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 江華
一、“三維七段”的含義
應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需要,著力改變傳統(tǒng)重身體、輕心理的課堂教學觀念,促進課堂教學從傳統(tǒng)的經驗型教學轉化為育體、育心、育情的三維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強健的身體、健康的心理,為成人、成才、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構建起“學習引導——自主體驗——講解示范——互動探究——訓練內化——激勵評價——愉悅身心”的七個教學段式,在每一個模塊教學把“三維目標”落實到“七段”教學之中,做到“學習引導明確三維,自主體驗體驗三維,講解示范落實三維,互動探究經歷三維,訓練內化鞏固三維,激勵評價檢測三維,愉悅身心感悟三維”。比如在合作探究、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互動探究”環(huán)節(jié),先由在自主體驗中學會了的同學帶動小組學習,小組進行研討,教師適時點撥、跟進指導。又如在“自主體驗”環(huán)節(jié),以前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現在的做法則是先預習下節(jié)課學習內容,學生自主預學相關知識技能,課堂上匯報、展示,教師講解、點撥、示范,突破重難點。再如在“愉悅身心”環(huán)節(jié),過去主要是“課尾”引導學生進行身心的放松,現在則是通過音樂、情景,創(chuàng)設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讓學生實現由內向外的身心放松。
二、“三維七段”的“套餐制”模塊教學體系
縱觀數年來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從“雙基”到“三維”再到核心素養(yǎng),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課程改革,從表面層講,似乎是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和評價方式的轉變,如果從本質上講,它涉及的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培養(yǎng)人的教育方式轉型。為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多元化學習需要,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提高學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五個領域的綜合素養(yǎng),我校依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試驗版)》(以下簡稱《標準》),設置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四大目標,即喜歡參加體育運動,培養(yǎng)運動愛好和專長;熟練掌握一至二項體育運動技能;根據自身體育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選擇學習項目,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tài),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形成體育活動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這樣的目標設置,具體可操作,既體現了《標準》水平五、水平六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標準,又傳遞了學?!皬婓w健心”的育人本質和內涵特征。
為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深度推進,我校還結合《標準》自主創(chuàng)建了“套餐制”模塊教學體系:一是基礎性教學模塊設置,包括健康教育專題、田徑系列;二是實用性教學模塊設置,包括球類、民族民間體育、體操,以及瑜伽、定向越野等新興運動系列。如(見表1,表2)高一第一學期,必修必選項目是:健康教育3課時、田徑模塊9課時;必修選學項目A套餐為:籃球模塊、體操模塊、定向越野模塊各9課時,B套餐為排球模塊、體操模塊、瑜伽模塊各9課時。學生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選A套餐或B套餐。模塊教學在組織形式上打破了班級界限,根據學生選項組成新的模塊教學班級,采用按年級男女分班、走班、合班和俱樂部等多種形式上課;實行模塊學分制與套餐學分制相結合,一個年級四個體育教師共同實施,學生選擇了項目也就選擇了教師,選擇了教師也就選擇了項目。
三、“三維七段”的“套餐制”模塊教學體系學時設置
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愛好,加大了運動技能學習的自主選擇性。除了必修、必選的模塊內容以外,供學生選擇學習的模塊大幅增加。隨著學生選學內容的增加,“走班+選項”“走課+選班”的教學模式必然是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首選。如何站在全校角度,根據其他學科的課時安排,實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時分布,是一個學校整體的布局和體育教研組落實課程和課堂的關鍵。在實用性教學模塊,聯合學校行政、教務處、后勤、藝體處,指定了該模塊的學時安排(見表3)。
四、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
學習評價是模塊教學方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學習進展和自身潛能,鼓勵和促進學生進步與發(fā)展,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的能力。為符合學生的需求,以及優(yōu)化評價的激勵功能,將技能與體能考核設置為必測與選測,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既體現評價的嚴格性,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考核更為人性化。
(一)評價內容:學習態(tài)度、技能和體能考核、總評、模塊學分認定。
(二)評價方法: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
(三)學分認定:1.學分制的實行賦予了學生選擇學習的權利。運動項目的模塊學習是獲得學分的基礎,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每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18學時),且成績合格即可獲得1個學分,學生修滿11個學分(每學分18課時)共計198學時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其中2個必修學分(健康教育專題、田徑類)和9個選學內容,學分根據學校所開設的項目分別讓學生進行選項學習(見表4)。2.學生獲得體育課程學分并達到考核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yè)的必要條件之一(見表5)。3.學分認定的內容、方法:模塊學習總分為100分,85分以上為優(yōu)秀;70分至84分為中;69分以下為差。模塊學習結束達到70分以上給予相應學分。
(四)學分認定的具體細則:1.在某一模塊學習中缺席次數超過應到次數的1/3或曠課次數超過應到次數1/10模塊學業(yè)成績均視作不及格,模塊考核不予補考,不給予學分。2.各模塊考核內容及具體要求在各模塊教學計劃中說明。3.課堂表現包括學習態(tài)度、個體表現與合作精神等。4.除1外,模塊學業(yè)成績合格者均給予1學分。5.除1外,模塊考核不合格學生,在自練后,可隨時找老師進行補考,補考合格給予1學分。6.對于體育有特長的學生,如能代表學校參加各級運動會為學校獲得榮譽的,獎勵1學分,三年獎勵學分不超過3學分。7.模塊分值結構:模塊學分成績=體能成績(40%)+技能成績(40%)+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評價(20%)。(1)學習態(tài)度:包括出勤、課堂表現;模塊知識理解程度;學習過程評價;其次在學習中、計劃范圍內測評及生評、師評達到合格,并且參與每個模塊學習不得少于2/3課時,此部分共占20%的分值。(2)體能測試:必須包括速度、耐力、力量三類項目,由體育老師自行選擇內容或根據模塊技能要求選擇相應的體能項目進行測試。評價標準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沒有的部分參照原《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此部分共占40%的分值。(3)技術與技能:根據模塊內容,教師自定測試項目,要求不少于兩項測試指標,評定標準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沒有的部分參照原《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此部分共占40%的分值。
五、“三維七段”對“走+選”模式的管理建議
根據基礎性和實用性模塊設置,必修和選修模塊相對固定,每學期均采用走班與分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必修和必選模塊采用原行政班進行分班教學;選學模塊和選修I模塊采用合班教學模式。各學校可根據本校行課實際,在相對集中的時間段內合理安排同一年級內的走班選修教學。若教師、場地資源不足也可以將同一個年級內班級分散兩次及以上進行走班。學生選課是以學年為時間單位來進行,即在開學前一次選定一個學年(上、下兩個學期)所要修習的模塊套餐。一旦選定項目后,可讓學生有一個星期的適應時間,如果想要更換項目,可以在這一周內提出。一旦確定后,中途最好不要轉換項目。建議每個選項班的人數不超過40人。在學生選項報名人數不均等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進行強制行政干預調整學生的選項志愿,可以考慮增加開設教學班來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考慮到生理特點及水平差異,建議實行男女生分班教學。打破教師學段教學一貫制的傳統(tǒng),全體體育教師依據專長無條件由學校統(tǒng)一調配任用。對學校安排的項目,老師不會怎么辦?也要上。教師自己學習進修,這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實施高中“走+選”教學,對學生的分班、選項、過程評價、教學行為管理及學分管理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學校相關部門處室、體育教研組、行政班授課教師、教學班授課教師的合理分工、負責到位和協調配合是“走+選”模式有效管理的強有力保證。學校應成立統(tǒng)一的“走選”課程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課程設置,制訂全校走班選項教學管理制度,全面協調走班選項教學相關事宜。教務處在全面了解學校整體師資力量及體育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合理設置教學模塊和調配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填報志愿分班并制作課表。
選項教學班體育教師對走班學生管理負有重大責任,教師要本著教管合一的理念,除了高質量、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課程教學以外,還必須更加獨立地對學生出勤、紀律等行為進行嚴格管理,還要與原行政班的體育教師加強聯系,及時向他們匯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表現,并能很好地完成對每個學生學習的評價等。行政班教師應增強課程意識,建立課程檔案,不斷完善豐富課程資料。學校對每一教學班教師發(fā)放檔案袋,該課程相關材料放入檔案袋,每次選項教學結束后由行政班教師匯總課程檔案后交教務處存檔。
參考文獻:
[1]毛振明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季瀏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何為,萬天亮,體育與健康,“三維七段”模塊教學初探[J].運動.2016,1.
[4]陳安福,祝長水等.“三維七段”單元教學:建構新型課堂的突破路徑[J].人民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