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劉佳 南方周末實習生 韓鈺澤 羅逸爵
全球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大多數仍是嘗試,能否推廣還是未知數。
“對一個塑料產品要從整個生命周期來關注,生產到使用到再回收,必須是一個閉環(huán)?!?/p>
南方周末記者 劉佳
南方周末實習生 韓鈺澤 羅逸爵
海洋塑料垃圾已漂泊到遙遠的南北極孤島,甚至形成數個海上垃圾帶,如何清理并利用塑料的黑科技傳聞也愈演愈烈,亦真亦假。
有消息稱,澳大利亞計劃用海洋垃圾建設島嶼,開發(fā)成旅游項目,可以滿足約60萬人口的生活。但在當地時間2018年5月7日,澳大利亞政府環(huán)境與能源部政策與傳播辦公室媒體團隊向南方周末記者澄清:澳洲政府尚未建立這樣的海上垃圾島。
不過,的確有一群人腦洞大開,從爆款運動鞋到電腦的底座,從塑料磚到垃圾桶,海洋塑料被賦予新的價值,他們期待從產業(yè)上找到出路。
清理海洋的“屏障”和“黑洞”
盡管已經有中國科學家發(fā)現了可以吃塑料的蟲子,但類似的生物是否存在于海洋仍是未知。海上不如陸地那么容易“撿垃圾”,熱愛海洋的人們發(fā)明出了不少黑科技。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2018年4月22日報道,荷蘭青年Boyan Slat發(fā)明了清理海洋塑料垃圾堆的機器,計劃在2018年夏天運往美國夏威夷和加州之間的“大太平洋垃圾帶”,那里被稱作“第八大陸”,面積是英國的五倍。
這臺機器是最初由Boyan Slat在16歲時原創(chuàng)設計的,他也是現在擁有這臺機器的“海洋清理”技術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該公司團隊發(fā)言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它的原理是利用洋流,通過漂浮裝置巧妙攔截并收集海洋垃圾,最終回收利用這些塑料。
澳大利亞建立垃圾島雖然只是傳言,但兩個澳大利亞人倒真是花了10年,發(fā)明了清理海洋垃圾的又一個“神器”——仿佛黑洞般的“海洋垃圾桶”(Seabin),垃圾桶用回收的再生材料制成,一根管道接到岸上水泵,水泵以恒定的速度抽水產生吸力,將海水和懸浮的海洋垃圾吸入圓桶,海水經過過濾排出,垃圾則留在圓桶里。
多家媒體報道,這款海洋垃圾桶已投入使用,南方周末記者在社交媒體中致信該項目CEO Peter Ceglinski,截至發(fā)稿未得到回復。
廢塑料的“重生”
塑料存在于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扔掉的外賣餐盒、礦泉水瓶和塑料袋,經過處理和重塑,它們仍可回歸衣食住行。
2018年3月14日,阿迪達斯CEO Kasper Rorsted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宣布,2017年,一款廢塑料制成的運動鞋銷量賣出了一百多萬雙。
這款鞋從鞋面到鞋舌全部由海洋廢棄物、漁網等加工制成,根據報道,每雙運動鞋大約耗費11個塑料瓶,針織鞋面由95%的海洋塑料與5%的可回收聚酯纖維構成。
這雙運動鞋的聯(lián)合開發(fā)者是全球知名海洋聯(lián)合環(huán)保機構Parley for the Oceans。該機構負責人認為,這是在拯救生命。每一片收集的垃圾,就能拯救一只鳥、一只海龜,甚至一頭鯨。南方周末記者試圖聯(lián)系該機構傳播部主任Silvia Raccagni,未得到回復。
計算機公司戴爾也想出了一些利用海洋塑料垃圾的妙招。該公司把收集來的廢塑料和其他材料制作成DELL XPS13系列電腦下的塑料托盤,為了讓公眾有更多了解,托盤中間還印有一幅鯨的圖片和一個可導航至海洋垃圾信息的鏈接。
雖然現在托盤中只有25%的成分是海洋塑料垃圾,戴爾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球海洋塑料供應鏈”市場,從海地附近海域回收塑料垃圾,用于產品包裝材料的再生產。
戴爾全球終端客戶解決方案事業(yè)部資深副總裁Darrel Ward在2018年初宣布,2018年將使用16000噸海洋塑料,“我們承諾,到2025年將把海洋塑料的年使用量提高10倍?!?/p>
除了大品牌商,民間小企業(yè)也在行動,在肯尼亞和哥倫比亞,廢塑料成為建筑的“中流砥柱”。
“我們簡直是在扔掉金錢啊?!?017年12月,在肯尼亞舉辦的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大會上,一位來自尼泊爾人口與環(huán)境部的官員駐足在當地一家制磚公司的展臺前,拿起一塊由廢塑料制成的磚塊,不禁感嘆道。
這位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尼泊爾的廢塑料處理仍是難題,大部分只能堆在山上。
肯尼亞的這家公司把從海邊、河道或垃圾回收站收集來的塑料垃圾與沙子融合在一起,制成磚或房檐,表面配以彩色塑料碎片裝飾。這些塑料原材料只有兩樣,沙子和塑料,塑料占比60%或80%,取決于所需堅硬程度。他們會先清潔一遍塑料垃圾,然后把其放在熔爐中低溫融化。
經過肯尼亞一家機構的測定,這個公司其中一款塑料磚堅硬程度與混凝土無異,另一款更可承受更大的重量,后者被用作動物園的動物院墻。塑料在其中的作用相當于黏合劑。
目前這家公司只有兩臺熔爐,還處于推廣階段。在肯尼亞,購買一公斤廢塑料的價格約在15-25先令,約合人民幣1-1.6元?!爸谱魉芰洗u和水泥磚的成本差不多,如果產量大些,制磚的成本還可以再低?!惫緞?chuàng)始人之一Marie Lourdes介紹。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建筑師Oscar Mendez設計出一棟由塑料和輪胎制成的溫馨新房,讓貧民成為“有房一族”。房子的材料也是“塑料磚”,利用塑料磚的凹槽和凸起,可以像積木一樣拼裝出堅固的避難所。Oscar為此還獲得了不少獎項。
關注整個生命周期
迄今為止,全球海洋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利用大多數仍是嘗試。“能否推廣還是未知數,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币晃粐液Q缶趾Q蟓h(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的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項目官員劉怡認為,企業(yè)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產品設計時就應考慮到,“對一個塑料產品要從整個生命周期來關注,生產到使用到再回收,必須是一個閉環(huán)。”
各界都嘗試推動企業(yè)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減少塑料的使用量并加強回收。
英國“棉簽項目”分別向公眾、污水處理廠和銷售棉簽的企業(yè)宣傳推廣,第一個溝通的企業(yè)是強生,因為它的棉簽占據最大的英國市場份額?!霸谂c強生美國總部發(fā)了幾封信和電子郵件之后,我們召開了一次電話會議,之后與英國和歐洲團隊進行了多次電子郵件和電話會議。”高級項目經理Clare Cavers說。
?下轉第11版
?上接第12版
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得到的銷售商反饋是,已經在產品上邊貼標簽提醒消費者不要把棉簽丟進廁所;公眾表現出樂意,但可能轉頭仍然會隨意丟棄;污水處理廠的人說,他們已經設置了一定攔截,“但是做不了更多了,因為成本太高”。
中國環(huán)保組織“宜居廣州”負責人鄭雪也就日化用品中的塑料微珠問題給國內外日化企業(yè)發(fā)郵件,“國內企業(yè)比如百雀羚、佰草集等等基本上沒有回復,有一小部分國外企業(yè)反饋說,已經沒有繼續(xù)添加塑料微珠了?!?/p>
持續(xù)溝通讓“棉簽項目”看到希望,“有數據能證明,一些銷售自己品牌棉簽的超市或百貨公司已經做出了改變,這些做出改變的企業(yè)包括份額最大的TESCO和Sainsbury's,總計市場份額占英國百貨市場的86.6%?!盋lare Cavers說。
鄭雪則認為,目前使用塑料產品的生產和設計在產業(yè)上似乎還沒有形成壓力。“在與行業(yè)協(xié)會溝通針對塑料微珠的行動時,對方也認為這個應該是被禁止的。但是如果政府出臺相關規(guī)定以后,又如何能敦促國內企業(yè)執(zhí)行?”
對于收到的反饋,鄭雪也有擔心?;貜驼咧蝗f寧稱已經在網站上發(fā)布聲明,不再售賣含有塑料微珠的產品?!皢栴}是他們如何去識別?怎樣強制他們的商家不要供應這樣的產品?”
“棉簽項目”決定,把工作重心放在企業(yè)上,“企業(yè)生產的東西導致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那它有責任去改變。我們很難相信公眾自己會做合適的選擇,因此我們要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幫他們選好?!盋lare Cavers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