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顯園
摘 要:在我國扎實的教育體系中,義務教育也必然是為社會實踐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所以實用性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也勢必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實用性運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關鍵詞:觀念更新;實用性;因材施教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很多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信息傳遞方式早已被現在的自媒體時代所取代。比如傳統(tǒng)的書信往來已變成現如今的Email和手機短信,QQ和微信等所取代,所以說信息技術處處被我們現代生活中所占有,不會應用將被社會所淘汰。那么作為初中生在學業(yè)繁重的時期,作為人們生存的基本要素和必然的生活方式,我們應該掌握和學習些什么知識和方式能適應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呢?
一、觀念更新,寓教于樂地學習
傳統(tǒng)式地教師“教”,學生“學”地刻板式教學,只注重學生問題地答案,而忽視了學生解決問題地思路和方法,以及對學生的錯誤思想和行為采用死板地進行教育和批評,已經逐漸被新型教育所取代。作為教師首先應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觀念,適應社會需求,適應學生心里變化和觀念變化。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協(xié)助學生來面對問題、找出思路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教,學生背,教師要掌握大的方向和正確的思想,運用科學地教育觀和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針對自己最有效地最切合實際地學習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在WORD字處理軟件中要想“刪除”某一句話,讓學生找出不同的方法。那么有的學生說:“先選種要刪除的這句話,然后再用鍵盤上的Del鍵進行刪除”;有的學生先將光標定位在要刪除這句話的最后,然后用backspace退格鍵來刪除;有的學生用選中這句話,然后用剪切這個操作來完成;有的學生用編輯菜單中的清除內容命令來操作等等。每個學生不一定能找到所有的刪除方法,但只要會使用其中一個就可以了,用不著死記硬背必須把所有的方法都記住了,人生總在不斷完善自己,學習也亦是如此。再如,學生都喜歡聽音樂,讓學生課后找出幾種常用的聲音存儲格式及特點,如.mp3格式等。學生自會通過多種方法查詢并獲得知識。此時教師變?yōu)橐龑д?,參與者,協(xié)作者就會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容易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扎實,容易形成深層記憶。
在觀念上,教師要改變以教師為尊的錯誤觀念,要本著人人平等地教育觀念去對待每名學生,做到師生互相尊重,和諧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中,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有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那么這些就要在我們日常的行為中和課堂的內容中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要做到寓教于樂。通過舉辦娛樂活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并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比如課堂上使用WINDOWS系統(tǒng)附件里的“畫圖”小軟件,讓學生自主想象地畫出自己心中所想,發(fā)揮想像空間,既娛樂了且又放松心情。學會了使用畫圖工具的技巧及繪畫能力的培養(yǎng)。再如,現在處于PS盛行的年代,為了讓自己的照片更漂亮,很多時候都采用P圖處理。通過舉辦P圖大賽,讓學生喜歡上PHOTOSHOP這門課程。通過鉆研,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能力。通過比賽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上進心及個人和集體榮譽感,同時增強了美術功底,對色彩搭配也有了了解。學生看到自己的制作成果,由最初的不自信,驚訝到驕傲、自豪,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神奇,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學習的興趣。
二、信息技術課內容的實用性要適應社會需要
對于科技不斷地發(fā)展,社會需求的人員也在變化。要求工作人員對計算機的運用作為一項基本能力,就像我們會認字,寫字,騎自行車一樣。面對企業(yè)現在各行各業(yè)使用計算機方面的需求,比如,用WORD編輯文檔,用EXCEL制作簡單的表格或統(tǒng)計數值等,用網絡去查詢所需信息等等。所以針對社會的需求,作為初中生也必須掌握一般網絡、WORD、EXCEL等的使用。雖然作為初中生不需要馬上工作,但為了現在的生活與學習中,也必須學會使用。所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的知識一定要實用,這樣使我們的教學不脫離實際,能夠為學生將來踏入社會奠定基礎,不至于被社會所淘汰。作為教師要學會有針對性地教學,對實用性強地著重講和練。比如運用網絡,在現在這個網絡發(fā)達的時代,人們會通過網絡看新聞,讀小說,查詢不懂的知識,互相交流等。所以它是幫助我們快速學習地一種途徑和方法。同時要教會學生正確運用網絡適應社會,適應實際需要。同時也要教會學生正確面對網絡的利與弊。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拒絕黃、賭、毒,拒絕傳播不實消息,要傳遞正能量,同時不要沉迷于網絡游戲中。這樣才能是網絡帶給人的初衷。帶給人們資源共享的便利,拒絕一切不道德的行為。
WORD這個字處理軟件,現代的辦公都離不開文檔,學會文章的排版,打印出一份合格的文件。利用圖片、藝術字等制作一份精美的小報等,都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經常用到的。所以引用作品展示,放在學校網站的資源庫共享,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
三、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信息技術教學課本的內容是一致的,但作為每個學生存在的個體卻有著千差萬別。就其學生的智力不同,基礎不同,性格特點不同。每個人對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同,所以教師要采用同一樣的教學方法的話,勢必就會出現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差異,造成了結果差異。因此針對不同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練習和標準會有所不同。進行分層次地練習,并以小組為單位,實行好帶動差,好幫助差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使他們共同進步。對于掌握快的學生學會多種方法,深層次解決問題。針對現在機器人的發(fā)展趨勢,讓好學生研究機器人的簡單編程和操作。激發(fā)學生潛能,向更高一層發(fā)展。
總之,現代的教育和學習是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鋪路。信息技術的實用性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適應現在,挑戰(zhàn)未來,為了更好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教育技術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建明,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