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望 馮麗穎 李玉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那么,人民對美好教育的向往就應該是我們教育人的使命和擔當。作為一名市教育局局長,請您談談您心目中的延安美好教育樣態(tài)及其實現(xiàn)路徑。
蘭愛平:我理解的延安美好教育,就是人民群眾滿意的、公平而有質量的、具有鮮明延安特色的教育樣態(tài)?!坝醚影簿褶k學育人”,既是我市倡導并踐行的教育理念,也是實現(xiàn)我市美好教育藍圖的路徑和指南。
記者:那么,請您具體詮釋一下“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理念的基本內涵。
蘭愛平:關于延安精神,用四句話可以精準概述:一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延安精神的靈魂;二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是延安精神的本質體現(xiàn);四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這是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我認為,這四句話的內涵正好詮釋了我國教育的規(guī)律和教育的基本遵循,與黨的教育方針深度融合,揭示的是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回答的是“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這些立德樹人的根本問題。換句話說,用延安精神去全面觀照和發(fā)展黨的教育事業(yè),就是“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理念的基本內涵。
記者: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決的是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黨和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最新提法是“四為”: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蘭愛平: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通俗來講,誰家的娃,聽誰家的話嘛,不能吃誰家的飯,還砸誰家的鍋。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基本價值,教育辦得好不好,就看培養(yǎng)了什么樣的人。所以“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第一個方面管的是人生的方向和責任。這個方面,除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還要充分理解人生的責任和擔當。牛頓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取決于他的人生態(tài)度。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我們可能考慮的是蘋果能不能吃等問題,沒有去思考為什么會掉下來,沒有從促進人類社會進步或者讓人類生活變得更美好的角度去思考。共產黨人找到中國革命的道路,并不是說共產黨人學了多少書本知識,而是取決于共產黨人的人生態(tài)度、責任擔當和政治信仰。人類的一切進步和發(fā)展都離不開這個基本態(tài)度。第二個方面揭示的是教育的規(guī)律。解放思想,對教育而言就是要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對教育而言即按規(guī)律辦事,即辦教育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第三個方面揭示的是教育的目標,即促進人的健康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第四個方面揭示的是教育的精神狀態(tài)。國家、民族和個人都需要一種積極向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狀態(tài)。在我看來,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是和黨的教育方針一脈相承的,它是一種教育理念。黨的教育方針回答的是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回答的正是同樣的問題。
記者: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作為一個教育理念很有歷史感,于延安的教育來說也很接地氣,于黨的教育方針又完全同頻共振,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黨的教育方針就是從延安精神中提煉出來的。然而,我們又該如何理解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時代價值呢?
蘭愛平: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相對穩(wěn)定,對教育和人的發(fā)展這些問題思考得比較系統(tǒng),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無不滲透著延安精神,甚至當時的抗日軍政大學教育方針和辦學理念就與延安精神互為表里,像“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個教育理念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先進的。當時的抗大和延安中學培養(yǎng)的學生都是非常厲害的。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放在任何時代都不落伍。
2009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陜西調研時指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集中體現(xiàn)。偉大的延安精神滋養(yǎng)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凝聚人心、戰(zhàn)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边@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堅持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據(jù)、賦予了使命、增強了動力,是我們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銳利思想武器。
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是一個整體的紅色教育理念,我市各地各校以此為指導,并結合自身實際已有了非常豐富的探索實踐,如延安中學將延安精神四個方面的內涵,細化為責任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生活教育和勵志教育;安塞區(qū)的誠信教育;吳起中學的用長征精神辦學育人;宜川中學的生命教育和學生自主教育等。我們還舉行了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案例報告會,讓學校之間互相學習和借鑒。市教科所申報了“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省級課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延安中學創(chuàng)立的“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一體四翼”理論與實踐體系,既完成了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之間的無縫對接,又積極回應了新時代我國教育的價值追求與使命擔當,該成果目前已由省教科院上報教育部角逐今年的全國基礎教育成果獎。
記者: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生動實踐已經在延安地區(qū)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請問這一理念與實踐是怎樣回應新時代教育的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shù)模?/p>
蘭愛平:當今中國社會依然處于急劇變化的社會轉型期,各種利己主義思潮不斷涌現(xiàn),社會上的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問題,和青年群體中“啃老族”“月光族”“富二代”等懶于奮斗、坐享其成、自私自利、不講奉獻的現(xiàn)象都相當嚴重。造成這些問題的背后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缺失、精神追求空虛和責任擔當缺位。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又進一步指出教育必須“培養(yǎng)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坝醚影簿褶k學育人”正好回應了我們的時代主題和教育的根本任務。當前,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奮斗精神,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其實,我的想法比較樸素,比方說我們說的責任教育,那么通過哪些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呢?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認為要先從完善人格做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我們不一定要高大上,不妨先從誠信教育開始做個好人。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找到了一條救國救民的正確政治道路,并不是說共產黨人念的書有多么多,而是基于他們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和理想追求。所以我說的人生的責任、態(tài)度和擔當,不僅僅是政治意義上的東西。新時代教育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堅持,任何時候,做人的基本底線不能突破。
記者: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在延安這方熱土上的生動實踐,是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不過有了問題導向,實踐才有針對性、創(chuàng)新才會受歡迎。您認為現(xiàn)階段延安教育特別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蘭愛平:從全市教育總體來講,延安現(xiàn)在既有不平衡的問題,也有不充分的問題。不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和別的教育發(fā)達地區(qū)相比的不平衡;二是本市縣(區(qū))之間、校際之間的不平衡,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還比較嚴重;三是教育過程中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不平衡,學校對應試教育比較重視,對學生身心健康及人格完善的關注度還不夠。從不充分上講也有三點:一是教育教學質量總體上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二是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亟待改變,以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進程和需要;三是教育工作者的潛能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揮。問題的確不少,但目前最先需要解決的還是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認為可以通過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改擴建學校、集團化辦學等方式解決,讓老百姓基本滿意。過去人們關注的都是農村的小學,現(xiàn)在基本都轉移到了城里,隨著人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學校的建設和布局必須同步跟進。
記者:為解決這些教育中目前突出存在的問題,延安具體實施了哪些辦法?
蘭愛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的思想路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們的精神風貌。面對現(xiàn)階段延安教育的突出問題,延安市教育局接下來準備通過三個辦法來解決。一是規(guī)劃建設,合理布局,通過建設增加學校。延安最近整體搞城市布點規(guī)劃,每1500戶,配備一個幼兒園,每4000至5000戶,配備一個小學。二是通過提升薄弱學校的質量,只有學校的質量提升了,學生才愿意到這些學校去,相當于增加了學校布點。第三就是通過校際聯(lián)盟,今年我們準備在寶塔區(qū)推行緊密型校際聯(lián)盟,一個校長“托管”三個學校,相當于一個學校有三個不同的校區(qū),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統(tǒng)籌和調配,這個對于現(xiàn)階段來說,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說到公平,我認為只有相對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就像人走路,要想走得穩(wěn),只能先有一個腳向前邁,不可能兩只腳同時都往前邁,發(fā)展也是一樣。要想追求絕對的公平,就會產生絕對的不公平。比如說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有的孩子一天做十道題都沒有問題,而有的孩子一天做五道題都費勁,當你同時給他們布置十道題的時候,有部分孩子的課業(yè)負擔就會過重,如果你要追求絕對公平,大家都做五道題,那么對能做十道題的孩子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現(xiàn)在延安每年去省會西安借讀的學生逐年遞減,因為延安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越來越多。比如說,新區(qū)的那幾所學校,中學是北京師范大學辦的,小學是北京實驗二小辦的,延川縣文安驛那所中學是由清華大學附中辦的,新區(qū)馬上要建立一所北大培文集團,是由北大、清華等聯(lián)合辦的,新區(qū)第三中學是由南京師大附中辦的。
記者:學校的科學布點非常重要,關系到延安全市的教育均衡。那么,延安在提升教育質量方面,都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蘭愛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是隊伍,在隊伍建設方面:第一是建立校長后備隊伍,現(xiàn)在我們遴選了524名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進行培訓。第二是加快骨干教師隊伍體系建設,預計用三年時間建立一支1000人的骨干教師隊伍。在教師培訓這塊,去年延安投入了550萬元培訓費,今年將會增加至1000萬元。
在教學視導方面,每年我們會確定一個主題進行深度視導,對象包括全市所有的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去年,我們請的第三方市外教育專家,在市級層面視導了延安市75所學校,今年我們計劃視導100所學校,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將每一所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分析,然后將問題交給教育視導專家,由他們制定出整改建議和方案,最后我們會對第一次所視導的學校進行再視導,看該校有沒有將整改方案落到實處。通過第三方視導專家,我們能更客觀、更專業(yè)地看到學校存在的問題。在市級層面是這樣的,在縣級層面,我們也會要求當?shù)匕凑胀瑯拥男问竭M行視導全覆蓋。
記者:向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邁進是黨的十九大為我們賦予的光榮使命,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是延安教育人為通向美好教育選擇的路徑。請問您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下一步設想是什么?
蘭愛平: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探尋“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與新時代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無縫對接點,繼續(xù)探究“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與發(fā)展素質教育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及其契合點,繼續(xù)探索“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以紅色基因啟智鑄魂的育人實踐路徑,盡快形成“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的延安方案并在全市推廣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