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成為現(xiàn)階段基礎教育的核心,小學德育教育教學模式正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這不僅給一線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chuàng)造了新機遇。本文就從立德樹人,嚴謹治學,爭當“四有”教師的具體實踐研究為基礎,探究新時代下優(yōu)化小學德育教育的實踐落實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要求、小學德育教育、實踐落實策略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實踐教學中應注重落實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倡導育人文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教學導向,做好學生的領路人。以立德為表率,樹人為根本,爭做新時代“四有”教師,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責任。新時代要求下的人民教師責任更加重大,如何優(yōu)化小學德育教育水平,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成為新時代教師的根本任務。本文就針對教師如何有效開展小學德育教育進行以下分析。
一、嚴謹治學樹典范,發(fā)揮榜樣力量
隨著時代發(fā)展,教師的職能要求愈加廣泛,既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質,又要有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道德精神和百折不撓的終身學習能力??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見,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典范作用,是滲透落實德育教育的關鍵,也是教好學生直接的方法之一。那么,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如何樹立正確的典范,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呢?
首先,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首位,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是德育教育的和新內容。比如;小學班級管理中經常遇到淘氣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下課不認真復習。面對這樣的學生,作為老師應該有十足的耐心,找到厭學的根源,并嘗試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認真觀察學生在聽、說、讀、寫、算、唱、跳、動手實踐等方面的表現(xiàn),遵循個體差異,結合其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靈活實施教學。同時,樹立典范作用,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影響力中心,學生圍繞教師的思想展開學習活動。所以,首先,教師應該是個熱愛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的人,通過不斷地影響,可以幫助學生漸漸糾正不良學習和行為習慣。其次,教師應注重個人言行舉止,貼合教師的職業(yè)需求,著裝整潔樸素,言行表里如一,思想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個人素養(yǎng),真正做到育德于教,為人師表。
二、為人師表立新風,培養(yǎng)德行習慣
嚴謹治學也是落實好德育教育的關鍵途徑之一。德育教育對學生基本言行舉止和行為規(guī)范都有一定要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結合實踐完善行為規(guī)范要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觀念和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新時代應該有新規(guī)范。所以,在規(guī)則規(guī)范方面,應立足現(xiàn)有規(guī)范結合教育需求和人才發(fā)展需求進行不斷完善。落實,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文明禮貌,遵紀守法,尊師敬友,團結友愛等等。
比如;,從規(guī)則入手,在日常教學匯總,加強對學生的“兩規(guī)”教育,即《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小學生一日常規(guī)》,結合實際需求落實規(guī)范條例。例如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是非觀念,學生較為熟悉的是學校、家庭、交通和游戲中的規(guī)則,游戲規(guī)則是比較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規(guī)范。但對于為什么要有規(guī)則,憑什么去遵守,大部分學生較模糊。那么,教師可以借助“講文明,樹新風”的校風建設活動,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安全、禮貌、衛(wèi)生、守紀”等規(guī)則,通過認識各方面的規(guī)則規(guī)范樹立正確的規(guī)則理念。引導學生去實際接觸不同層面的規(guī)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如果不按規(guī)則,進行反規(guī)則行為,結果會怎么樣?”圍繞這一問題展開實踐探究活動,通過體驗和總結,讓學生切實體會遵守規(guī)則的意義。同時,遵循民主、自由的規(guī)范,鼓勵學生對學校規(guī)則和班級規(guī)則提供意見和建議,人人參與,共同完善學生規(guī)范,樹立良好的班風及校風,為培養(yǎng)良好的德行習慣營造積極健康氛圍。
三、德育教育無小事,落實育人為本
德育教育滲透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質都是通過慢慢積累形成的,是從一點一滴,一件件小事中體現(xiàn)出來的。所以,要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須從小事做起,關注細節(jié),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以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一直以來,德育教育都被重點放在培養(yǎng)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身上,強調了德育的社會功能、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但是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以及新課改地不斷推進,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應重視學生道德認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的需求,強調通過鼓勵學生自主體驗完成道德修養(yǎng)。落實育人為本的任務,應從小事做起,突出人情感體驗和道德品質形成過程的重要性。
比如,;德育工作以生活為依托,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細節(jié)。為了時刻掌握關于學生的信息資源,教師應主動建立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機制,讓家長走進學校來了解學校的教育動態(tài),老師積極與家長交流學生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在品德和思想方面應著重從學生心理需求入手,敏銳洞察由一件小事映射出的德育教育問題。班主任可以建立自己班級的電子檔案,借助現(xiàn)代化辦公社會和信息交流平臺,掌握家庭具體情況和學生綜合素質。通過網絡平臺或者面對面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lián)合起來,為德育教育的實施提供良好環(huán)境。同時,多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通過自己為母親、父親以及其他人做的幾件小事,剖析其中的品德問題,進而借此機會完善自己。真正將德育教育落實到每件小事上,做到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四、借助課堂來滲透,提升道德品質
德育教育是教學的根本,所以,一切學科教學活動都應該滲透德育教育觀念,使學生思想品質、個人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實現(xiàn)協(xié)調發(fā)展。在日常教育中各科目的課堂既可以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陣地,也可以是落實德育教育的溫床。用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中,將學科內容與德育教育有機整合,提升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其道德品質。
比如;語文教學中《白楊》這一課,可以從中滲透愛國精神,從這篇課文中看出我國西部邊疆發(fā)展的艱辛歷程,從而更加發(fā)奮學習燃起建設祖國的熱情。再如;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有關對“角”的認識的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出示國旗、紅領巾等實物,講解教的知識時先讓學生說一說,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我們應該愛護它,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欣賞雕刻、泥塑面塑、版畫、臉譜等藝術形式作品,引導學生認知有關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之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中外文化差異,講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入中國傳統(tǒng)地域文化的珍貴,以此教育學生擁有愛國精神。借助各學科的課堂落實德育教育時,還應結合現(xiàn)有的時代發(fā)展理念,將課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fā)和延伸,借助課堂落實德育教育,提升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
五、教學做知行合一,夯實德育精神
教學做合一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主要思想。通過教學做合一,可以有效協(xié)調教與學,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突出了實踐活動對于教學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形成源于習慣,止于行為。利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從而形成知行合一,夯實德育精神。
比如;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實踐活動,才藝比賽或者體育團體運動等。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情況自主選擇參與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承載者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思維品質。例如“團體才藝比賽”“我是小歌手”“小小演說家”等等,學生通過才藝表演增強了與同學之間的情感,并學會以獨立或者協(xié)作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既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完善其思維品質和行為素養(yǎng)。同時,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還可以布置“我為媽媽做的一件小事”,“感恩父母”活動等等,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尊老愛幼、尊師重道、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的重要性。并且明白孝敬父母、關愛他人的成就感,感受做一個積極健康的新時代學生的幸福感。
結語
總之,德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推動人才培養(yǎng)機制進一步完善的催化劑。在新教育時代背景下,作為教育實施者和引導者的教師,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道德觀、價值觀,真正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推動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賴冬梅. 論新時期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2017,(16):84-85. [2017-10-02].
[2]金丹. 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6,(20):69-70. [2017-10-02].
[3]陳達明. 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02):129+131. [2017-10-02].
[4]黃華. 重視德育教育 澆灌未來之花[J]. 成功(教育),2012,(12):245.
作者:曾綺倩
詳細通訊地址: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qū)潼湖鎮(zhèn)永平村永平小學
聯(lián)系電話:18218822414
郵編:516039
工作單位:惠州市仲愷高新區(qū)潼湖永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