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 ? ? ? ? 要] ?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語文這一重要科目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尤為重要并且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目前來看,中職教師對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提高中職教師在古詩文文本解讀方面的水平,如何提高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的教育成果,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
[關 ? ?鍵 ? 詞] ?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6-0064-02
如今社會新媒體正高速發(fā)展,中職教育也因此被社會主流邊緣化。在中職教師隊伍中,也存在重當代文學、輕古典詩文的教師。種種原因下,導致中職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興趣受到影響。站在文學角度來看,語言最深層的內(nèi)涵有時候并不是直接能夠感知到的。雖然古詩文不是如今社會溝通的主要工具,但它承載著從漢文字誕生后到近代開始前的中國歷史,包含了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因此,加強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的研究,其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要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問題。通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缺乏誦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現(xiàn)階段中職語文古詩文的學習中,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先范讀一遍,學生跟讀一遍,然后分析古詩文中的詩句并進行翻譯,最后學生再齊讀一遍就算完成了教學,整個過程就是片面地灌輸知識。誦讀是古詩文文本解讀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誦讀觀念的缺乏,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而且導致了學習形式上過于形式化。
其次,就誦讀習慣來講,學習古詩文的目的其實并不在于讓學生簡單會背幾首古詩或者幾段古詩文就可以了,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對古詩文的誦讀,從而體會古詩文中的精神,接受美好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底蘊。但在缺乏科學性指導的教學模式下,在古詩文文本解讀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過低,導致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二)學生基礎薄弱,缺乏學習意識
相比普通高中的學生,現(xiàn)在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是因為成績不太理想而在中職學校就讀。由于這一現(xiàn)實情況,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功底和學習能力都很一般。有些學生厭煩學習甚至經(jīng)常逃學,這就給中職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語文教師很難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也很難構建出高效的語文課堂。在中職學校的學生中還有一種情況,他們因為自身學習成績一般,所以想在學校學習一門技術以便今后的生活和發(fā)展,因此他們更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而忽略了文化課,依據(jù)這樣的情況,也導致了中職學校的古詩文文本解讀教學存在困難。
(三)古詩文文本解讀教學無法在生活中有所作用
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根據(jù)教參對古詩文文本進行淺顯解讀,然后照搬教授給學生,忽略了古詩文文本解讀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這就導致學生學習之后無法在生活中進行運用和聯(lián)系,不僅影響了學習效果,更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使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教學的前進腳步越來越慢。
王充作為東漢的思想家,曾在《論衡·謝短篇》中寫道:“知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謂之陸沉?!边@一言論足以證明學習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相連接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職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的研究上,我們應當更加重視這一問題。
二、中職教師在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教學中采取的對策
基于對以上存在問題的分析,中職教師在語文古詩文文本解讀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誦讀能力的培養(yǎng)
1.教師以身示范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但教師作為學習的主導,其自身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對于學生接觸較少、相對難以理解的古詩文來說,應當起到主導作用,對于學生學好古詩文,在古詩文文本解讀方面也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古詩文的學習與解讀中,教師的自身示范比其他的多媒體和輔助類教學工作更具有直觀性,也更加能吸引學生。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可以將學生帶入古詩文文本的情境中,并且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在自由誦讀時也可以融入教師示范時的經(jīng)驗和情感,從而產(chǎn)生屬于自己的獨特感受。
2.采取以詩解詩的方法
教學大綱選取的古詩文有很多情境、意境都是相互融會貫通的,教師在古詩文文本的解讀中,就可以采用以詩解詩的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分析《雨霖鈴》中柳永的那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時,就可以與周彥邦的那句“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進行對比引用教學。
3.激發(fā)學生想象
詩中藏畫的玄機可以用“詩情畫意”這一詞來描述,我們可以根據(jù)每一首古詩文文本所寫的內(nèi)容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畫面,例如:陶淵明所寫的《歸園田居》中的第三首,這在田園詩中十分有名,陶淵明運用細膩、生動的手法勾畫出一幅美妙的勞作畫面。教師在古詩文文本解讀的教學中,就應該注意學生想象力的激發(f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例如“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土地荒蕪、雜草叢生的荒涼景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在對學生引導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清晨時詩人農(nóng)田耕作,天上掛著月亮,在月光下務農(nóng)的場景,辛苦中也不乏一種怡然自得的心情。詩中的語言雖然平淡,沒有華麗的詞語修飾,但很自然地勾畫出清靜舒心的田園生活景象。在古詩文文本解讀的教學中,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感受到古詩文文本中所創(chuàng)設的優(yōu)美圖畫,也能進一步感受古詩文中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
4.注重古詩文誦讀
詩人在古詩文寫作中特別注重用韻,注重語言簡練,對仗工整,平仄押韻,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那么教師在古詩文文本解讀的教學中,就要堅持以讀為本,堅持反復誦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古詩文中的情感以及精神。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詩文,白居易用他所擅長的聲音作喻,引發(fā)人們無窮的想象。如“楓葉荻花秋瑟瑟”“又聞此語重唧唧”,其中就運用了疊字,這樣的技巧運用讓古詩文的文本變得更加美妙,也能更加具體、形象地表達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在語言方面也使節(jié)奏顯得更加鮮明,可謂是經(jīng)典之作。還有一句運用了疊字的古詩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钡@首詩中不僅有疊字,詩人還運用了比喻的寫作手法,給人更加強烈豐富的感受。同時,詩人這樣的創(chuàng)作使得琵琶女的人物形象與情景氣氛正好相融合,更能感染讀者,將詩句滲透讀者的內(nèi)心。這些技巧所帶來的感受都只有在加大誦讀力度,增加誦讀時間,并且把誦讀自由交還給學生的基礎上才可以達到,因此要想提高中職學生古詩文文本解讀能力,就應當注重古詩文的誦讀。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興趣,加強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想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中職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全方位的發(fā)展。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融合起來,以便提升學生古詩文閱讀和文本解析的能力,也要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梢栽诮虒W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語文古詩文閱讀和文本解析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中職語文教師要積極整合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學校的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打造豐富多彩的古詩文閱讀和文本解析課堂。鼓勵學生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閱讀并且書寫閱讀心得,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還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有助于古詩文文本的解析。在文本解析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注意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引導和糾正,挖掘學生的閱讀潛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三)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就是說中職語文教師在古詩文文本解析教學中要及時教授學生方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古詩文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古詩文文本解析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快速成長。一方面,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文本解析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梢栽诮虒W中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古詩文文本解析大賽,讓學生自主準備資料和素材,教師給予一定的輔助,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學習古詩文,并對古詩文進行解析。
中國自古是詩的國度,古詩文中凝聚了我國古代人民無與倫比的智慧,傳承祖國燦爛的古詩文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載體。作為中職教師,應當盡自己全力幫助學生在品味古詩文的深遠意境中汲取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健康美好的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寧海彥.淺談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5(10).
[2]張雪城.論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古詩文教學[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13(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