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建
摘要: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新課程, 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信息技術教育便成為小學教育中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針對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對教師講授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興趣這一狀況,我認為要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關鍵在教師。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并學以致用,才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激發(fā) 引導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能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種事物的真相,是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導。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好學、樂學是求知的源泉。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沒有學習的興趣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平臺。興趣不僅能使學生在艱苦的學習中感受信息技術教學的無窮魅力、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更重要的是能夠驅使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小學信息技術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把獲取知識和形成創(chuàng)造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使其終身得到發(fā)展。下面是我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探索:
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
新的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于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些理念對改革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在書法中有飛白,那是意境;在繪畫中有虛有實,給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學中也應該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自己主動獲得知識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術的操作有許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師不必講得太多,指導得太細加大信息教學的實踐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建立起健全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信息技術課程由于其自身特點的原因,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因此,應該在班級中建立起健全的評價和獎勵機制,從而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上進心和積極性。采取考試、提問等督促方式,讓學生及時溫習、牢固所學知識;同時完善獎勵機制,對于在考試優(yōu)秀和平時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重點進行表揚和獎勵,以此來帶動其他同學不斷向其學習和靠攏,從而達到帶動整班學習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對于不認真學習的同學,則采取幫助和教育為主的方式進行督促,重點對其進行興趣點的激發(fā),因為一旦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師精心的教育培養(yǎng),使其最終跟上教學的進度和進程。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把它放到首位來抓,并注意在教學導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能不斷的獲得成功的體驗。在輕松的、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學得主動、活潑,這樣,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就會長久不衰,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