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在聊“教育”之前,先聊聊一個大家也許都看過的動畫《馴龍高手》。
動畫里所謂的“馴龍高手”小咯咯,雖是馴龍勇士部落統(tǒng)領(lǐng)的兒子,但卻身材矮小,常常被“勇士們”嘲笑。
他是怎么成為“馴龍高手”的呢?他只不過是偶然邂逅了就連自己偉大的父親都無法馴服的“夜之怒龍”,并發(fā)現(xiàn)它竟然是一只膽小、敏感、受傷的龍寶寶。出于孩子善良、膽大的天性,小咯咯放下了一切馴龍戒律,幫它療傷、陪它玩耍,溫柔以待。奇跡出現(xiàn)了,無人可以馴服的猛獸,竟成了小咯咯的專屬座駕“無牙”,忠誠和馴良無龍能比。
有沒有覺得你家那個張牙舞爪、看似不受控制的小小孩,就像這只小龍?
只不過,絕大部分家長,還是像動畫里的部落首領(lǐng)一般,正在用嚴格的“馴龍規(guī)則”去管教自己的孩子——
孩子想趴草地摳一摳泥巴,家長厲聲制止:不行!衣服都弄臟了,萬一吃進嘴怎么得了!
孩子沒有主動向客人打招呼,家長嚴肅批評:你這孩子,太不懂禮貌貌了,快叫阿咦!
孩子想赤腳在地板上走一走,家長強行抱起孩子:穿上襪子!這樣一會感冒!
我們有著成人世界的嚴格戒律——這是對的,那是錯的;這件事應(yīng)該這樣,不該那樣。
可我們忘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眼中的是不一樣的。泥巴不過是特殊的玩具,父母的好友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大人,赤腳踩在瓷磚上冰冰涼好有趣……
我們企圖用成人世界的戒律,盡早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卻忘了最有效的“馴龍方法”是“潤物細無聲”,一旦“小龍”真正信賴、喜歡我們,他們自然會放棄對抗,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希望自己能讓喜歡的人開心。
那么,我們?nèi)绾文茏龅讲宦逗圹E地教育?其實很簡單——
第一,不發(fā)號施令。
對家長來說,最簡單的“馴龍方法”,莫過于發(fā)號施令了?!斑@個不可以碰”“那個必須吃完”……沒有人天性喜歡約束,人的天性應(yīng)是愛自由的,孩子初為人,這個特征更加明顯,所以很多父母會發(fā)現(xiàn),簡單粗暴的命令,其實很難達到到=效果,往往是父母口中說著“不行不行”,孩子則一邊說著“不要不要一邊我行我素。
家長們頭大了,不能發(fā)號施令,那可怎么管教孩子呀?
很簡單,先滿足孩子的愿望,再順勢而為。舉例說,孩子想要赤腳踩地板,就讓他踩啊,然后再和他商量,爸媽都穿著襪子鞋子呢,你不想穿上嗎?孩子不愿意叫人,那就不叫啊,家長幫孩子說一句“阿姨你好”,久而久之,孩子自會學到禮儀。
沒有命令,就沒有對抗,但絕不是讓家長不作為,只不過要“無痕”作為。
第二,給孩子選擇。
每個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毫無理由就不要穿衣服、不要吃飯、不要洗手……
孩子真真如同小龍一般,既飛揚跋扈,又無法用語言表達理由,真是急死爸媽啦。
不如在孩子不啃穿衣服時,問問孩子“穿這件還是那件,現(xiàn)在穿還是等下穿”;在孩子不要吃飯時,對他說“那爸媽先吃了,你可以一起吃,也可以玩會再吃”……
給孩子選擇,孩子感到受了尊重,覺得自己竟可以“當家做主”,情緒上首先就放下了抵抗。到最后,父母也基本能達到目的,可過程“不動聲色”,也不見刀鋒,豈不是很妙?
第三,允許孩子犯錯。
如果孩子只是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大部分家長當然都會原諒。你想過沒有,假如他弄壞了手機、電視機這種貴重物品呢?大部分家長可能就要大發(fā)雷霆了。
只要孩子是無心的,我認為都可以原諒。你只需把孩子的無心之失想象成自己的無心之失即可,你會打罵自己一頓嗎?你只管正常表達你的心疼和惋惜,孩子不會看不出。你對孩子的包容和諒解,能撫平孩子的忐忑和內(nèi)疚。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今后定會更小心,又不至于從今后在家里束手束腳。
有一天,當我們面對孩子不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不再居高臨下,而是學會了共情和尊重、學會了因勢誘導(dǎo),你會發(fā)現(xiàn),無痕的教育,看似無為,實則大大有為。四兩,真的能拔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