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龍浪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學知識已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商場打折促銷、銀行的存款利息、彩票中獎等問題;又如百分比、平均數、比例、統(tǒng)計等數學概念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知識。由此看出,數學己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讓小學生了解數學對生活實踐的意義非常重要?,F在如何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感受到依生活數學知識為載體,重構課堂知識成為教學研究的焦點,下面我從以下四點進行了探索。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每道數學題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藍本。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旦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我作了如下設計:“老師星期天逛街,發(fā)現有兩家超市賣完全相同的商品,卻標著不同的打折方法,林峰超市標著九折優(yōu)惠,而樂萬家超市標著八折大酬賓,你們說老師應該上哪一家超市去買這種商品?”同學們頓時活躍起來,各抒己見,有的說到打八折的超市去買,因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說去打九折的商店去買,因為它本來的價錢可能低一些;還有的說,先看看兩家超市的原來的標價后再下定論。這時候,我馬上問學生:“原來的標價就是百分數應用題中的什么量?”有的學生馬上回答,“原來的標價就是百分數應用題中的單位“1”的量?!蔽医o予肯定,這樣使學生無形中找準單位“1”的量,學生在學習這類問題就不會感到乏味了。通過比較,既讓學生掌握了方法,又讓學生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細算。教學中把課本例題改為生活實例,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思維,提高學習效果。
二、實現生活需要,促進主體發(fā)展
我們在教學中一旦把應用題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更加強烈。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我發(fā)現班里墻角下的一塊長方形瓷塊正好脫落了,于是告訴學生:“今天讓我們來裝飾教室,看看,這里少了什么?”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然后我說:“老師準備了幾塊,誰能把它又快又好的修好?”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要去試試,第一組直接把全部瓷塊拿去試,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了。第二組拿大的一塊去試,說要把多余部分切去,但不知如何切。如何把它切好呢?學生們激動了,要想完全切好,必須測量出什么?然后分組討論,同學們非常認真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沒有想到同學們都能很快地量出它的長和寬,解決了問題。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既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又能把書本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進一步熟練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并使學生更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結合學科知識,還原生活本質
在注重數學生活化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本質是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離不開學習生活中其他學科知識,還原數學以生活本質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全面發(fā)展。如在教學倒數時,我用漢字作比喻引入倒數。指出:我國漢字結構優(yōu)美,有上下、左右等結構,如果把“杏”字上下顛倒成了一個什么字?學生異口同聲說:“呆”,把“吳”倒過來呢?“吞”字,一個字結構上下倒過來變?yōu)榱硪粋€字,那一個分數倒過來變?yōu)榱硪粋€分數,我們叫它什么數?如倒過來呢?學生一下就說出來是;倒過來呢?是8,學生很快明白一個數的倒數是什么數。先以中國漢字即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引導,形象生動掌握倒數的意義,使學生學得輕松??梢钥闯?,在教學中如果有些概念、數學事實等方面可采取學科相結合來引導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習課堂中,讓學生通過應用科學知識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習效果。
四、親身參加實際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教學方法應考慮兒童的心理結構和他們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將所教的知識與不同年齡段的兒童相結合來備課,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識內容更重要。小學生需要豐富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親身參加生活實際活動,能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首先,活動的開展應與現行教材和教學相符合,與學生所學的知識相結合,不能夠隨意加深、拓寬,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超過學生的實際能力。其次,活動的進行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水平,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而排除學生畏懼數學的心理障礙,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數學生活化對學生學習數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而不會適得其反。再次,活動中教師要用激勵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參與活動的自信心,總結活動經驗,提高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這樣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讓學生能產生濃厚的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