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楊柳 張蓉
【摘要】教師制作微課是有效實施信息化教學的前提,微課精簡、短小的特點在現如今這個碎片化學習的時代里非常適合中職學生。微課教學可以使課文更加立體化,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文章層次。作文中職語文教師,要利用“碎片化動態(tài)視頻課程”,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制作不同的微課,達到個性化學習的目標。教師要適應微課對教學帶來的變化,并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反思和學習,利用現有的條件積極進行實踐探索,使中職語文課堂靈活起來。
【關鍵詞】微課;中職語文;應用;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如今,微課的興起成為教學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觀,微課已然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教師制作并在教學中應 用微課開始成為常態(tài)。微課定為5—8分鐘,精簡、短小,但承載的內容驚人。在現如今這個碎片化學習的時代里,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抽出睡覺前的5分鐘、等車等人時的5分鐘等碎片時段,打開手機,看一個5分鐘的關于語文學習的微課并不困難。這種 “碎片化動態(tài)視頻課程”使課文更加立體化,能夠讓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文章層次。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利用好微課這種教學輔助手段,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制作不同的微課,達到個性化學習的目標。
筆者曾參加微課程設計、開發(fā)與應用校級、省級培訓班,并多次嘗試在課堂中運用適合本地學生的微課,在實踐中得出以下反思。
一、找準微課與中職語文教材的切入關鍵點
教師制作微課必須開門見山,切題迅速并與所講內容緊湊,讓教材“活”起來,這樣學生觀看微課后才能融會貫通。而語文教材蘊含豐富信息,筆者認為要始終關注文本,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需要出發(fā)。具體可從文本體裁特征、學生知識積累與認知水平、學生能力需要的培養(yǎng)三個方面分類型、分層次去制作微課。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專家編寫的語文教材十分嚴謹,甚至可以說是冰冷枯燥的,可想而知學生多數的預習淺層而無效。教師把這些知識點經過處理做成微課,更適應學生的需要,更具有溫度與情感。例如《雷雨》《哦,香雪》《邊城》等文學作品,通過視頻觀看,學生會得到文字無法呈現的情感沖擊力,但影視作品往往時間比較長,在課堂中無法完整播放,在這里,教師就可以進行微課推進,剪輯與課文有關的情節(jié)片段,輔助學生分析,進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
二、制作微課導學任務單,配合互動和思考
越來越多的實踐與研究表明,微課的學習效果不僅取決于微課視頻的質量,更取決于與視頻配套的“微課導學任務單”。預習任務可以層層推進,問題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以“記敘文選材與組材”為例,在課前通過微信發(fā)布微課鏈接,要求學生觀看,并填寫以下“微課導學任務單”(見表1)。
通過學習任務單,學生明白學習任務,記錄學習過程,這樣可以方便教師跟進學生的疑惑,以便教師匯總歸類供課堂上探究解決。
三、建設微課管理平臺和微課學習平臺
微課競賽2014年開始在我市舉行,我校多位老師參加競賽并取得不錯的成績,但這些微課作品只是用來參賽,沒有在實際教學中使用,更沒有得到流傳,這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互聯(lián)網上微課資源良莠不齊,針對性也不強,本校教師學校精心設計或在網絡上搜索與課程有關、與學生專業(yè)有關的微課資源更適合學生實際。因此,學校要加強網絡課程管理,按學科、知識點統(tǒng)一收錄和整理教師微課,上傳至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使師生可自行上網瀏覽和學習借鑒。為鼓勵教師開發(fā)微課的積極性,可以根據每節(jié)微課的播放次數、投票數等靠前展示,甚至給予獎勵。
總之,我們要適應微課對教學帶來的變化,繼續(xù)從教育教學理念上進行反思和學習,利用現有的條件積極進行實踐探索,提高教學質量,使中職語文課堂靈活起來。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通過信息技術深度嵌入教育教學與教育管理,不斷在實踐中摸索實現新時代素質教育的中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