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燕 汲萍萍 鄭成娟
[摘要] 目的 對溫針灸加拔罐治療及護理2型糖尿病的臨床疾病進行研究與分析。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該院接受治療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將全部患者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對照組采用溫針灸加拔罐治療與護理,對兩組患者在治療效果方面的差異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與護理后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溫針灸加拔罐治療及護理,能夠對患者血糖指標進行有效的控制,改善患者疾病預后,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 2型糖尿??;護理;拔罐;溫針灸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139-02
糖尿病證為津不上達,氣陰兩虛,屬于中醫(yī)中的“消渴”范疇。該疾病主要由消濼肺胃之津,情志不暢,積熱內(nèi)生,飲食不節(jié),素體陰虛所造成。故據(jù)病機“辯證施護”“辯證施治”,對針灸穴位進行恰當?shù)倪x擇,有利于該病預后[1]。該文從糖尿病發(fā)病機理、致病原因等方面的角度出發(fā),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其中一部分患者提供溫針灸加拔罐治療及護理,交替使用兩組穴位,為患者提供拔罐與針灸兩種治療方法,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該次實驗研究的全部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4∶26,患者年齡在36~75歲之間,病程在1~13年之間,將其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各3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3∶17,平均年齡(52.2±6.1)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4∶16,平均年齡(54.4±6.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接受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血糖指標進行持續(xù)的觀察,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與飲食指導。
1.2.2 觀察組方法 (1)取穴。第1組:帶脈、三陰交、足三里、曲池、合谷。第2組:太溪、三焦俞、肝俞、胰俞。隨穴取穴:肺俞、心俞、口渴;胃俞、多食;膀胱俞、多尿。對于氣陰兩虛患者于第1組中加神闕,對于陰虛內(nèi)熱患者于第2組中加內(nèi)庭、隔俞。
(2)治療方法。以補法進行針刺,將穴位分為地、人、天3部。于人部進針后捻轉,于得氣后下按至地部。待完成針刺后,每個毫針針柄串一1.5 cm長的艾段,點燃下部,燃盡以針柄冷卻后為一壯,如此燃兩壯。神闕穴用艾條回旋灸。待針冷卻后起針,然后在腰背部沿膀胱經(jīng)拔大罐5~10 min。以上治療1一次/d,交替針刺兩組穴位,療程間隔3 d,10次1療程。
(3)護理。①飲食護理:肥胖程度標準與能量供給 能量供給量為能量供給標準與理想體重之乘積。根據(jù)BMI判斷患者肥胖程度。BMI為患者體重與身高之比[2]。能量供給標準具體如下:休息狀態(tài)104.6~125.5 KJ/(kg·d),輕體力狀態(tài) 125.5~ 146.4 KJ/(kg·d),中度體力狀態(tài) 146.4~167.4 KJ/(kg·d),重體力狀態(tài) 167.4~ 188.3 KJ/(kg·d)。依照肥胖程度對患者能量供給標準進行計算的方法如下:消瘦患者BMI在19 KJ以下,能量供給標準取總能量上限值;輕度肥胖患者BMI在25~29.9 KJ之間,能量供給標準取總能量下限值;中度以上肥胖BMI在30 KJ以上,能量供給標準取下限值基礎上-209 2 KJ。
②各種營養(yǎng)素的攝入標準。三大營養(yǎng)物質攝入量的要求及原則如下: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在總能量的50~60%之間,以玉米面、芥麥面、莜麥面為佳,嚴格禁止患者食用糖漿、蜂蜜等食物[3];脂肪的攝入量在總能量的20%~35%之間,對于部分肥胖患者則需要控制在30%以內(nèi),所攝入的食物P/S應維持在1.5~2.5之間;蛋白質攝入量占總能量的15%~20%之間,總蛋白攝入量為動物蛋白占30%~50%,多為患者提供豆制品與豆類食物。纖維素、礦物質、維生素的補給要求如下:患者維生素攝入類型以B族Vitamin、Vitc、VitE、β-胡蘿卜素為宜。礦物質攝入類型以鎂、磷、鈣、鋅、鉻為宜,鈉元素攝入量應嚴格控制在3 g/d以內(nèi)[4]。盡量為患者提供高纖維素飲食,具體攝入量應控制在30 g/d左右。
1.3 評定標準
患者在完成治療后尿糖、血糖均恢復正常,記為顯效;相比于治療之前,血糖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尿糖有所降低,記為有效;尿糖、血糖兩項指標未出現(xiàn)明顯變化,記為無效。
2 結果
①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63.33%,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②治療后兩組患者SAS、SDS指數(sh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③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及護理滿意度程度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2型糖尿病疾病最終導致燥熱內(nèi)生、氣阻兩傷、津液潰乏之狀,血瘀內(nèi)陰,陰虧燥熱,故調(diào)護與治療應以通調(diào)水道、疏肝理氣、滋陰補腎、益氣養(yǎng)血為法則[5]。取足三里、曲池、合谷、陽明經(jīng)穴補法,以益氣養(yǎng)血壯后天之本。取肝俞、腎俞、太溪、三陰交用補法疏肝理氣、滋陰補腎。三焦受病以至三消之病,故通調(diào)水道應取三焦。使氣血運行有常,可取帶脈約速諸經(jīng),脂膏亦不外泄。經(jīng)驗之降糖穴取胰俞[6]。五臟皆柔弱者,應提醒患者應生活有節(jié)、增強體質,支持鍛煉,調(diào)理五臟之氣血,腰背部膀胱經(jīng)拔罐,摒除病害。該疾病又與情志不暢、脾運失職有關,故應保持心情舒暢、加強飲食調(diào)護。由此可知,以上治療與護理能夠起到糖降渴止,陰陰津充沛,氣血充足之功效。
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也需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系統(tǒng)性地評估患者病情,對護理流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根據(jù)主管醫(yī)生所提出的建議詳細制定護理方案,做好患者在康復運動、院內(nèi)飲食等方面的指標工作[7]?;颊咴谠簝?nèi)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慕】到逃?,向患者對于與糖尿病相關的一部分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重點幫助患者了解該疾病的發(fā)病機理,提高患者的疾病風險控制意識,做好院前詢問工作,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況與飲食習慣,為各項護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做好患者的飲食控制工作[8]。指導患者日常三餐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量,叮囑患者多食用蛋白質、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降低碳水化合物在整體營養(yǎng)物質中的攝入比例,少量多餐。全面整合護理工作流程,縮短患者的住院康復時間。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溫針灸加拔罐治療及護理,能夠對患者血糖指標進行有效的控制,改善患者疾病預后,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虞春華.耳穴壓豆聯(lián)合拔罐為主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35例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6,51(6):448-449.
[2] 司英奎,孫威.麻仁軟膠囊配合拔罐治療糖尿病習慣性便秘療效觀察[J].糖尿病天地:臨床,2014,8(1):142-144.
[3] 么煥新,柴穎,王文雙.拔罐輔助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5):1723-1725.
[4] 趙鐘.針刺結合刺絡拔罐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52例[J].廣西中醫(yī)藥,2009,32(4):132-134.
[5] 劉雅靜,王舒.針刺加刺絡拔罐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8(3):198-199.
[6] 丁淑強.電針刺絡拔罐并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48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9):843-844.
[7] 王琳,邸靜.循經(jīng)走罐為主治糖尿病神經(jīng)源性膀胱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4(10):147-148,62.
[8] 肖偉.針刺拔罐配合降糖藥治療糖尿病下肢神經(jīng)病變38例[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4):122-124.
(收稿日期: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