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
作文從來都是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實踐中廣大教育工作者最為困擾的部分。作文教學要求教師投注相當?shù)木湍托?,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然而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桎梏下,教師依舊沿用老套的教學手段,忽視師生交流,壓縮學生空間,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形勢可謂不容樂觀,學生難學,老師難教,作文課堂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本文提出多元化小學作文課堂構建策略,以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作文課堂不僅要提高學生命詞譴意、謀篇布局的能力,還應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在教學過程中最富活力也最能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教育活動。教師要充分理解作文教育的深刻內(nèi)涵,挖掘其教學的本質(zhì),發(fā)揮起應有成效。
一、從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
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备呙鞯慕處煈搹呐d趣愛好切入,著力來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熱情。
首先,教師應當教育學生何為寫作的目的,先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樹立起寫作意識。作文目的與作文興趣一定是息息相關的,其目的越明確,其寫作動力和興趣越高漲。教師應活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深入淺出地讓學生徹底明白作文的意義和內(nèi)涵。
其次,要貫穿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是緊密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作為作文的內(nèi)部驅動力,來增添作文的趣味性。這也要求我們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善于結合實際情況,敢于改變作文指導的方式方法。學生早已對一成不變的填鴨式教學感到厭倦,創(chuàng)新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習作課堂上,才有可能對作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上作文。
最后,教師要創(chuàng)造情境,增添習作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教師需要在課堂上主動創(chuàng)設出貼近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和想象。讓學生體驗不同角色與擔當,來激發(fā)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在《我的理想》習作中,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大膽地想象自己美好的理想,再慢慢引導同學構思理想的種種細節(jié),然后鼓勵大家踴躍分享,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趣味的課堂。
二、與生活聯(lián)系,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在教育過程中,不少學生對作文有著濃厚興趣,但還是“無話可寫”,原因無非是缺乏素材,而素材的寶庫就是個人的日常生活。學生總是以為生活是平凡單調(diào),無話可寫的,殊不知,作文就是反映生活的。作文本就是將客觀世界的所見所聞通過加工,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的過程。偉大的文字一定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一定要改變學生“兩點一線的生活沒什么好寫”的想法。只有這個觀念被打破,才能培養(yǎng)起學生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高爾斯華綏說;“生活的藝術是最細節(jié)的也是最難的,只有真正的藝術家才懂得怎么生活”。生活完全可以被升華到藝術的層面,那么觀察生活也可以說是審美的一部分了。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的作者也正是基于對美的細致觀察,才能將大好河山的描繪得令人神往。教育工作者應循循善誘地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先從整體地感受身邊的美開始,再逐步教會學生細致入微的方法。觀察首先要有順序,要有條理。寫靜態(tài)物體時,讓學生描述出事物的外形,色澤,大小等。寫變化的動物時,可以讓學生寫出過程的狀況等。然后改變觀察的角度,要求學生由遠到近,由上及下,從整體到局部等的順序分別去嘗試觀察。提供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鼓勵他們主動地嘗試去發(fā)現(xiàn)美的細節(jié)。當然,不能是為了觀察而觀察,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將觀察與想象有機地結合起來,由表及里地認識事物。
有條件的話,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同去觀察生活中的忽略的美好,主動將作文課堂搬到大自然。例如,在《我的家鄉(xiāng)》命題作文習作時,教師不妨帶著學生去野外采風,讓學生切身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不失時機地做出示范,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學生也一定會有所觸動,寫作欲也會被激發(fā)。
三、與閱讀結合,提升學生寫作技巧
在興趣和素材的支撐下,作文不會再是個難題。但想寫出一篇優(yōu)秀作文,必要的閱讀積累和寫作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小學階段學生閱讀量不高,因此,課內(nèi)積累的作用舉足輕重。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一定要堅守課堂這塊大本營。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讀懂句意,還應培養(yǎng)起學生讀好書、好積累的習慣。每新學一篇課文,必須要讓學生有自主閱讀的過程,學生只有自主思考過,才能深刻理解句意語義,才能真切體會到每個字句的用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把好詞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逐步積累起自己的詞庫。
另外,課外的閱讀必不可少,課外閱讀對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意義。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挑選適合層次的書籍,教育學生多看名著,培養(yǎng)勤讀書、愛思考的好習慣。閱讀習慣絕非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完全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也就要求教師付出更大的耐心。在硬件資源上,教師可以在班級里設立“圖書角”,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教師一定要有積極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意識,并在教學實踐中自始至終地貫徹,甚至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等的強制手段來促進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在保證時間的前提下,教師一定要盡可能的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全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
【結 ?語】
新時代下,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標準被更高地要求。本文針對當前教學實際,提出了三點符合時代需求的改良策略。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絕非一日之功,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才能提高作文課堂的質(zhì)量,讓學生真正愛上寫作。
【參考文獻】
【1】丁麗偉.淺談小學生作文入門教學【J】.作文教學研究,2014(2)
【2】朱作仁.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8)