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今,當各大音樂廳的演出月歷被大篇幅的“交響樂”“鋼琴”以及西方音樂家的名字占據時,民族音樂就顯得有些不受重視了。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民族音樂作為我國源遠流長的本土文化,不再被現(xiàn)在的人們需要,不再有發(fā)展的空間了呢?其實不然。民族音樂的發(fā)展空間其實還很大。
【關鍵詞】民族音樂;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對于中國廣大音樂業(yè)余愛好者來說,比起去聽一場中國民族音樂的演出,他們似乎更傾向于為一些被稱為“高雅藝術”的交響音樂會消費。中西方音樂本無優(yōu)劣之分,排除人們總是覺得外來的事物更具格調、情趣等因素,光談音樂本身,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西洋樂隊中的樂器編制較為工整,似乎他們的樂器就是為了相互交融而孕生的,音樂織體也通常是縱向的。所以,當一整個交響樂團進行演奏的時候,聲音會非常融合。
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大俗即大雅”。中國的民族音樂早從夏朝就已誕生,能夠經歷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至今,必然有它獨特的藝術價值,不應該被人們淡忘,這就和我們從小在學習外語的同時也必須對中國古典文學有一定的積累量是一樣的。人們常說,西方音樂比中國民族音樂更加科學,這是因為西方古典音樂注重理性,像人們熟悉的貝多芬、海頓、莫扎特等的作品,演繹起來有著嚴格的范式,而中國民族音樂很多時候都依靠即興發(fā)揮,樂音中間夾雜著各式各樣的裝飾音,也就是說,同樣一份樂譜,沒有框架局限,不同的表演者可以處理得完全不同,手指每揉一下、點一下、滑一下,氣息每頓一下、拖一下、顫一下,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也許有人覺得這是民族音樂不夠嚴謹?shù)捏w現(xiàn)。但在我看來,這些豐富的裝飾點綴恰恰是民族音樂的魅力所在。
民族音樂的發(fā)展空間其實還很大。從前,我國的某些家長即便是有讓孩子學習民族樂器的想法,也只知道古箏、琵琶、二胡這些常見的樂器。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積極號召下,各種市民文化宮、少年宮、中小學都建立了民樂團,社會對民樂表演者的需求變高了,于是柳琴、中阮、嗩吶等小眾民族樂器的學習者也就越來越多了。還有當下十分時興的“女子十二樂坊”也是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形式之一,自2001年樂團成立至今,上至國際音樂舞臺,下到企業(yè)年會,“新民樂”這種中國民族器樂與西方電聲音樂相結合、沒有地域之分的同時又具有一定東方特色的演出形式大受歡迎。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中國民族音樂往往是單線條的,缺乏縱向和聲,“新民樂”就是在這樣平面的線條中加入了電聲元素和MIDI背景音,使得旋律豐滿起來,使得聽感更加立體?,F(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這種形式,或是被這樣的演出形式吸引,開始學習民族樂器。
前段時間,我隨老師前往蘇州的光裕書廳參觀拜訪時了解到,現(xiàn)在依然有人在為評彈藝術進行編書,雖然編的不再是傳統(tǒng)書,但還是用傳統(tǒng)的方式來表演的,再加上那些被老藝人們反復磨練的傳統(tǒng)書目,來書院欣賞評彈的聽眾絡繹不絕,臺下常常是滿座。除了評彈這樣的地方曲藝,戲曲藝術在這些年也得到了不錯的傳承,從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的保留欄目《戲苑百家》《過把癮》《跟我學》,再到浙江電視臺的《百花戲苑》、河南衛(wèi)視的《梨園春》等欄目,人們在欣賞全國各地戲曲劇種、了解名家背后的故事以及互動學戲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也有不少年輕人在家中票友的影響下耳濡目染,通過觀看這類電視節(jié)目愛上了中國戲曲。
在時尚圈,“流行就是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把這句話放在音樂上也同樣適用,曾經廣受青睞的評彈藝術、戲曲藝術,在“文革”十年歲月的封鎖后沉淀下來,在人們的耳朵習慣了金屬的渾厚共振后,又逐漸回歸到了我們的視野中。隨著廣大國學館的設立,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學齡前就對民族藝術、民族音樂耳濡目染,不久的將來,他們或許會開始學習一些目前較為小眾卻別具風格的民族音樂形式,相信這些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傳統(tǒng)音樂,會更多地出現(xiàn)在高雅的藝術殿堂上供人欣賞。
綜觀世界各國,設有“孔子學院”的高校不勝枚舉,各種膚色的人都在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中不乏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的。在專業(y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許多國外的作曲家開始用中國的五聲調式或是民族樂器來進行創(chuàng)作,這意味著我國民族音樂無論走到哪里,吸引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近些年,也有中國民族音樂主題的影視作品時常出現(xiàn),如《戀愛通告》《閃光少女》等,掀起了一股學習民樂的狂潮。中國文化的進程離不開民族音樂,相信假以時日,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會更大,發(fā)展前景將不可限量。
參考文獻
[1]陳鋼.三只耳朵聽音樂[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牛文潔,上海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音樂學專業(yè)學生。隨學校多次赴中東、愛爾蘭等地出訪參加演出,曾獲多屆上海市學生藝術單項比賽金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上海市民樂重奏一等獎、2017年日本神戶·大阪國際藝術節(jié)古箏獨奏專業(yè)組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