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
【摘要】音樂屬于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一門藝術性科目,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學科,具有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還可以為他們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氣氛。不少小學音樂教學為改善教學質量,都在嘗試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且效果不錯。本文通過對小組合作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作認真解析,羅列部分適當舉措。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音樂學習是學生學會采用音樂進行情感表達,豐富個人知識儲備的活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xiàn)不少新穎、個性的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即為其中之一。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領學生形成合作小組,不僅能夠讓他們擁有相同的學習目標,還可以使其在相互學習、積極交流中取長補短,一起提升音樂學習能力,實現(xiàn)共同成長。
一、小組合作情感交流,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就小學音樂教學而言,其屬于音樂教育的啟蒙階段,運用小組合作能夠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教師需樹立端正的態(tài)度,包容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不足與錯誤,以此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并消除畏難心理。小學音樂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開展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內通過情感交流產生濃厚的音樂學習興趣,并組織他們自由選擇同伴構建小組,讓學生自由自在的地學習,安排合理的學習方式,為他們提供更加充裕的發(fā)展空間。
比如,在《娃哈哈》教學實踐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為歌曲編創(chuàng)動作,為讓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出來,可結合《娃哈哈》視頻中小朋友的動作來進行,并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由借鑒和編創(chuàng)動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將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與視頻內容自由編創(chuàng)動作和打節(jié)拍,使其自主發(fā)現(xiàn)個人錯誤并討論,再由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在講臺上把動作表演出來。表演完畢之后,教師不做評價,將評價機會交給學生,自己則做好總結歸納工作。如此,小學生在小組內為同伴糾正錯誤和自主練習過程中,學習興趣始終不減、熱情不降,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編創(chuàng)舞蹈動作。
二、運用小組合作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基本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可以演唱歌曲,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使他們樂于參與與主動接受。小組合作學習音樂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穎的學習模式,他們以學會歌曲旋律為基礎,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唱歌詞,教師則給予合理、及時的點撥與指導。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模式時,教師應當先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再組織他們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進一步學唱歌曲,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這里,以《堆雪人》教學為例,這是動畫片《雪孩子》中的插曲,歌曲為4/4拍,由六個樂句構成的兩段體童聲合唱歌曲,曲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表現(xiàn)孩子們齊心協(xié)力堆雪人的歡樂情景,體現(xiàn)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和充滿朝氣的精神面貌。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熟悉歌曲旋律為基礎自學歌詞,設置問題:這首歌曲的演唱情緒怎樣?歌曲里面可愛的孩子在干什么?演唱形式是什么?先范唱歌曲第一段,要求他們跟著琴聲學唱,并在小組內討論注意唱好襯詞“啦”。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模式下自學第二段歌詞,先跟隨錄音范唱演唱第一段歌詞,再欣賞第二段歌詞,找出旋律不同的地方,據(jù)此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
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教師應當根據(jù)分配好的小組學習成員,在每次上課之前各個小組可根據(jù)不同的學習需要把音樂桌凳擺設成不同的造型就座,在課前環(huán)節(jié)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音樂教師再次啟發(fā)學生在肢體動作、樂器伴奏、歌詞與旋律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編創(chuàng),不斷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小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音樂學習平臺與環(huán)節(jié),從小開發(fā)他們的音樂潛能與天賦。
諸如,在學習《風車依呀呀》過程中,教師組織語言:同學們,想不想嘗試在小組內自學歌曲,將歌曲連續(xù)播放三遍,請你們用你自己的方式來學唱歌曲,比較哪個小組學習得最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歌曲,第一遍先各個組織認真聆聽,用音樂的小耳朵仔細聽;第二遍,在聽的同時不出聲音在心里默唱歌曲;第三遍:隨著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小聲輕唱歌曲。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會找出歌曲中的音樂記號,包括頓音記號、重音記號和弱記號等,體會音樂記號的作用。這樣音樂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小組內可發(fā)揮統(tǒng)領作用,幫助其他小組成員一起探究音樂記號,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融入到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氛圍中。
四、明確小組合作目標,改善學生學習效率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是需要精心選擇的,并不是所有的音樂知識內容均適用于小組合作,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知識結構,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合理安排,制定明確的小組合作目標,使其在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共同努力。對此,小學音樂教師需事先明確小學合作學習的目標,在目標導向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音樂知識,使其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避免低效或無效學習行為的出現(xiàn),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舉個例子,在講授《拾稻穗的小姑娘》時,教師需制定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采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演唱及小組合作安排,學生從多種音樂表現(xiàn)形式中感受到秋天的美麗,秋天的殷實,引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并懂得從小珍惜糧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在音樂專業(yè)知識方面,重點研究與演唱歌曲中的下滑音、倚音、連音線。同時,教師需要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一定的素材,包括多媒體課件中展示農村秋收的畫面,并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做偵查員的游戲,聽錄音找出歌譜中的前倚音,研究怎么演唱?如此,在小組合作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全身心地參與到合作中,改善學習效率。
五、結合小組合作形式,提高學生表演才能
小學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喜歡在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己,展現(xiàn)個人優(yōu)勢與長處,當他們在學習新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中自由分組合作學習,為他們提供展現(xiàn)個人特長的平臺和機會,使其學會即興創(chuàng)作和表演。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將班內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營造相互學習、交流與模仿的氣氛,提倡他們通過動作表情、身體手勢等多種形式學習與表演音樂,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表演才能。
例如,在進行《動物說話》教學時,教師需先帶領學生練習節(jié)奏XX丨XX X丨,要求他們認真聆聽一遍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現(xiàn)幾組這樣的節(jié)奏,再次聆聽歌曲,使其在該節(jié)奏處用拍手和跺腳加上“晃頭和聳肩”動作。接著,要求學生分段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教師帶唱,學生小聲哼唱,齊唱全曲表演動作。在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歌唱模仿動物聲音的部分,設計相應的動物動作,分組分段合作演唱,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開展編創(chuàng)活動,提示:森林里的小動物很多,它們說話的聲音是怎樣的?請編進歌曲里。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和表演編創(chuàng)成果,表現(xiàn)出小動物稚嫩的形態(tài)和叫聲,以及機警的神態(tài),以此提高他們的表演才能。
六、總結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既是對新課改的真正落實與貫徹實施,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小學音樂教師需充分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小組合作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孫美艷.小組合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的有效性分析[J].新課程(中),2017(11):194.
[2]于雪.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7(20):34-35.
[3]王祺.小組合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科學論壇,2016(15):31.
[4]陳翰強.探究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兒童音樂,2017(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