳遞來自四面八方,不但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取長補短,梳理脈絡(luò),領(lǐng)悟?qū)懽鞣椒ǎ翘岣吡曌饔柧毿实谋亟?jīng)之路。
例如習作:熱愛生命。在學習這組課文同時,教師布置了閱讀相關(guān)的課外書,同學們不僅找到并閱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知道了杏林子、張海迪、海倫、保爾……而且,還收集了很多名言:1. 人生是一把弓,生命是一支箭,在閃耀中現(xiàn)出絢爛,在平凡中現(xiàn)出真實。2. 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3.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在習作中的源頭活水就多了,就不會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道)不出來。如:(截取一位同學的一段話)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瞧見前面的下水道的蓋子被掀在一旁,我下意識地繞道而行。正在這時,迎面走來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婆婆,盲婆婆手里的拐杖不停地觸地,我正想大喊:“前面危險……”然而眼前的一幕,我驚呆了,只見老婆婆雙手緊握著拐杖,不停地東戳戳,西戳戳,確定好了蓋子的位置,便放下手中的拐杖,慢慢地蹲下身子,雙手抓住蓋子,使盡全身的力氣,慢慢地把蓋子挪移了上去,臉上的露珠也順著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頰,悄然滑落。我看得出了神。對盲婆婆的崇敬油然而生,我忍不住跑過去,拿起拐杖遞給她,充滿敬意地說:“盲婆婆,給您拐杖?!蔽易钕矚g的是有歷經(jīng)千錘百煉的生命,不管一切如何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寸光陰一寸金。今天,我看到了,也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地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生習作教學時,應(yīng)該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和思想意識,讓學生寫真事,留心觀察周邊事物,并且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積累,生活的體驗。這樣,“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之時,習作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參考文獻:
[1]趙華.淺談如何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3).
[2]王娟娟.生活與情感齊飛立意與表達共舞——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策略微探[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2015(7).
作者簡介:
許淑暉,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程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